早起是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拥有“晨型人格”就相当于拥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篇文章3200字,预计8分钟读完,相信你会有收获。
作者
|
苏纳
编辑
|
木木
来源
|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点击预约直播
如显示已结束,点开关注视频号
👇
👇
👇
知乎上有个热议话题:那些长期坚持早起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有些人事业蒸蒸日上,有些人重新捡起了健康,有些人学会了新的技能,有些人收获了良好的心态。
“晨型人”的概念来自于日本,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习惯早起的人。
他们也总结了“晨型人格”的诸多好处:更充沛的精力,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充裕的时间以及久违的专注度。
提到熬夜的坏处,半天都说不完。
当代人总是主动或者被动地选择熬夜:不管是因为加班还是周末有追不完的剧,亦或者是在深夜emo,深受情绪的折磨。
第二天醒来后,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白天的时间也会因为拖延而从指缝中溜走,再次等到晚上,就会继续重复熬夜的坏习惯。
时间久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习惯性熬夜,白天没有效率,天天只想睡懒觉。
不仅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而且做事情也浑浑噩噩的,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个人渐渐走向低谷。
提到熬夜的坏处,半天都说不完,但许多人却对此不以为然。
又或者是明知熬夜不好,却还是抱着“时间不够,熬夜来凑”的态度,让自己踏入这个怪圈。
我的朋友小颖是一位宝妈,白天的时间只属于工作和孩子。
读书写作只好放在半夜,甚至每次熬完夜都沾沾自喜:我在夜晚的效率可真高,又读完了一本书,或者又写完了一篇稿子。
黑夜中,书籍变成最好的催眠工具,就算强打起精神读完,也没有太大的收获;
写稿变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没有思路的时候也硬逼着自己写,却因为太困,写出来的稿子质量直线下降。
更可怕的是,熬了一段时间后,她的身体明显扛不住了,但她却没过多在意。直到一次做饭时,她直接在厨房晕倒,吓坏了大家,连忙将她送到医院。
在医院休养身体时,她开始反思自己:熬夜后连照顾孩子都没有精力,更别提读书写作了。这时她才真正意识到,原来熬夜就是在缩短自己的寿命。
王小波也说过:
“熬夜是一种毒药,用它慢慢摧毁自己。”
▲
保存图片,分享
朋友圈
的确是这样,每一天,我们熬的并不是夜,而是自己的命。
习惯熬夜之后,我们的身体会垮掉,我们的精力会丧失,所谓的效率和时间管理都将不复存在。
熬夜和早起,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状态,一个是迟迟不愿结束的今天,一个是早早开启的明天。
不过是将相同的时间挪到了早上而已,但却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说,我们与其熬夜,不如选择早起。
从容地度过早晨,便能从容度过一生。
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的习惯,甚至90%的年轻人身体出问题都与熬夜有关。
而回归古人所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的朋友小颖,自从生过病之后,便彻底发生了变化:她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选择熬夜,而是早睡早起。
利用早上的时间来读书和写作,因为足够清醒,她有了更多的写稿思路;读过的书也一点点在被吸收之后,转化为素材体现在文章中。
在没人打扰的清晨,她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渐渐地,状态好多了,心情也变好了。
日复一日地笔耕不辍,使她在写作上突飞猛进,在专业的写作者中占据一席之地。
国外也有学者花费5年的时间,对177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的日常习惯,进行了彻底的研究。
结果发现:
99%的成功人士,都拥有早起的好习惯。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
“要想去掉‘惰’字,以早起为第一要义。
”
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
每天的行程从凌晨4点就开始安排。
而这就是“晨型人”的可怕之处,他们更自律,也更积极,所以他们总是离成功更近。
《早起的奇迹》一书的作者——哈尔·埃尔罗德就是例子。
2008年,他因为经济危机变得负债累累,落入生活的低谷,甚至还想过轻生。
他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没有让自己走出来,直到有人建议他出门晨跑。
他仿佛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但一开始,每天更多的是抵触的情绪,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早起对自己产生了吸引力。
他的状态也越来越好,开始着手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不断突破自我。
最终他走出人生的低谷,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将自己的经历写入书中,成为了畅销书的作家。
因为早起,他重新获得生活的自主权,并且带来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有网友坦言:“每天早起1小时,自己做事情更从容了。”
除了提供充裕的时间,早起还能让我们获得生活的自主权。
欲速则不达。
南怀瑾先生曾说:“能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的确如此,你怎么过早晨,便怎么过一天;怎么过一天,便怎么过一生。
如果想要重新获得生活的掌控感,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逐渐行动起来:
▲
保存图片,分享
朋友圈
我们要学着遵循生物钟的脚步,一个人如果天天熬夜,即便早起也没有什么用,还会让自己一整天精神状态都不好。
早起的前提就是早睡,只有保持充足的睡眠,第二天才能够有力气起床。
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如果准备11点休息,那就提前半个小时进入缓冲时间,远离手机,准备进入睡眠的状态。
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的身体就会慢慢形成生物钟,早起也不会像最开始一样那么困难。
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贪恋被窝的温暖,选择多睡几分钟,但关掉闹钟之后,往往就会睡很久。
条理清晰的早起计划一点都没用上,醒来后就变成了手忙脚乱的现实,火急火燎地跑到公司,一整天都会陷入焦虑慌乱中。
其实赖床的本质就是拖延:晚5分钟起,再晚5分钟一定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闹钟放在稍远一点的地方,并且在听到闹钟响之后默数5秒,时间到了就立马起床,关掉闹钟。
不要小看短短的5秒钟,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唤醒大脑,尽可能地实现无痛早起。
早起也是如此,刚开始尝试的时候难免会不习惯,毕竟万事开头难。
所以也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不用急着让自己很早起床。
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做,早起的时间也要一点一点调整。
比如有人天天睡到中午,结果把早起的时间定到早晨6点钟。
跟自己之前的作息完全不同,不仅要对抗生物钟,而且还要跟自己内心做对抗,其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自然没多久就会放弃,倒不如循序渐进,只需要比前一天早30分钟就可以了,不断地让自己适应新的作息。
做晨型人,拥有自律人生。
“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秀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击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