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1月27号,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国联合签署了一系列的条约,直接促成了1967年《外层空间条约》的颁布。自那时起,104个缔约国小心翼翼的遵循着条约的要求,和平探索宇宙、平等利用太空。而此后,世界各国各自制定的太空法规也都是建立在《外层空间条约》的基础之上。
《外层空间条约》签署
正如该文件那冗长的全名《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它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各国在太空中的行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占宇宙中的任何星体,更不能对其它星球造成污染。可尽管如此,《外层空间条约》仍然不是一份详尽的条约规定。与十分成熟的《国际海洋条约》几百页的细则相比,那短短17页的内容显然不够丰富。
然而,由于《外层空间条约》颁布于人类太空时代的早期,人们无法预知遥远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各种问题,所以灵活有限的条约解释会更符合当时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外层空间条约》字字珠玑,它实际成了日后每一条太空法的设立基础。
世界安全基金会太空法顾问Christopher Johnson就曾这样评价:“这实际上是国际空间法最重要的来源,所有太空法都源自于它,所有国家的空间活动都受制于它。”
以下是《外层空间条约》诞生50年以来的伟大贡献:
太空共享,不可独占
《外层空间条约》规定,所有国家都可以自由进入太空,但对宇宙的开发和利用只能出于和平的目的。而“所有的探索行为都应该符合所有国家利益”的原则也使得国际范围内的太空合作如火如荼的发展了起来。
但正如对“合理利用”太空的积极鼓励一样,《外层空间条约》对试图瓜分太空领地的行为则表示了明令禁止。这或许是受到了20世纪上半叶南极领土主张浪潮的启发,立法者知道绝不能让太空再重蹈覆辙。
美国人将国旗插上了月球,但并不能独占月球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都对太空资源开发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私人公司Moon Express今年将向月球发射第一枚航天器,其长期目标则是开发月球表面的水资源,而Planetary Resources 和Deep Space Industries两家公司更是将资源开发的目标对准了小行星。
为了成就这些公司的勃勃野心并保证美国的国家利益,201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商业空间发射竞争法案》。
美国政府的说法是《外层空间条约》并没有明令禁止这种行动,但显而易见的是其他国家肯定会对此表示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而此时太空法专家再对《外层空间条约》进行不断解释以期证明其合理性的做法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了。
避免了太空中出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67年,当《外层空间条约》签署时,美苏冷战正酣,双方都想将核武器布置到太空轨道上去。但这样一来,造成的后果可能远比地球毁灭更为严重,那就是笼罩在人们心中的深深的恐惧感。考虑到这一点,《外层空间条约》明令禁止各国将核武器太空化。
20世纪40年代美国国防部进行的核试验的场景
然而,太空终究没有与军事绝缘,遍布地球轨道的间谍卫星仍旧构成了庞大战争机器的重要一环。所幸的是核武器从此远离了太空,这里仍然是人类的一方净土。
Johnson这样评价:“如今司空见惯的太空探索行为着实来之不易,《外层空间条约》为我们规避掉了潜在的冲突和斗争,这简直太幸运了!”
行星保护
《外层空间条约》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规定,就是避免造成星际间的“太空污染”。这意味着任何国家的太空探索行为都不能对其它星球造成“污染”,而带回到地球的太空物质也必须被严格检查,以保护地球不受到伤害。目前这一规定已经被各国的太空机构所接纳并执行。
尽管“好奇号”火星车在发射前做足了清洁工作,但它仍然把大量微生物带到了火星
有趣的是《外层空间条约》加入这一条款的一个原因是帮助科学界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因为条约的制定者知道,如果我们在其他星球上传播地球生命种子,就很难识别出真正的外星生物是什么样子了。同理,如果其它星球上真的有外星生物存在,那么将他们贸然带回地球的后果也是十分可怕的。
为此,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包括如何清理不同类型的航天器以及如何清理带回地球的地外样本。
太空活动各自负责
《外层空间条约》尽管是国家之间的协定,但是其条款仍包括了私营公司的太空活动。所以该条约中有一项规定,各国必须对其在太空中的行动包括非政府的行动负责。这意味着各国政府必须严格监督国内私营部门在太空中的一切行为,一旦出现违规行为,政府要承担相应责任。
为此,苏联曾提出禁止商业航天活动的计划,但坚持自由经济的美国则对此表示出了强烈的反对。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大学的Matt Schaefer总结为:“《外层空间条约》最终允许了太空中的商业活动,但折中做法是政府有义务监督私人航天公司的活动。”
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
如此一来,太空商业化的进程反倒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各大电信公司纷纷布局通讯卫星,出现了大量专业的遥感卫星公司。同时,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手段来规范这些商业航天活动。例如,联邦航空局负责向执行商业发射任务的火箭颁发许可证,联邦通信委员则负责规范商业卫星的无线电频谱。
久而久之,问题逐渐显现,这些私人公司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发射卫星这么简单的事了。Moon Express想将私人飞船送上月球,而这在以前只是政府才敢做的事情; Bigelow宇航公司想在近地轨道上搭建私人空间站,而与之对应的国际空间站则是凝聚了16个国家的力量。
很显然,政府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详细法条来对这些公司设立一个严格的监管框架,而这一切都会是建立在《外层空间条约》之上,不管各国独自的太空法如何制定,这一套最基本的规则是不容突破的。
欢迎关注DT君的科幻电影公众号:
招聘
编辑、视觉设计、视频策划及后期
地点:北京
联系:[email protected]
MIT Technology Review 中国唯一版权合作方,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及翻译。
分享至朋友圈才是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