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府泰剧
您好,这里是天府泰剧!更多精彩泰剧、音乐、视频请关注官方微博@天府泰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本地宝  ·  全部免费!北京10个值得一去的室内博物馆!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高铁改签收费标准!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大S去世:聚光灯下,一代娱乐女王要强的一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府泰剧

什么?泰国也有太监?

天府泰剧  · 公众号  ·  · 2019-06-14 13:31

正文

(图片来自曼谷苏安·帕凯德宫的书房)

在阿瑜陀耶时期的宫廷里,在禁城区域的挂幔上画有外来太监的形象,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他们都用布缠着头,穿着长长的短袖外套,还备有用来管理或者处罚那些违反宫规的宫女的手杖,有时候也用这个手杖去驱赶那些偷看或者调戏宫女的男子。


每年也有不同的中国古装电视剧或者电影在泰国播出或者上映,并且对其中的一个被叫做“公公”的角色很熟悉。比如:陈公公,李公公,像这样的称呼我们就知道是指宫廷里面的太监。


而这样的理解也自然使我们以为就只有中国有太监,直到韩剧《王和我》出现在了电视荧幕,才使我们对太监的了解更深了一步,才知道在韩国的宫廷里也是有太监存在的。


实际上,不仅仅只有中国或者韩国有太监的存在,在一些中东国家和西方国家,也有一些相当于太监的宫廷侍从存在。离我们最近的,如暹罗宫廷在很久以前也曾有太监存在的。


(配图:泰剧《同一片天空》)


太监:不得不失去性能力的男人


当我们提及“太监”这个词,很多人可能就已经联想到了中国的太监,这可能会使我们以为“太监”这个词来自于汉语,而在学术界也确实有一个学者说“太监”这个词来自汉语。


但是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就是“太监”这个词来自于印度、阿拉伯、巴基斯坦、土耳其等语言,有的学者说来自于印度语,也有的学者说是来自于阿拉伯语。


在这之前,学术界的学者们也曾推测“太监”这个词可能来自于波斯语的“卡西”一词,之后泰国的学者Phraya Anuman Rajadhon(即雍·萨提昂郭塞)又推测“太监”这个词可能和梵语的“坤梯”(Khonthi)一词谐音,从而演变为“坎梯”(Khanthi),意指被阉割了的男子。


这个推测和博士维奈·颇斯翩教授(Winai Phongsri Peien)的观点一致,他曾详细地解释说“坤梯”(Khonthi)一词是破坏、摧毁的意思,而“坤塔拉”(Khonthara)这个词是刀或者剑的意思。


而麦克唐纳教授(MacDonell),即《实用梵文辞典》(A Practical sanskrit Dictionary)的作者,给“Khanda”这个词下了定义, 即指不完整的,缺乏的,残缺的,破坏,终止,结束等,而这个意思刚好可以意指为不全的,不完整的,缺少的,破坏或是被切成零碎的


因此作者就推测说“坎梯”(Khanthi)一词是泰语的写法,相比于梵语的“坤梯”(Khonthi)这个词,要方便得多。


以上的解释有很大的信服力,例如,“坎梯”(Khanthi)这个词在1999年的皇家学术词典里的解释如下:太监,意指被阉割了的男子。


在一些古老的洲际和国度用他们来管理内宫,这和汉语中的“太监”或是“太赣”一致,或者在拉丁语或是阿拉伯语里面也叫“优奴”(Yunuk),它的词根来自于希腊语的“优诺叩”(Yunokhot)一词,意为负责床务的人。


包括孟族也有专门称太监的词,即“Komnui”(读作K-om-noi),从词意来看,它指的是没有性能力的太监。




太监俱乐部:各国宫廷太监的生活状态


对国外太监的生活状态做研究的学者并不在少数,为了看到宫廷内部男性宫廷侍从即“太监”的一个综合状况,这里就只能简略的涉及一下。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中,在西方文化中称太监为“优奴”,它的词根来自于希腊语的“优诺叩”一词,意为负责床务的人。


在西方文化中,优奴指的就是有责任照顾国王和内部宫廷人员的佣人。


据说太监第一次是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Sumerian)的拉加什城(Lagash),他们是一个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宫廷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个群体。


在初期,优奴是从年纪比较小的奴隶和俘虏中挑选出来的,但是有一部分就是当他们成年了之后他们的生殖器就会被阉割掉。太监的生殖器被阉割指的一般就是切掉他们的阴茎部分或是切掉他们整个的男根。


按照中国的习俗来说,这些被切下来的生殖器会被收起来好好保管,以便于当太监们死了之后可以和他们的尸体埋葬在一起。



不论怎样,在罗马末期,“优奴”一词还意指天生不孕不育的那一类男子,他们不可能拥有子嗣。


从美索不达米亚传播而来的优奴或是太监文化,分为了两个传播支流,第一条线路是随着丝绸之路一直到达了中国的隋朝时期(公元519-618年),然后一直发展演变为一个管理宫廷内部的重要机构,直到1912年中国的太监体系才被取消。


而第二条线路则是传播到了西亚、南亚,古波斯以及当时的东罗马帝国或是拜占庭帝国。当穆斯林在西亚的权利兴盛以后,便占领了东罗马帝国和古波斯的领土,他们将比他们还要先进繁荣的文化引进了穆斯林文化圈,成为穆斯林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优奴也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公元16至18世纪的穆斯林帝国的宫廷中。

例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Ottoman-Turk)、伊朗的萨法维王朝(Safavids)以及印度的莫卧儿帝国(Mughal)。


在那时候,这三个帝国都备受推崇,它们的繁荣兴盛程度被认为是和中国宫廷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因此,宫廷内部有太监的习俗就从这三个帝国一直传播到了东南亚,特别是后来的阿瑜陀耶王朝。

开创了泰国历史上关于太监的记载



(壁画上为苏安·帕凯德宫书房上的一种釉底金纹即名为浇水纹的图案)

图片中,太监正在驱赶偷看宫女的男性官吏



虽然我们并没有发现泰国有关于太监的直接资料或记载,这可能会使大部分的人误以为在泰国不曾有过太监。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是可以从一些史料中看到泰国太监的踪迹的。当在阿瑜陀耶时期,“坎梯”(太监)被唤作“纳特坎梯”(意指外来太监),有时也写作“纳忑坎梯”。


所以历史学家便提出观点说“纳特”和“坎梯”实际指的都是男性官吏被阉割的意思。如果有不同也只是在于他们的职责。正如维奈·颇斯翩博士(Winai Phongsri Peien)所说的,被叫作“纳特”的一方,是因为他们是负责右部事务,而另一方被叫作“坎梯”的,是因为他们负责的是左部事务。


在泰国所有提及太监的重要文件之一,便是阿瑜陀耶时期的宫廷法规。其中涉及到太监的内容如下: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太监不仅在宫廷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他们还能像其他宫廷侍从一样可以被封赐爵衔。太监的爵位名称如下:


1、帕斯玛诺拉(Phrasimanorarat)或者 沃帕斯玛诺拉差帕迪斯布莱婉(Aok Phrasimanoratchapakdi Sripralaiwan)

太监总属,有1000封地。


2、帕斯阿派(Aok Phrasiaphai)或者 沃帕斯阿派(Ratchapakdi Sripralaiwan)外来太监总属,有1000封地。


3、坤拉萨坎(Khunrasakhan), 它是《国家爵位分封法典》里面记载的一个爵位,写为:銮拉差勘帕迪,有500封地。


4、坤玛诺(Khunmano),它是《国家爵位分封法典》里面记载的一个爵位,写为:銮斯玛诺拉差帕迪斯翁卡特拉萨翁,太监属,有600封地。



不论如何,有人质疑说,外来太监应该比在《国家爵位分封法典》中所提及的还要多。因为在拉玛一世时期便已经取消了在宫廷里任用太监的风俗。因此我们没有注意到或者看到其重要性。


正如事实可见,因为在阿瑜陀耶末期发现了太监的名字,如:拉堪和桑卡苏林通。在泰国阿伽塔国王的皇家加冕仪式当中略有涉及,他们出现在描写阿瑜陀耶王朝的地理位置的那份资料里面,而资料是来源于皇家图书馆(完整版)。在第四章中,有涉及到阿瑜陀耶王朝末期,其中也提到了泰国厄伽陀国王(阿瑜陀耶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的皇家加冕仪式,开篇如下:


…随后入场的是坐在象辇上的公主们,象辇以琉璃饰之,后面是各位王室宗亲的成员和妃嫔们,均端坐于种种金舆上,也有一些坐在黄金打造的象轿上,不一而足。中有太监,名为拉堪和桑卡苏林,维持秩序,同时也有很多内务官员在旁伺候。最后出场的是四名来自中国的富豪…


除了一些宫廷法规之外,还在《三封印章法典》中也出现了太监的名字。例如,《国家爵位分封法典》以及其他的一些法律。

而全部的这些也反映出了太监在宫廷中的作用和职责。总而言之,在泰国宫廷(阿瑜陀耶时期)中太监的角色仅仅被限制在了宫廷内部的佣人以及出现在一些皇家仪式当中,和宫廷官员的职责区分得一清二楚。


除此之外,“太监”这一名称可能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指的就是被引进来的外来人员,尤其是来自于印度的,多于来自中国的。


不论怎样,当曼谷王朝建立了之后,太监这个职位就被从泰国的宫廷当中取消了。因为曼谷王朝时期在宫廷中任用了身材比较强壮、魁梧的宫女即“宫廷门前女侍卫”去取代了太监的职位。


穿着卖弄互相攀比 太监宫女又矮又佝偻  泰国文学作品中的太监



(图片来自曼谷苏安·帕凯德宫的书房)


在阿瑜陀耶时期的宫廷里,在禁城区域的挂幔上画有外来太监的形象,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他们都用布缠着头,穿着长长的短袖外套,还备有用来管理或者处罚那些违反宫规的宫女的手杖,有时候也用这个手杖去驱赶那些偷看或者调戏宫女的男子。


在研究暹罗宫廷中的太监这一事件中,除了一些史料之外,大部分的学者们还会运用到美术品方面的资料。

例如,吞武里河岸边的差缇寺(Wat Chai Thit)的壁画;通探麻岔寺(Wat Thong Thammachat)里的壁画,还有证据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就是苏安·帕凯德宫书房上的浇水纹(泰国的一种釉底金纹的美术图案)。苏安·帕凯德宫是由邦阶寺发展而来的,最初它是泰国阿瑜陀耶末期国王或是宫廷重臣 的行宫,它里面的壁画有好几处都涉及到了宫廷中外来太监的形象。


这些人的特点都是用布缠着头,穿着长长的短袖外套,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还备有用来管理或者处罚那些违反宫规的宫女的手杖,或者用这个手杖去驱赶那些偷看或者调戏宫女的男子。还有一部分的资料涉及了暹罗宫廷中太监的形象,但是却很少被提及到。这便是文学方面的资料。

在所有的泰国文学中提及到太监的文学可以广义地分为两类, 即:一类是直接受印度(外来)文化影响的文学,这些都是外来的故事,还有一些些像印度等的害羞感。例如:《优坎的故事》,《妮塔拉差卡莉》(《睡美人》);另一类则是受传统泰国文化影响的泰国文学,例如:《西他诺猜的故事》,《金海螺的故事》等。


第一类文学里面出现的太监形象主要是像《优坎的故事》里面一样,是负责处理内部宫廷事务的侍从。《优坎的故事》是泰国曼谷王朝初期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一处提到那些宫廷侍从跟随着乌伦森城的乌伦森国王的公主芭拉瓦琳去御苑里面摘花的情景,内容如下:


那时 侍女们熙熙攘攘 穿着卖弄攀比

宫女和太监都又矮又佝偻

宫廷侍从们都争相来望  此处被围得水泄不通

大家都很欢乐欣喜 要去摘茉莉花讨公主欢心


或者在有一处提到了布帕姑娘,她是十二角城维努曼国王的王妃,她拥有很多的内部宫廷侍从,包括宫女和太监。 正如韵文诗所写的一样:


有一位美丽的王妃,名为布帕美人,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权势显赫,雍容华贵,宫女和太监全在其掌控之下,乃是整座城市的女性之尊。


至于另一部文学作品《妮塔拉差卡莉》则是朱拉隆功大帝受阿拉伯文化影响而写下的御著。遵照他们西方的称呼,当阿布(对阿拉伯男子的称呼)醒来了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国王,为了确认自己的身份,阿布便问了自己身边的优奴。内容如下:


你这个小优奴,你如实说来,我到底是何许人也?小的禀告国王,您是国家的国王,乃是天神下凡也。


其时,优奴禀告完毕,他们全都知阿布是有意而为,便从王座处往他身旁移动,如同揣测到国王的心思一般,难道国王将有赏?


而另一类文学作品则是受传统泰国文化影响,大家也并不陌生的泰国文学了。在这其中也涉及到了被叫作“坎梯”(太监)的宫廷侍从。例如:《金海螺的故事》。当萨孟国王穿衣完毕便出来看自己的6位驸马打马球,在那儿一边坐着一边照镜子戴尖顶冠,蒙塔大臣看是否戴正或者偏斜了。穿戴完毕之后国王便坐上了大象,而侍卫们紧随其后。至于王妃和公主们则坐在有龙凤角装饰的轿子里,而那些宫廷里的侍从即宫女和太监,跟随着王妃和公主热热闹闹地出场。


而艺术局出版的韵文诗体的《西他诺猜》,是另一个涉及到太监场景的文学作品。在故事的开篇赞颂了阿瑜陀耶城哲萨达国王的恩泽之时,提到了太监主要负责内部宫廷里的文娱(歌曲、乐器一类)事务。内容如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