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逻辑】: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致力于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最具价值自媒体平台
作者:期海医锋,来源公众号:期海医锋
这不是一份成功者的总结,而是一个探索者的思考。
一个较为通行的估计,期货投资的成功率低于5%;有些人甚至认为成功率低于1%。总之,只有很少数人成为最终的赢家。根据我个人的观察,期货赢家主要是这么2类人:
(1)“天生”理性而又谨慎的人;
(2)具有理性、坚韧、自省、有耐心、自我完善的投资性格的人。
第(1)类人比较少,但是他们在期货上赚钱看起来像捡钱一样容易,基本上是一进入期货市场就年年赚钱,或者是持续处于赚多亏少、财富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他们一朝进到期货市场基本上就不会再出去了,所以富集化了,不过依然是少数。
我观察、了解、研究的期货赢家主要是第(2)类人。他们需要在期货市场上经历不少的磨难,经过几年到十几年的浮浮沉沉,最终“悟道”,实现持续盈利。我个人感觉典型的磨炼时间是10年上下。去年以来红得发紫的傅海棠先生就是如此。
鉴于期货投资是一门艺术,我相信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期市赢家,但是限于我的眼界、层次和圈子,我没有什么接触和了解,等以后有更多的研究时再分析。
决定期货投资结局的3个核心要素是:(1)交易胜率;(2)盈亏幅度(简称“盈亏比”);(3)交易频率。其中交易胜率和盈亏幅度直接决定投资的成败,而交易频率则影响财富累积或亏损的速度。
交易胜率好理解。胜率越高,最终盈利的可能性通常越高。一个胜率能达到八九成的交易模式,只要把大的漏洞补上,最终往往是能够成功的。
每一次交易盈亏的幅度也很重要。如果每一次盈亏幅度相当,那么投资成败只取决于胜率。在胜率只有50%的情况下,如果做对的时候获利大而做错的时候损失小(高盈亏比),那么也是有利于财富的积累而成为期货赢家的。
第三个要素是交易频率。如果能够高频交易,即便胜率只有52%,在盈亏幅度相当的情况下也能通过高频复利累积可观的盈利。
止损是双刃剑,在控制每次交易亏损幅度的同时也把很多原本可以盈利的交易变成亏损,大大地降低了交易的胜率,需要非常审慎地对待,并不是天然正确和必要的。发现研究或交易做错了,或者交易要素发生了不利于头寸的重大变化,不管盈利还是亏损都应该果断平仓。没有胜率基础的盲目止损是很多人投资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他们因此把投资过程弄成一笔糊涂账,往往败得不明不白,难以发现深层次的缺陷,因而不易实现质的进步。
仓位管理也是期货交易当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它与胜率和行情波动幅度紧密相关,因为处理可以极为灵活,容易失之随意,是我的一大短板,也是我写作此文的初衷,后面详述。
不管是什么理念、套路、交易模式,最终结果都可以归结到胜率、盈亏幅度、交易频率上。虽然大多数人的交易模式是复合的、混杂的,也存在或大或小的随意性和灵活性,但是也可以细分模式进行评估。如果期货投资的目标仅仅是成为赢家(已经很不容易了,属于很少数的成功者之一)而不考虑是大赢或小赢,那么确定性最高的模式是“高胜率+高盈亏比”;其次是“50%上下的胜率+高盈亏比”或“高胜率+盈亏幅度相当”。“低胜率+高盈亏比”或者“高胜率+低盈亏比”模式的结局就不那么好确定,取决于累积盈利是否能够覆盖亏损。“低胜率+低盈亏比”的模式就不用说了,不及时转变,这样的投资者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上面是评估交易模式成败的粗略分类,而不是优劣的评级。什么样的交易行为基本就决定了交易结果会如何,怎么评估和选择是投资者个人的事,最终的结果自然也要独自承担。我们不妨花点时间评估一下自己的交易模式,看看是不是需要改进,甚至需要从根本上放弃。
我认为:在商品价格暴跌,市场一片悲观、恐慌的时候,特别是在历史性的低价附近做多,只要仓位控制得当,往往可以做到高胜率、高盈亏比,是简单、高效的盈利策略。
其中的道理在于:商品库存随着市场情绪和预期的变化而大幅波动,并对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另一个层面上说,也是价值规律的体现,特别是对商品的大周期来说。
任何商品都会有一定量的库存,从生产企业到流通环节,再到终端的消费环节,这是保证生产平稳运行所必需的。每种商品的库存量和可消费天数或大或小都有差别,而且处于动态变化当中。
举例来说明。在价格稳定、市场心态平和的时候,某种商品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当,全社会库存量为3个月的产量。当某种因素(灾害、运输中断等等)导致市场心态发生剧烈变化,整个市场都看涨价格,各环节企业都想扩大一倍库存,短期表观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价格暴涨,刺激生产端增加产量,消费端很多企业承受不了原料价格的暴涨产生大幅亏损而减停产,降低了消费量,而高价也抑制了相当部分的囤货需求,供需在新的价格下实现暂时的平衡。反之,市场情绪悲观、恐慌的时候,各环节极力压缩库存,导致短期表观供应远大于需求,价格暴跌,直至生产企业因为亏损严重而减停产,降低产量,低价也减少了部分抛货量,供需在新的价格下暂时平衡。没有产耗的支持,这种平衡是极不稳定的,因为库存的扩张和压缩是有限度的,而且价格越是走向极端,对产耗格局的扭曲就越严重,从而逆转行情的力量也越强大,最终将导致价格报复性地反向波动。
上面的模型是解释市场情绪如何影响、扭曲价格,及行情反转的逻辑。实际情形自然要复杂得多,某种商品的产耗本身经常性地处于失衡状态中,而其周期还受到其上下游,乃至更远的关联商品供需波动周期的影响,一旦发生共振,那行情波动会更为剧烈。
虽然市场情绪的波动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但是总体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即价格走势引导市场情绪,而市场情绪通过影响库存反作用于价格。以产耗格局为核心的基本面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市场情绪的演变路径。
一个典型的商品周期是:产不足耗,库存持续消耗,价格上涨,市场情绪转为乐观,补库意愿增强,表观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价格越涨越快,市场情绪也就越来越亢奋,两者互相强化,最终演变为疯狂的暴涨;而在此过程中,产耗格局完成了逆转,而且生产超过消费的幅度越来越大,当市场情绪的疯狂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库存也扩张到最大,于是行情转向反面,生产大于消费,库存持续累积,价格逐渐回落,市场情绪也逐渐冷静下来,去库存导致表观供需进一步恶化,价格越跌越快,而市场情绪转而悲观并且越来越悲观,两者互相强化,最终演变成恐慌性的暴跌;随着价格的下跌,产耗格局再次逆转,完成一个循环,并进入下一个周期。
一般而言,顶部较难确定,而底部的确定则相对容易得多。选择恐慌性低价做多,对投资者的研究水平要求较低,但是对其耐心、胆略要求比较高。较近的例子是2015年底的钢材、铁矿、煤焦等大量商品,当前的例子是镍。
对于一个谨慎的人,一个对财富和投资成就没有太高要求的人来说,这个策略基本可以保证其成为期货赢家。他(她)会耐心地等待行情走向极端,等待市场的悲观、恐慌情绪充分宣泄,等待价格有明显的止跌、筑底表现时才进场做多,并且能够严格控制仓位,为持仓预留充分的安全边际(1成仓绝无爆仓之虞,2成仓通常也很安全,做错一般也不会伤筋动骨),在行情、基本面、市场形势与其预期明显相悖的时候,他(她)也会选择先止损出局,安全为先,不赌行情。
这一模式的好处就是轻闲,工作量低,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等待机会和持仓待涨的状态,一年做不了几单,甚至几年就只做那么三两单,但是因为低风险、高胜率、高盈亏比,时间周期给长一点,收益也非常可观。
虽然很多人口头上说希望从事一种轻松又赚钱的工作,但实际上极少有人耐得住性子、坚持得下去。绝大多数人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去折腾,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得在折腾中才有存在感。我们都渴望成为赢家,但是我们并不情愿按照赢家的要求修剪自己,而希望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有习惯、喜好、个性的基础上实现目标。
另外,我们往往不满足于仅仅做个期货赢家,而有更大的追求和野心,虽然可能只是潜意识里的一个朦胧的念头。我们希望最大限度地扩张自己的资产,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成功,达成初期的目标。
有更高的追求是好事,从理论到事实层面也都表明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可能,可以通过对理念、方法的精细化设计,通过对交易品种的深入研究,把握更多的机会。杠杆的使用也还可以再提升,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更好地平衡,从而获得更好的利润和成长。但是,当“炼心”的过程尚未完成,我们对于持续盈利的方法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详细的论证,也缺乏耐心等待上佳的入场时机,在急于求成心理的作用下,漠视了对胜率、盈亏比的权衡,也导致了杠杆的滥用,侥幸、赌性泛滥,盈则骄、亏则慌的情绪摇摆和随意操作,失败就难以避免了。
在我进入期货市场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主要实行长线、重仓、不止损的交易策略,账户经常性地处于7、8成以上的仓位,满仓也是家常便饭,研究却比较粗略,浮于表面。也许是运气,部分是因为做多死扛风险相对小,加上准备了候补资金池,我居然没有早早破产,不然可能会早一点开启基础性的反思,早一点开悟。
走极端是市场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虽然频率和周期不好确定,经常也难以提前预判,但是时不时地市场就要出现极端恐慌的暴跌行情或是极其疯狂的暴涨行情,其频率要大大高于绝对价格所呈现的,也大大高于我之前的认识。当以产耗为核心的基本面和情绪面发生共振的时候,行情尤为暴力。
在经历了几轮大悲大喜行情之后,去年我总结出一个原则——“行情不极端不重仓”,我的仓位管理有了些进步,但是也没有严格遵守,加上此一原则过于模糊,随意性较大,所以今年在镍上再次遭重创,过早重仓和加仓,当极端行情出现的时候我不仅加不了仓,还被迫砍掉了近1/3的仓位。这种情况让人非常痛心,对于期货投资也是相当有害的。就像前面分析的,最佳的建仓时机是在市场走极端的时候。
感谢仓单派创始人张涛老师这些年的传帮带和无私分享,我受益匪浅。去年他要求我们以交易行情波动10%做个胜率和仓位的推演,让我很受启发。最近我回顾并拓展了仓位-胜率表,试图推演出较优的仓位管理策略。
我暂时确定了这么几条原则:
(1)进场时通过基本面(核心是产耗和库存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的研究,预估极限价格,保证极限价出现的时候有能力加一倍的仓,而且扩仓之后实时仓位6成以内。极限价真出现的时候自然要再次审慎地评估,不应盲目扩仓。
(2)建仓价与极限价差值超过30%的品种,原则上不参与;差值20-30%的品种,仓位控制在1成以内;差值10-20%的品种,仓位控制在2成以内;差值小于10%的品种,仓位控制在3成以内;差值3%以内可以适度提高仓位,但是原则上不超过6成,最好是5成仓以内。
(3)多品种持仓时能形成多空对冲更理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商品普涨普跌的风险,但也不用强求。次主力品种按上述原则减半建仓,第三个品种再减半。极端行情充分演绎时建仓总仓位不超过6成,最好是5成仓以内;一般时候控制在3成以内。
(4)仓位超过7成,启动强制控仓模式,每1%的波动减一次仓,保持7成仓(前提自然是行情已经很极端,反复检查、确认基本面研究没有错误,向上的空间极大)。
(5)以逢低做多为主。做空需要相当谨慎,仓位也应该更严格地控制,原则上不超过2成仓,通常要控制在1成仓以内。
(6)除非有必胜的把握,并且有超高的收益预期,不要让某个头寸造成账户回撤超过20%。
(7)没有时间或者缺乏意愿跟踪、研究基本面的品种原则上不参与交易。
(8)一轮大行情往往会多次出现上佳的进场时机,不要在时机不合适的时候盲目重仓赌行情。
(9)低仓位有利于拓展更多的品种,从而有可能把握更多、更好的机会。
(10)随着资本的扩大,仓位管理要趋于严格,并且适当盈利出金,为意外情况准备东山再起的资本。
附几张仓位-胜率表:
欢迎投资总监,宏观研究员,大宗商品各产业链研究员入群(汇聚全国3000名公募,私募基金经理,3000名产业链高级研究员,1000名宏观研究员,10000名大宗商品现货商)
点击原文阅读,填写相关信息后,添加微信:lzc_0126
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