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麦家陪你读书
著名作家麦家带领100个专业书评人精读1000本好书。每天早晨7:30分,麦家陪你读书15分钟。关注【麦家陪你读书】,领取读书人专属福利。读书就是回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潇湘晨报  ·  冲上热搜!网友慌了:控制不了啊 ·  6 小时前  
湖南日报  ·  中国电信原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梁宝俊辞职 ·  昨天  
湖南日报  ·  两大央企重磅公告!多股涨停 ·  昨天  
湖南日报  ·  陈思诚,中国影史票房最高导演 ·  2 天前  
新闻株洲  ·  正月十五来这里,万人空巷闹元宵!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麦家陪你读书

《空城纪》⑦:给空城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空城

麦家陪你读书  · 公众号  ·  · 2025-01-05 06:30

正文

陪你读1000本书 | 第384本

世界很大,文学更大。 今天是我们陪你读书的 第2730天 ,共读的是 第384本书 ——邱华栋的作品 《空城纪》。

《空城纪》

昨天共读中,我们领略了发生在于阗空城里佛教盛行的兴衰故事,见证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敦煌古城的空城故事中。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面,别名沙州。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历史。

石窟苍穹高万仞,凿取山林路已殒。诸佛金像可颜色,莲花溪畔多相拟。

这是唐代王之涣《题莫高窟》,描绘出莫高窟壮丽景象。莫高窟,如今是敦煌最有名的景点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吴刚来到敦煌,主要是为了看望在敦煌的同学赵娉婷。她从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一毕业后,就直奔敦煌研究院,成为一名壁画研究者。

她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整天待在莫高窟,同洞窟里千年的壁画打交道。这让吴刚感到吃惊的同时,也很敬佩她。

吴刚是研究雕塑的学者,他在十月国庆假期后的某天来到敦煌,正值敦煌的秋天。这个季节的敦煌已经十分寒冷,市区基本没有什么游客,大都是本地人在活动。

莫高窟的秋天是清静的,清晨就能看到大地上一片白色的寒霜。
随着太阳的升起,干燥的空气下,阳光开始温暖大地,寒霜就会逐渐消失。

在赵娉婷的带领下,吴刚来到莫高窟身后西边崖壁上的高地,可以观察到莫高窟的周围。
在莫高窟的对面是三危山,莫高窟东边的山体是从东北到西南的走向,低矮中带着一种谦逊。

关于莫高窟的由来,吴刚从一个沙门的故事中看到过。
那是在公元366年,一位叫乐僔的和尚,从三危山映衬出的霞光万道中,看到了佛光的胜境。

心生喜悦和敬畏的乐僔和尚就在崖壁上开凿出第一个洞窟坐禅,自此莫高窟就由此开始。

时至今日,到底哪个洞窟是乐僔和尚最先开凿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了。

吴刚想起在《敦煌七窟》中,第一窟的一个沙门的故事里,讲述乐僔和尚收徒时,也有一个叫赵娉婷的姑娘。

故事里讲的是275窟,是长方形的洞窟,开凿于北凉时期。

洞窟的北壁上画有五铺佛本身的故事,表达大乘佛教“六度”思想,六度分别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南壁画的是释迦牟尼一生的故事。释迦牟尼意指释迦贵族中的圣人。

故事中赵娉婷容貌出众,诗句“名花夺于颊红,初月偷于眉细。”描绘的便是她倾国倾城的美貌。

她本是乐僔和尚的徒弟令狐安的未婚妻,在令狐安和赵娉婷订婚宴当天,乐僔和尚派他的弟子找到正在行订婚仪式的令狐安。
走到他面前对他说:“令狐公子,师父乐僔和尚派我来,让我把钵交给你,此时,他已经在千佛洞圆寂了。”

年轻的和尚说完,将手里的钵递给令狐安,转身就走。

当令狐安告诉家人他要出家为僧时,父母都惊呆了,赵娉婷得知消息后,更是万分不解,为此还想不开,当天投井自杀,被家人拦住后,就一病不起了。

父母为了防止令狐安离家为僧,就将他锁在家中。
最终令狐安还是想办法从家中逃了出来,先到凉州仙岩寺落发为僧,正式成为沙门比丘。

家人听说令狐安在仙岩寺出家后,派人围住仙岩寺,要求僧人将令狐安交出来。令狐安逃到后山,独自上路,历经十多天的波折,来到了敦煌的千佛洞。

当他走到三危山对面时,正好是个傍晚,太阳刚刚落山,他忽然看到三危山在锯齿状的山体映衬下,千万道霞光在山间闪耀,像极了佛陀的光芒。

令狐安被这个景象震撼了。他感觉到,这里就是他的神圣之地,他一定可以斩断情丝,忘记一切尘世烦恼。

不自觉间令狐安就跪下,对着三危山的万道霞光,念诵经文,直到金光消失。
令狐安按照天意指引,随意走到一个长方形的洞窟,开始在其中静修坐禅。

之后他的母亲和赵娉婷先后来到洞窟找令狐安,哭着要他还俗回家,令狐安都不为所动,后来索性避而不见。

他为了回避赵娉婷,最后竟坐化为石头禅者。

吴刚在经过275窟时,将这个故事说给同学赵娉婷听,打趣说他是来替令狐安还前世欠赵娉婷的情缘的。

赵娉婷笑而不答,告诉吴刚,自己会带他去他心心念念的第16和17窟探访,而且还答应满足他在17窟洞窟里坐禅一个下午的想法。

话虽如此,但赵娉婷仍忍不住对吴刚发问:“你一个研究雕塑的,为啥偏偏对藏经洞感兴趣。”

吴刚笑着说:“我在北京天天研究雕塑,都嫌烦。所以,特别想看藏经洞。”

于是赵娉婷解释说,其实17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是从16窟的甬道北洞壁上开凿出来的一座小型的影窟,是16窟派生出来的小洞窟。

17窟的藏经洞是王道士王圆箓在1900年发现的,之后他请人清理16窟的甬道积沙时,发现了17窟,就是藏经洞。

这个王圆箓本是湖北麻城人,清末的一个穷道士。1900年初夏的一天,他在莫高窟意外发现了藏经洞,就是现在看到的17窟。向敦煌当局报告后,却未能得到重视和保护。

其后,王圆箓跟多位外国探险家接触,其中大家熟知的有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美国探险家华尔纳。他们都从王圆箓手中连哄带骗,顺走了藏经洞中约五万卷文书。

王圆箓虽然倒卖了文物,但这些钱他都拿出来用于莫高窟的修缮上,从另一方面说他也是保护了文物。

他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因为发现藏经洞而成为一个受人关注、存在争议的历史人物。

1931年王圆箓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为他在莫高窟大泉河东岸的沙滩上修了土塔,还在旁边立了功德木碑,这个塔成为今天莫高窟的一景。

当吴刚真正走进藏经洞时,忽然感到有些紧张。
17窟是洪辩法师的影窟,是专门为纪念洪辩法师所开的洞窟。洞窟里洪辩法师的坐禅像,是真人比例塑造的,其像神态庄严,眼望前方,身披袈裟,看上去就是位得道高僧。

赵娉婷拿出一个圆垫子,递给吴刚说:“你自己在这里打坐跟和尚聊天吧,我先不陪你了,等会儿来接你。”说完就走出洞窟。

吴刚将垫子放到洞窟的地上,盘腿坐下后闭上眼睛。开始神思缥缈,恍惚间看到洪辩和尚正对他微笑。

神游间,吴刚同洪辩法师进行对谈,得知洪辩法师本姓吴,这个洞窟在唐代初建时叫吴和尚洞窟。
其间,洪辩法师回答了吴刚心中对莫高窟千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情的疑问。

最后他问洪辩大师:“经历一千多年的风月,你还有什么话要说?你是感到遗憾、痛苦还是对敦煌的未来更有信心呢?”

洪辩大师笑而不语,只是挥挥手。这时,吴刚也在藏经洞中醒来,刚才所经历的一切,好似一场梦。

梦醒后的吴刚,觉得自己应该正视当下。所以,当赵娉婷来接他时。他大胆向 娉婷 表达心中爱意。

娉婷 笑着回应说:“其实我一直在等你来。我们走吧!”

下山时,吴刚确信自己也看到了乐僔和尚当年看到的万道金光。此时,大地也是一片金黄,三危山就像是代表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三尊大佛,此刻都在闪闪发光。

未来解读它的人,即将诞生,就是吴刚和赵娉婷。他们将会手牵手,在敦煌度过一生。

敦煌七窟的故事,且说到这里。说明一下值得一说的是,“敦煌七窟”是一个泛指,可以理解为敦煌莫高窟中七个代表性的洞窟。
《空城纪》中作者邱华栋,讲述了第275窟、285窟、296窟、158窟、98窟、420窟和17窟的故事。

自古“刚”字便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而书中每位现代故事主角的名字中都带有“刚”字,这无疑与作者探寻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题相契合。

时光不复,命有终时。唯有故事无畏岁月,或口耳相传,或笔墨留痕,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给空城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空城。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下周,我们将共读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潮骚》。

《潮骚》

《潮骚》讲述了一个渔歌式的朴素纯真的故事,如风情画般浮现在日本的一个小岛上。

小岛的自然景色很美,然而这里的人和人情更美,那是一种充满生命力健康自然的美。

新治和初江,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产生了爱情,也是那样纯真自然。

就像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样,三岛由纪夫笔下的《潮骚》充满着人性的美好,处处是生活的简单和自然。

敬请期待下周的共读!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

👉 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

👉 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本周共读回顾

👉 《空城纪》①:一部穿越千年的西域史诗,探寻六座古城的前尘往事

👉 《空城纪》②:探寻龟兹,汉唐至今千年历史

👉 《空城纪》③:翻开历史的尘封记忆,发现那些被遗忘的故事

👉 《空城纪》④:穿越千年的风沙,西域的传奇在脚下铺展

👉 《空城纪》⑤: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类一路走来的模样

👉 《空城纪》⑥:每一步,都踏过千年的尘埃与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