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很少看文章,应该也听过《边城》,在某个网站或某本书看过这样的语句: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写下这些的正是沈从文。胡适说他是天才,“中国小说家里最有希望的”,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则表示,“如果沈从文1988年5月没有去世,肯定能得奖。”
但写过这么意境优美,这么有闲情逸致的沈先生却是个不能闲的人,他有一句名言:“我一生最怕是闲,一闲就把生命的意义全失去了。”
**
闲的坏处我们很容易想到,比如想入非非,没事找事,精神空虚。闲过头了,甚至会变得很累。
可是,闲,明明也可以是一件好事,尤其在这个忙碌奔波的世界,能够闲下来,简直让人羡慕妒忌恨。古人也说,偷得浮生半日闲。如果没有闲,那做人多紧张多无趣?如果没有闲,沈先生那么多文章又何从写起?
那么,为什么沈从文要怕闲呢?
因为,此闲非那闲。
怕闲不是反对休息,怕闲更不是反对类似“偷得浮生半日闲”、“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样诗意漫溢的时光。而且,“偷得浮生半日闲”、“闲敲棋子落灯花”说到底还是忙:表面上闲,可是,内心一直在忙于感受生命,忙于感受诗意,并不虚无度日,其实很忙。
沈先生怕的闲是指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那种闲。
打个比方,此刻有两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个人要么刷朋友圈,完全不过脑,要么玩无聊的游戏,消磨时光;另一个人,可能也在看朋友圈,看公众号,却带着问题,一直在思考、学习,在提升自己。
表面上看,这两个人都闲,但很明显,第一个人的那种闲,明显就是沈先生所害怕的那种闲,浪费时间,“把生命的意义全失去了。”而第二个人,却正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其实不闲,其实很忙。
***
忙,也不是瞎忙。你得有正确、明确的目标,如果不是,那么忙来忙去,也会把“生命的意义全失去了”,像无头苍蝇般乱扑,同样不是明智的选择。
沈先生一直就是个闲不住且有目标的人。
14岁开始独立讨生活,小小年纪已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身边的人都在忙于打仗,忙于应付生活,他却利用空余时间,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所遇所见。
20岁闯荡北京,心怀满腔热情,可是后来国文班面试竟然得了0分,但他并没有气馁,一边在北大旁听,一边开始创作。
22岁,他的作品陆续在各大报刊发表。从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懂的落第文人,忙且有目标的他逆袭成那一代人中最好的小说家之一。
前半生,沈先生发表了五百万字的作品。后来,文革来了,因为各种原因,他不得不停止文艺创作,可是,闲不下来的他又开始专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不小心,就弄出了一本专著,成为民俗服装研究必看之书。
“日头不辜负你们,你们也莫辜负日头。”
在《边城》中,老船夫对年青人这么说。年青人后来有没有做到我们不得而知,但对照沈先生的一生经历,我们得说,他倒确实是做到了“不辜负日头”,寻到了“生命的意义”,堪为我辈之楷模。
最后,分享沈从文名言12句,“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努力,才有可能。周末愉快。
花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