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脉通临床指南  ·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学诊断专家共识》发布! ·  2 天前  
神外世界  ·  今日18:30 | ... ·  3 天前  
丁香园  ·  年入 225 亿,郑大一附院断层第一名 ·  4 天前  
丁香园肿瘤时间  ·  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OFS)有哪些选择?适用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Micheal Fu: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及替格瑞洛临床应用经验分享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16 18:04

正文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搭桥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疗法。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防治血栓事件的发生是治疗冠心病的根本,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栓形成的原始因素和重要参与者,因此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尤其重要。目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地位已无可争议。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是P2Y12受体抑制剂,其本身是活体药物不需经过肝酶代谢而直接发挥效果,因此个体差异性小、抗血小板作用强,被临床和各大指南所推荐。对此,我刊采访了瑞典哥德堡大学医院Micheal Fu教授,分享他对替格瑞洛临床运用的看法和经验。

医 师 专 访

INTERVIEW

《门诊》

对ACS患者而言,抗血小板治疗是基石治疗。那么在国外的临床中,医师是如何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的?哪些因素是目前国外医师着重考虑的?


Michael Fu教授

在国外的临床实践中,制定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应首先考虑患者因素。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取决于患者的疾病类型。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只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即可;ACS患者通常选择强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需抗凝治疗的ACS患者可能需要三联抗栓治疗。制定合理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还需考虑患者合并症情况,如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需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此外,还需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基因多态性等。



《门诊》

替格瑞洛在DAPT等国外指南中应用的优先顺序得到不断提升,原因有哪些?在您看来,国内应用替格瑞洛情况与国外相比存在哪些差异?哪些因素造成此差异的产生?


Michael Fu教授

替格瑞洛目前在全球85个国家得到批准,被列入29个国家的医疗保险目录,进入31个国家患者自费目录。因此在全球很多国家,更易获得这种药物。替格瑞洛是唯一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ACS患者心血管死亡率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不论何种治疗策略替格瑞洛均降低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同时,替格瑞洛不存在基因多态性导致的药物低反应现象,在降低支架血栓,降低复合终点同时不增加主要出血。因此目前欧美指南均优先推荐替格瑞洛用于所有ACS患者,在复杂冠脉病变这类手术复杂、血栓高危的患者中,则应考虑首选。国内对于替格瑞洛的使用与国外相比,尚存在观念上的差异。我们应该首先明确药物的疗效,然后再去比较药物的副作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可以降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与其可能存在的增加出血的副作用相比,药物的净效益更为显著,所以我们在推荐抗血小板药物的时候,应优先推荐替格瑞洛。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讲,替格瑞洛尚未纳入医保范畴。但从药物价格和获益进行分析发现,替格瑞洛长期应用是可行的。



《门诊》

亚洲ACS患者抗栓治疗管理模式研究(EPICOR Asia)的2年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非致死性ACS患者出院2年后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仍值得关注。请问右冠非致死性ACS患者术后的管理如何进行,尤其是术后的药物治疗管理该如何优化?


Michael Fu教授

这个研究与替格瑞洛应用的优先顺序的提升相辅相成,包括EPICOR Asia在内的多项循证医学研究均表明ACS患者的预后没有很大意义上的改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只关注了眼前而没有考虑到预后。2014年一项探究双联抗血小板(DES术后6、12、30个月)平衡出血与缺血事件的研究表明,30个月双联抗血小板对于平衡缺血与出血时间更有益,在降低MACCEs事件发生率方面更有效。同时,ESC指南指出,替格瑞洛是唯一被证实在阿司匹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ACS患者1年心血管死亡率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真实世界数据显示有60%~79%ACS患者术后服用双抗的时间超过一年。



《门诊》

PEGASUS TIMI-54等研究均证实延长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替格瑞洛联合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够降低既往MI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MI或卒中风险。请问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提高患者获益有何影响?对于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您有何建议?


Michael Fu教授

服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两组患者较安慰剂组心血管死亡、心脏病和卒中风险更低。与安慰剂组相比,替格瑞洛90 mg组和60 mg组的次级心脏事件风险分别降低了15%和16%。从出血方面来看,研究者确实注意到替格瑞洛增加了TIMI大出血的风险,但并未增加致命性出血和颅内出血的风险。同时注意到两种剂量的替格瑞洛有着相似的总体疗效,替格瑞洛60 mg组的出血和其他副作用并不多见。因此我们应该向患者传递正确的信息,告知其替格瑞洛的作用好,虽然有一定副作用,但为了降低死亡率,应该首选替格瑞洛。这样患者的依从性和顺应性也比较好。替格瑞洛需要一天两次服用,只有患者按时服药才能达到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为了降低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我们应该推荐患者使用以替格瑞洛为主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年以上。



《门诊》

依据您多年的临床经验,哪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有一种观点认为冠心病病变部位也会影响双抗治疗的效果,双抗治疗的时间是否应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而制定?


Michael Fu教授

按照现有指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均需要进行强化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为降低PCI术后支架内血栓风险,必然考虑患者术前因素、病变复杂性等。对于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有CYP2C19等位基因缺陷的患者,除应用阿司匹林外,需要优先选择抗血小板作用更强、更快的P2Y12受体抑制剂如替格瑞洛;从病变特征来讲,对于复杂冠脉病变,如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长病变、分叉病变、钙化病变、血栓高负荷病变等,这些患者均需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


我并不认可病变部位也会影响双抗治疗的效果,从真实世界的研究来看,无论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还是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并没有太大差异。但是我完全认同,不同部位的心梗所带来的临床特征不同,因此,需要规范化的个体定制治疗策略。



医师简介


傅良雄(Michael Fu)
瑞典哥德堡大学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哥德堡大学心脏病学教授(Full Professor),Sahlgrenska大学医院主任医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协会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工作组核心成员,ESC在2013年发表的有关心肌炎诊断与治疗的专家共识写作组成员,正在参与编写有关HFpEF诊断的专家共识。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