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引导特色小镇健康良性发展成为官方共识,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支持开始走向务实。而遍布全国的如此多的小镇如何落地,如何统筹产业发展,着实面临市场巨大的拷问。虽然如此,也应该看到在全国有一批企业在真真正正扎实做小镇、做产业,给予一定的时间和耐心,真正具有鲜明特色和产业实力的一批小镇将会脱颖而出。
当然,当下,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正热,政策风口在不断转变,但是不变的是,企业要想做好多元业务,开辟崭新跑道,离不开对产业的深刻洞察和对资源的敬畏之心。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虽然小镇领域有过一些乱象,但我们对“小镇”这种创新模式的未来仍充满期待。
扩展阅读:
2017年12月4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印发实施了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目前,特色小镇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牵头统筹推进。
在长沙举办的首届中国特色小镇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刘春雨先生代表规划司做政策解读, 他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统一规范,严格控制建设数量,取消一次性命名,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达标制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刘春雨
以下是发言内容:
12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印发实施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个《若干意见》主要是针对近年来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问题提出的。
特色小镇作为新生事物,其原始经验来自于浙江。推进得当,既能产生新经济新动能,又能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新空间;推进失当,就有可能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留下遗憾。因此,需要及时规范纠偏。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发现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及时规范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7个方面:
一是概念不清、定位不准。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戴上特色小镇“帽子”,特别是把特色小镇错误理解为行政建制镇,在几十平方公里以上的空间内推进建设。这种概念上的混乱,违背了特色小镇建设初衷,无法实现在一个集聚的空间范围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盲目发展、质量不高。一些地区不顾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相互攀比、层层加码,过度追求数量目标和投资规模。这种做法难免会劳民伤财、留下败笔。
三是同质化严重、特色不鲜明。一些地区照搬照抄浙江经验,“学形不学魂”,在产业发展、规划设计等方面缺乏地域特色。失去了特色,小镇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就会丧失发展机遇。
四是政府主导倾向明显、市场化不足。一些地区依然沿用传统开发思路,一厢情愿地发展自认为有前景的特色产业,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这可能导致小镇难以长期可持续运营,甚至出现“空镇”“鬼镇”。
五是重物不重人、搞形象工程。一些地区重物质建设和外观美化,忽视环境营造和生活配套,缺乏对人的吸引力。这是造新城的延续和变异,无法满足人民对城镇生活的美好期待。
六是盲目举债、积累债务风险。一些地区尤其是少数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运转的县过度举债建设特色小镇,政府投入大、占比过高。这些不顾及本地财政实力的做法,会放大地方政府财务杠杆,增加地方政府债务。
七是房企过度参与、小镇地产化。一些特色小镇房地产用地占比过高,但产业发展模式不清晰、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持续盈利能力。这可能形成新的房地产库存,给政府带来基础设施维护和社会治理的负担。
针对以上突出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若干意见》,提出了5条基本原则、10个重点任务和4方面工作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引导各地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下一步的重点任务是:
一是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内涵,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
二是合理借鉴浙江经验,避免脱离实际照搬照抄,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从实际出发,走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避免盲目发展、过度追求数量目标和投资规模。
三是注重打造鲜明特色,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方向,发展优势主导特色产业。
四是有效推进“三生融合”,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五是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以企业为建设主力军,发挥好政府强化规划引导、营造制度环境、提供设施服务等作用。
六是实行创建达标制度,控制建设数量,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
七是严防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县级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的风险预警地区,不得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建设。
八是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合理确定住宅用地比例,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
九是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避免另起炉灶、大拆大建。特色小镇规划用地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
十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禁以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名义破坏生态,严禁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
在下一步工作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加强对各地区的监督检查评估。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对已公布的第一批127个全国特色小城镇、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及时规范纠偏,调整优化实施方案、创建数量和配套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欢迎主流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建设进展,发现新短板新问题,总结好样板好案例,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