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iantPandaCV
专注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多个方向技术分享。团队由一群热爱技术且热衷于分享的小伙伴组成。我们坚持原创,每天一到两篇原创技术分享。希望在传播知识、分享知识的同时能够启发你,大家一起共同进步(・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GiantPandaCV

CUDA-MODE 课程笔记 第29课 Triton内部机制

GiantPandaCV  · 公众号  · 3D  · 2024-12-10 22:33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总结了关于Triton编译器的内部工作原理的课程。课程首先介绍了CUDA编译器(NVCC)的工作流程,然后深入探讨了Triton编译器的架构设计。重点讲解了Triton与MLIR的关系,展示了各种优化Pass的作用。通过一个具体示例展示了代码从Python层面到GPU IR的转换过程,以及中间产物的生成。最后介绍了如何在Triton中实现新的编译器Pass。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课程介绍CUDA编译器(NVCC)的工作流程

课程开始时介绍了CUDA编译器(NVCC)的工作流程,包括将CUDA代码分离成主机代码和设备代码,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中间步骤生成可执行文件。

关键观点2: Triton编译器的架构设计

课程深入探讨了Triton编译器的架构设计,包括其如何将Python DSL代码通过多个中间表示(IR)最终编译成CUDA可执行文件。架构包括不同的分支处理不同的硬件平台,如CPU、GPU和其他加速器。

关键观点3: Triton与MLIR的关系

课程讲解了Triton与MLIR的关系,展示了MLIR作为现代优化编译器基础设施在Triton编译器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使用MLIR的方言和Pass来优化和转换代码。

关键观点4: 优化Pass的展示

课程展示了各种优化Pass的实现和作用,如TritonCombineOps、TritonReorderBroadcast等,这些Pass用于合并基础运算操作、重排广播和分片操作的顺序等,以提高GPU代码的性能。

关键观点5: vector_add示例的转换过程

通过一个vector_add的具体示例,课程详细展示了代码从Python层面到GPU IR的转换过程,包括中间产物的生成,如.cubin、.ptx等。

关键观点6: 实现新的编译器Pass

课程介绍了如何在Triton中实现新的编译器Pass,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和扩展Triton编译器的实践指导。包括如何定义新的Pass、使用Tablegen工具生成样板代码等。


正文

我的课程笔记,欢迎关注:https://github.com/BBuf/how-to-optim-algorithm-in-cuda/tree/master/cuda-mode 。

这节课详细介绍了 Triton 编译器的内部工作原理。文章首先介绍了 CUDA 编译器(NVCC)的工作流程,然后深入探讨了 Triton 编译器的架构设计,包括其如何将 Python DSL 代码通过多个中间表示(IR)最终编译成 CUDA 可执行文件。课程重点讲解了 Triton 与 MLIR(Multi-Level 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的关系,展示了各种优化 Pass 的实现和作用,如 TritonCombineOps、TritonReorderBroadcast 等。通过一个 vector_add 的具体示例,详细展示了代码从 Python 层面到 GPU IR 的转换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中间产物(如 .cubin、.ptx 等)的生成。最后还介绍了如何在 Triton 中实现新的编译器 Pass,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和扩展 Triton 编译器的实践指导。

第29课,Triton Internals

课程笔记

这是一场由 Meta 软件工程师 Kapil Sharma 主讲的技术分享,主题是 Triton 编译器的内部工作原理。演讲者目前在 Meta 的 RecSys/Ranking 基础设施团队工作,他在Slide中分享了自己的社交媒体和代码仓库链接,包括 LinkedIn、Twitter 和 GitHub。

这张Slide介绍了关于Triton的演讲概要。Triton是一个复杂的编译器/代码生成机制,之前已经有过一些相关演讲(包括Triton 101、Kernel融合和Liger kernel等)。研究人员普遍喜欢使用Triton,它既可用于研究也可用于生产环境。Triton的工作流程是从PyTorch开始,通过torch.compile编译成Triton内核,最后部署到目标硬件上。相关内容可以在三个系列博客文章中找到更详细的信息。这是一个将PyTorch代码优化并编译到GPU上运行的重要工具。

三个系列博客的链接:

  • https://www.kapilsharma.dev/posts/deep-dive-into-triton-internals/
  • https://www.kapilsharma.dev/posts/deep-dive-into-triton-internals-2/
  • https://www.kapilsharma.dev/posts/deep-dive-into-triton-internals-3/

这是本次演讲的目录。主要内容包括CUDA编译、Triton编译器、示例代码、JIT编译、Triton和MLIR(机器学习中间表示)的关系、IR(中间表示)的详细介绍、MLIR Pass示例等主题。如果时间允许,还会介绍一个新的编译器pass。

这张Slide展示了NVIDIA CUDA编译器(NVCC)的完整工作流程。NVCC的主要作用是将CUDA代码分离成主机代码(C/C++)和设备代码(CUDA内核)。主机代码通过标准的C/C++编译器(如g++或clang)进行编译,而设备代码则被编译成PTX或cubin格式。整个流程通过一系列的中间步骤,包括预处理、编译和链接,最终生成可执行文件。图中清晰地展示了从.cu源文件到最终可执行文件的完整转换过程。

这张Slide来自NVIDIA的演讲,详细说明了NVCC编译器的内部结构和组件。NVCC是CUDA的主编译器,而CICC是基于LLVM的高级优化器和PTX生成器。PTX(Parallel Thread Execution)是一种虚拟指令集。图示展示了从.cu文件开始,经过CUDA C++前端处理,然后通过CICC生成PTX汇编代码,最后通过PTXAS和主机编译器生成最终的CUDA可执行文件的完整流程。

这张Slide重点介绍了NVCC编译器处理设备代码的两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使用C++预处理器和CICC程序生成中间形式,第二阶段CICC程序优化代码并生成PTX。生成的PTX代码随后传递给ptxas,用于生成SASS(实际的GPU机器代码)。整个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从源代码到最终GPU可执行代码的转换过程,并提到了Godbolt示例作为参考,我们也可以参考Compiler Explorer,这两个网站都是很好的在线CUDA编译器可视化工具。

这张Slide是OpenAI Triton介绍博客里面的图,主要介绍了Triton编译器的工作流程。它展示了代码从Python DSL(领域特定语言)到最终CUDA执行文件的转换过程。具体来说,Triton编译器会将DSL代码经过多个阶段的编译,最终生成CUBIN/fatbinary格式的可执行文件。这个生成的CUBIN文件是一个Slide格式的文件,包含了可以在CUDA kernel中内联加载的可执行代码。Slide通过展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代码(Python层、Triton-IR层和PTX层)来说明这个编译过程。

这张Slide展示了Triton编译器的架构设计图。从顶层看,它始于Triton语言,然后通过Triton IR(中间表示)向下流转。架构分为几个主要分支:

  • 左侧分支通过SPIRV处理,最终编译到x86和Intel GPU后端
  • 中间分支经过LLVM和AMD GPU后端处理
  • 右侧分支通过LLVM和PTX处理,最终到达SASS(NVIDIA GPU汇编)
  • 最右侧还有一个单独的分支用于处理各类加速器(Accelerators)

这种架构设计允许Triton代码能够被编译到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运行,包括CPU(x86)、各种GPU(Intel/AMD/NVIDIA)以及其他加速器,体现了良好的跨平台兼容性。

这是Triton的官方教程的第一个例子vector_add,然后我们可以使用Triton提供的编译工具来看一下生成可执行文件的过程中dump了哪些东西。

这里展示了一下vector_add在生成可执行文件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中间参数,包括编译和构建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如.cubin、.json、.llir、.ptx等,还有包含cuda kernel的最终源代码文件 add_kernel.9969bdda_0123.c (.c文件)和对应的头文件 (.h文件)。

  • https://github.com/gpu-mode/lectures/blob/main/lecture_029/add_kernel.9969bdda_0123.h
  • https://github.com/gpu-mode/lectures/blob/main/lecture_029/add_kernel.9969bdda_0123.c

我们可以看一下add_kernel.9969bdda_0123.c的内容,由于篇幅原因 unsigned char CUBIN_NAME[10960] 的内容只展示了一小部分:

/* clang-format off */
// 包含必要的头文件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 定义CUDA错误检查宏
#define CUDA_CHECK(ans) {\
    gpuAssert((ans), __FILE__, __LINE__);\
  }\

// CUDA错误检查辅助函数
static inline void gpuAssert(CUresult code, const char *file, int line) {
  if (code != CUDA_SUCCESS) {
    const char *prefix = "Triton Error [CUDA]: ";
    const char *str;
    cuGetErrorString(code, &str);  // 获取错误字符串
    char err[1024] = {0};
    strcat(err, prefix);  // 拼接错误前缀
    strcat(err, str);     // 拼接错误信息
    printf("%s\\n", err); // 打印错误信息
    exit(code);          // 退出程序
  }
}

// 全局变量定义
#define CUBIN_NAME add_kernel_9969bdda_0123_cubin
CUmodule add_kernel_9969bdda_0123_mod = NULL;    // CUDA模块句柄
CUfunction add_kernel_9969bdda_0123_func = NULL;  // CUDA函数句柄
// CUBIN二进制数据,包含编译后的CUDA内核代码
unsigned char CUBIN_NAME[10960] = { 0x7f0x450x4c0x460x020x010x010x330x07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20x000xbe0x000x7c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000xc00x14.... };


// 卸载CUDA内核模块
void unload_add_kernel_9969bdda_0123(void) {
    CUDA_CHECK(cuModuleUnload(add_kernel_9969bdda_0123_mod));
}

// 加载CUDA内核模块
void load_add_kernel_9969bdda_0123() {
    int dev = 0;
    void *bin = (void *)&CUBIN_NAME;
    int shared = 0;
    // 加载CUBIN数据到CUDA模块
    CUDA_CHECK(cuModuleLoadData(&add_kernel_9969bdda_0123_mod, bin));
    // 获取add_kernel函数句柄
    CUDA_CHECK(cuModuleGetFunction(&add_kernel_9969bdda_0123_func, add_kernel_9969bdda_0123_mod, "add_kernel"));
    
    // 配置共享内存
    int shared_optin;
    // 获取设备支持的最大共享内存大小
    CUDA_CHECK(cuDeviceGetAttribute(&shared_optin, CU_DEVICE_ATTRIBUTE_MAX_SHARED_MEMORY_PER_BLOCK_OPTIN, dev));
    // 如果需要的共享内存大于默认值且设备支持,则设置更大的共享内存
    if (shared > 49152 && shared_optin > 49152) {
      CUDA_CHECK(cuFuncSetCacheConfig(add_kernel_9969bdda_0123_func, CU_FUNC_CACHE_PREFER_SHARED));
      CUDA_CHECK(cuFuncSetAttribute(add_kernel_9969bdda_0123_func, CU_FUNC_ATTRIBUTE_MAX_DYNAMIC_SHARED_SIZE_BYTES, shared_optin))
    }
}

/*
内核配置参数:
['BLOCK_SIZE=64', 'num_warps=1', 'num_stages=3']
*/

// CUDA内核启动函数
CUresult add_kernel_9969bdda_0123(CUstream stream, CUdeviceptr x_ptr, CUdeviceptr y_ptr, CUdeviceptr output_ptr, int32_t n_elements) {
    // 如果函数未加载则先加载
    if (add_kernel_9969bdda_0123_func == NULL)
       load_add_kernel_9969bdda_0123();
    // 设置网格维度
    unsigned int gX = 1024;
    unsigned int gY = 1024;
    unsigned int gZ = 1024;
    // 准备内核参数
    void *args[4] = { &x_ptr, &y_ptr, &output_ptr, &n_elements };
    // 启动CUDA内核
    if(gX * gY * gZ > 0)
      return cuLaunchKernel(add_kernel_9969bdda_0123_func, gX, gY, gZ, 1 * 32110, stream, args, NULL);
}

这里展示了add_kernel相关编译产物(Artifacts)。包括Triton IR、Triton GPU IR、LLVM IR、PTX和CUBIN。同时作者还发现了一些有用的工具命令,比如使用readelf查看elf格式文件、用cuobjdump导出sass和ptx代码,以及使用nvidisasm工具让cubin文件变得可读。最后提到更多关于Python绑定的详细信息可以在博客系列的第2部分找到。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帮助开发者理解和分析CUDA kernel的编译过程和中间产物。

这张Slides展示了Triton另外一种即时编译的方式。代码示例展示了vector_add的PyTorch CUDA kernel的配置和执行过程:首先设定size参数,创建输入张量x和y(都在CUDA设备上),定义计算网格(grid),创建输出张量,然后编译并执行kernel。最后通过compiled_kernel.asm.keys()方法可以获取所有的代码生成键值,这些键值包括了各种中间表示形式(如'ttir'、'ttgir'、'ptx'、'cubin'等)。

这张Slide介绍了 JIT Compiled Kernel (即时编译内核)的工作原理,它展示了从 Python DSL 开始,经过 IR、PTX 到 CUBIN/fatbinary 和 launcher.so 的多层代码生成过程。系统会通过 TRITON_CACHE_DIR 和缓存管理器(https://github.com/triton-lang/triton/blob/4348109b0a8e1aac748aa9b1bbbcd858e9488940/python/triton/runtime/cache.py#L50-L71)将编译结果保存到磁盘,并以 fatbinary (cubin) 格式内联加载。目标硬件都有各自的驱动程序,这些驱动提供了被 Python 模块封装的原生代码,并负责将 cubin 加载到 CUDA 驱动中(https://github.com/triton-lang/triton/blob/main/third_party/nvidia/backend/driver.c#L389-L406)。此外,还导出了 cuda_utils.so(https://github.com/triton-lang/triton/blob/main/third_party/nvidia/backend/driver.py#L72-L86) 和 triton_launcher.so(https://github.com/triton-lang/triton/blob/main/third_party/nvidia/backend/driver.py#L413-L426) 两个共享库,并提供了 compile_module_from_src(https://github.com/triton-lang/triton/blob/main/third_party/nvidia/backend/driver.py#L48-L64) 和 triton.runtime.build(https://github.com/triton-lang/triton/blob/main/python/triton/runtime/build.py#L21-L80) 两个重要的代码关键点。

这张Slide主要介绍了Triton和MLIR(Multi-Level 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的关系和基本概念。MLIR是在2022年完全重写的现代优化编译器基础设施,是LLVM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包含中间表示(IR)规范和转换工具包,通过方言(dialects)机制来扩展MLIR框架(https://mlir.llvm.org/docs/Passes/)。TensorFlow是第一个使用MLIR的主要机器学习框架。在Triton中,所有方言都使用table-gen(一种DSL/代码生成工具)来处理MLIR的样板代码,并且可以通过设置MLIR_ENABLE_DUMP=1来dump每次编译过程中的IR信息。

  • tablegen的优质资源推荐:https://www.jeremykun.com/2023/08/10/mlir-using-tablegen-for-passes/
  • MLIR应用到深度学习框架的资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5LLIj8EMxw

这里展示了MLIR(Multi-Level 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的基本使用示例。第一张展示了MLIR的"Hello World"示例代码,其中创建了一个ModuleOp并使用PassManager添加了两个优化pass(CSEPass和DeadCodeEliminationPass)来处理模块。第二张则通过一个简单的Python函数优化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MLIR进行代码优化 - 将一个包含多余计算的函数(a = b + c; e = b + c; d = e; return d)优化简化为更简洁的形式(a = b + c; d = a; return d),体现了MLIR在代码优化方面的应用。

这张Slide展示了MLIR的常见Pass(https://mlir.llvm.org/doxygen/namespacemlir.html),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到Triton中。

这张slide介绍了Triton编译器中的几个重要优化Pass(编译优化阶段):

  • TritonCombineOps:用于合并基础运算操作,比如点乘和地址计算
  • TritonReorderBroadcast:重排广播和分片操作的顺序,使其更高效
  • TritonRewriteTensorPointer:移除tensor指针相关的操作
  • TritonLoopUnroll:根据指定的因子展开循环结构

这些Pass都是Triton编译器用来优化GPU代码性能的重要步骤,通过这些优化可以生成更高效的GPU代码。可以参考这里的代码:https://github.com/triton-lang/triton/blob/576426bccfb9a2c90f2abaa405995738d4a79403/include/triton/Dialect/Triton/Transforms/Passes.td#L27

这里展示了 Triton GPU 的编译优化流程(Passes)。代码显示了如何使用 Triton 的编译器优化管道来处理 GPU 代码。具体包括了几个重要的优化Pass,如线程本地化优化(optimize_thread_locality)、布局转换(layout_conversions)、矩阵乘法加速(accelerate_matmul)以及张量操作优化(optimize_dot_operands)等。这些优化passes的目的是为了提高 GPU 上代码的执行效率,是 Triton 编译器优化框架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 https://github.com/triton-lang/triton/blob/main/include/triton/Dialect/TritonGPU/Transforms/Passes.td 和 https://github.com/triton-lang/triton/blob/main/include/triton/Dialect/TritonNvidiaGPU/Transforms/Passes.td 这两个Tablegen文件查到这Triton GPU 优化Pass的定义。

其实从这两个文件的命名我们可以发现 Triton 在GPU Passes应该还在做通用和专用的抽象,比如 TritonGPUTritonNvidiaGPU 的命名。

这里列了一些Triton GPU优化Pass:

  • 内存合并访问(Coalescing)
  • F32 点积运算优化
  • CTA(合作线程阵列)规划
  • 线程局部性优化
  • 矩阵乘法加速
  • 点运算操作数优化
  • 数据去重
  • 指令重排序
  • TMA(Tensor Memory Access)lowering等优化

接下来我们可以浏览一下vector_add的GPU IR:

这里展示了一下triton vector_add lowering到gpu IR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些很容易对应到Python code的内容,例如:

  1. Module Attributes:
  • triton_gpu.num-ctas = 1:指定了一个 CTA (Cooperative Thread Array)
  • triton_gpu.num-warps = 4:每个 CTA 包含 4 个 warp
  • triton_gpu.threads-per-warp = 32:每个 warp 包含 32 个线程
  • 目标平台是 "cuda:89"(计算能力 8.9 的 CUDA 设备)
  1. Program ID and Range Creation:
  • %c1024_i32 创建常量 1024
  • %0 获取程序 ID
  • %1 将程序 ID 乘以 1024
  • %2 创建一个从 0 到 1024 的范围,生成一个 1024xi32 的张量
  1. Ops (Splat and add operations):
  • %3 使用 splat 操作将标量广播到 1024xi32 张量
  • %4 执行加法操作
  • %13 显示了浮点数加法操作 (addf)
  1. Load and store operations:
  • %7-%9 展示了数据加载操作:
  • splat 操作将指针广播
  • addptr 计算偏移后的地址
  • load 从计算出的地址加载数据
  • 最后使用 tt.store 将结果存回内存
  • tt.return 标志着 kernel 的结束

可以看到这个IR展示了向量加法操作的底层实现步骤。

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优化Pass的实现,例如TritonGPUAccelerateMatmul这个Pass,你在Triton代码仓库搜索的时候应该能看到3个相关的地方(https://github.com/search?q=repo%3Atriton-lang%2Ftriton%20TritonGPUAccelerateMatmul&type=code):

分别是这个Pass的Tablegen定义,具体的MLIR实现和Python Binding。

接下来作者简单展示了一下在Triton的codebase基础上实现了2个新的不需要传参数的简单Pass,打印OpGraph和记录Op数量的Pass,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尝试下。

总结

这节课详细介绍了 Triton 编译器的内部工作原理。文章首先介绍了 CUDA 编译器(NVCC)的工作流程,然后深入探讨了 Triton 编译器的架构设计,包括其如何将 Python DSL 代码通过多个中间表示(IR)最终编译成 CUDA 可执行文件。课程重点讲解了 Triton 与 MLIR(Multi-Level 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的关系,展示了各种优化 Pass 的实现和作用,如 TritonCombineOps、TritonReorderBroadcast 等。通过一个 vector_add 的具体示例,详细展示了代码从 Python 层面到 GPU IR 的转换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中间产物(如 .cubin、.ptx 等)的生成。最后还介绍了如何在 Triton 中实现新的编译器 Pass,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和扩展 Triton 编译器的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