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鸡鸣驿——古代通信网络的标本 ·  2 天前  
科普中国  ·  9人接连确诊,紧急送医!千万警惕 ·  3 天前  
科学网  ·  深圳理工大学全球诚聘院长! ·  4 天前  
科普中国  ·  无毒蛇的“狐假虎威”生存术是什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普中国

发热、乏力、头晕......流感出现“新毒株”?医生释疑

科普中国  · 公众号  · 科学  · 2024-12-27 10:30

正文


“被传染流感了,感觉有点头晕”, “是新毒株出现了吗?”近日,全国多地进入流感高发季节,不少人表示感染后除了有发热、呼吸道症状, 还会觉得头晕,疑似“新毒株”流行,流感要怎样预防?不吃药能“扛”过去吗? 对此,医生作出解读↓↓↓


未发现“新毒株”

老人小孩等是高风险人群


每年 11 月至次年 3 月是北方地区流感高发季节。 以北京为例,今年高发期来得较晚,12 月才开始逐渐进入流行季节。监测结果显示, 本次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 H1N1 型。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流感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虽然症状在体感上较其他呼吸道感染更重, 但流感是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大部分可以自愈,病程一般在 5 到 7 天。”


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基础病患者、肥胖者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是感染流感病毒后发生重症的高风险人群。李侗曾说: “脆弱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发肺炎,或发生相关合并症,也可能引起原有基础病病情波动,增加住院治疗可能。”


尽早抗病毒治疗可缩短病程


李侗曾表示,治疗流感的抗病毒药物, 在出现症状后 48 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 。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降低发生重症和传染给周围人的风险。建议接触过流感样症状者后出现症状的人群及重症高风险人群,应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李侗曾提醒, 当与流感病例进行未加防护的密切接触后,可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 。市民家中也可常备解热镇痛类药物。 但不要重复用药 。用药时务必仔细看说明书,遵医嘱。一旦患者高烧不退,或出现剧烈咳嗽、憋气、精神萎靡等症状,以及发病 5 天后仍没有好转,可能出现合并症、继发感染等,都需要及时就医。


“有时临床医生在部分高风险人群出现症状、等待检测结果的同时,会安排抗病毒治疗,请大家理解医生建议,积极配合治疗。”李侗曾说,接种流感疫苗或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老年人确诊流感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住院治疗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健康人群、未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是不需要服用奥司他韦进行预防的。南京市玄武区中医院药剂师许露介绍,奥司他韦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还会对少数患者产生神经毒性。 对于没有感染流感的健康人群来说,不规范服用还会产生耐药性问题 ,所以不建议大家将奥司他韦作为常规预防用药。


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建议首先就医明确病原 。确诊为流感后,再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


脆弱人群每年都应接种疫苗


24 日 13 时许,在佑安医院的发热门诊楼内,3 名发热患者正在候诊。一名正在就诊的女患者自述,已咳嗽 3 天、发热 1 天。接诊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建议她停掉自行服用的抗生素,“检测明天中午前出结果,您可以在手机端查看结果。如果呈阳性,我们会及时通过电话告知诊疗建议。”


李侗曾介绍,12 月中下旬以来,本市流感病例人数明显上升,但较去年、前年仍有所下降。目前,在门急诊就诊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以流感为主。“发病人数增多,但重症住院患者增长不明显。”


他呼吁市民及时接种疫苗, 尤其是脆弱人群每年都应接种,已经感染过流感的人群也有接种必要。 李侗曾说:“元旦、春节将至,大家探亲访友、外出旅行多了,可能会接触到更多的流感毒株,打疫苗就有防护作用。”


此外, 服用抗流感药物可能会影响到接种疫苗的效果 。如此前已自行服用奥司他韦等药物进行预防,建议留心时间间隔,服药 48 小时内不要接种。


呼吸道病毒也可导致头晕


有市民反映,最近出现了以头晕为症状的“新毒株”,属实吗?


李侗曾介绍, 目前没有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新毒株 。个体感染呼吸道病毒存在不同的表现。头晕、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较为常见的症状。 这是病毒大量复制后,随血液循环散播到各部位,引起的全身症状 ,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毒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