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文物在出土时,并不是大家在博物馆中看到的样子,大多数情况下,刚刚出土的文物会受到水和空气的侵蚀,造成损坏。比如著名的国宝马踏飞燕:
出土时,它并没有像上面图片展示的一样,而是通体暗淡无光。根据当时的文物保护修复专家回忆,
当时仅马头附近就有7个1平方厘米的孔洞,没有马鬃,马尾巴也断了
。
许多文物保护修复专家,不仅仅要具有关于文物的知识储备,还要具有相当的
历史、绘画、文字功底,另外,在修复当中,需要对文物的材质、颜色、外形有深度的认知
,另外,这份工作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下面来介绍三个
文物保护修复专家
的修复事例,一起来看看那些经历了时间风化的文物是如何在这些专家手中焕发出新光彩的。
故宫文保科技部木器组接到的这件木雕佛像,两个手指头掉了,佛像的下嘴唇也缺少一块,佛像上的飘带也断了一块。
在宋元以前,
木
雕佛像都是极其珍贵的,因为木雕佛像体积不大,精品大多在近代流失海外
。
负责修复这件文物的屈老师,将修复的重点放在了对佛像手指的修复中。
因为手指断裂的部分,存在于手指前半段,修复师可以据此判断出手指的最终形态,另外的几个手指也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后,徒弟已经用石膏制作的手指修复了原来的断指部分。但屈老师在验收工作时,依然非常认真,手指处还有一个缺失的凹痕,他依然看不过眼。
徒弟说之所以留着这个地方,是因为不好掌握修复的度。但追求完美的屈老师决定让徒弟用石膏和乳胶将此处修复。
屈老师说,
人在这个世上走了一趟,都想在这个世上留点什么,中国人讲究格物,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要想办法把自身融进去。文物保护修复专家的价值不在于修复文物,而是要用自身的品格来对自己的这份职业做出要求。
和上面的文物修复案例相比,下面的修复事例可能更加系统、更加复杂。
2009年,故宫博物院开启符望阁维修工程。
文物保护修复专家
杨老师所在的故宫修复团队对建筑内原存贴落(
贴落,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装潢方法
)进行了清点,董诰山水贴落破损最为严重,送修时成一堆碎片状,面目难辨。
董诰山水贴落修复前
▽
董诰山水贴落修复中
这堆似乎已经“无用”的碎纸屑,也令杨老师十分头疼。首先要做的就是
依照画面结构和笔墨走向逐一拼接,清洗,拼汇成块面,
然后完成补缀、上托等传统流程。
修复后
因为《董诰山水贴》是4.6米×2.8米的巨大尺幅,故宫书画修复科巧妙地借助强韧且轻盈的塑料泡沫筒将画卷起翻身,利用现代科技中的水平红外线作为准绳将这幅巨画贴墙。
杨老师说:“
洗、揭、补、全等传统技艺可解决送修书画的普遍问题,而修复也必须考虑每一件送修文物的特殊性。
”故宫的文物保护修复专家们令文物重生的秘诀在于“古法”和“今术”的结合,他们用高度严谨的态度,让观画者被一次次感动。
除了木制佛像和书画的修复,故宫文物医院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文物修复工作,就是钟表修复。
鲜有人知的是,故宫博物院
拥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钟表收藏
,千余件18至19世纪机械钟表藏品堪称世界之最。很多康乾时期收进宫中的西洋钟表都是为取悦皇帝而专门设计的,绝无仅有。
铜镀金嵌玛瑙规矩音乐表(图片版权©故宫博物院)
这件钟表顶部,有两个小圆钟,底部则是收藏首饰的盒子。之所以有两件,是因为在古代,器物在制作时就成双成对。
铜镀金嵌鲨鱼皮透花表
(图片版权©故宫博物院)
这只怀表的名字里的“鲨鱼皮”,其实是一种学名为黄貂鱼的鱼皮。在近代欧洲,使用带有特殊质感的动物材质,显然能够更加提升物件本身的精致度,还能给这件计量时间的器物赋予一种特殊的神秘感。
铜镀金狮驮规矩表镜
(图片版权©故宫博物院)
顾名思义,这件成对的“铜镀金狮驮规矩表镜”上,两只金狮子驮着钟表以及上方的一面镜子,而在金狮子的下方,则设置有一个暗盒,打开暗盒,则是过去达官贵人们置放小物件的地方:镀金的扣耳勺、剪刀、尺子、叉子等等。
但是,历经三百年的时光,故宫钟表院藏中的很多钟表也出现了各种程度不同的故障和问题。如零件缺失、氧化严重、夹板断裂、表盘损毁
等问题。
保护修复专家正在修复铜镀金嵌玛瑙规矩音乐表
(图片版权©故宫博物院)
卡地亚一直以来都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常重视,而故宫的王津老师也是钟表文物修复方面的专家,双方为了忠实文物原貌,
最终故宫和卡地亚双方团队决定共同对六件钟表进行修复,这也是故宫博物院
首次将院藏钟表文物的机芯送出国门。
位于瑞士拉夏德芳的卡地亚制表工坊
在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在修复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导演李少红带领团队用影像记录下了整个修复的过程,
摄制了名为《唤醒时间的技艺》的纪录片,记录下了故宫博物院团队和卡地亚团队的合作过程。
(点击下方视频观看👇)
在纪录片中曾经记录了这样一段小插曲。故宫和卡地亚团队
因为一件表盘指针缺失的藏品,修复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距离修复完成回国还有一周的时间,可是还有一块双面表缺少了4个指针,卡地亚方面建议重新制作指针,
但是故宫的保护修复专家不同意这样做,因为这样会破坏文物原有的时代风貌。但是对于两个非常严谨的团队来讲,寻找到原始资料才是修复的关键。
双方人员共同讨论修复细节
为此,卡地亚的钟表保护修复专家们查询了
数千件古董钟表资料,又深入拉夏德芳地区的博物馆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得益于瑞士钟表业保存完整的档案资料,
他们最终找到了这件18世纪制造的钟表同款,
并循迹从当年留存的零部件里找出了备用的指针
。
在卡地亚钟表保护修复专家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相关的资料
指针的手绘图
在这次修复中,
卡地亚主要负责机芯的修复,而故宫方面则负责文物外观的修复
。在长达四个月的修复过程中,王津老师和徒弟亓昊楠在异国他乡从来没有感到过寂寞和无趣。在他们心中,和另一个优秀的团队合作是一件收获良多,颇有趣味的事情。
故宫博物院王津老师正在进行钟表修复
(图片版权©故宫博物院)
“因为你总是跟工件在说话,哪里有寂寞感啊。因为你修复的一副一副都不一样。在组装和调试当中,发现什么问题,然后去解决一个问题,很多人觉得我们低头做事一声不吭的,看起来非常寂寞,实际上他们这些人(卡地亚)干起活来也是不说话,感觉不到那种寂寞,
你静下心来干一个活的时候,时间过得非常快。
”
王津与亓昊楠安装修复好的钟表文物
(图片版权©故宫博物院)
就像王津老师说的:“文物终将归于尘土,但是作为钟表保护修复专家,我们有一种使命感,要和时间赛跑,让这些文物作为文化和技艺的载体,去讲述光阴的故事。”
作为拥有170多年历史的世界知名珠宝和腕表品牌,卡地亚也始终致力于记录东西方时间长河中的吉光片羽,去汲取不同文化精粹,融入自身创作。
和故宫的这次合作,也表现出卡地亚一直以来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坚持和重视,可谓钟表技术与人文领域一次大胆的文化探险。
这一切,都来源自于卡地亚本身具有的卓越品质和技术。这是一种
“唤醒时间的技艺”,而时间的脚步,永不停歇。
铜镀金嵌玛瑙规矩音乐表
(图片版权 © EMAMANUEL SCHMITT)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资料:
http://news.ifeng.com/a/20170811/51610769_0.shtml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