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网红萌宠,消失在商场里 ·  15 小时前  
真实故事计划  ·  一个女孩的晦暗人生:14岁怀孕生子,17岁坠亡 ·  昨天  
新周刊  ·  张春:谁的话也不用听,就相信自己 ·  3 天前  
新周刊  ·  “偏执狂”黄仁勋,百万富翁制造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一个女人真正的强大不是婚姻,不是金钱,而是......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1-15 18:26

正文



文/胡诗兰



人类感情光谱里包含的沮丧、愤怒与冒犯等情绪,其实是能促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必要痛感。它们既构成了人与人相处的真实性,也能让我们时刻保持自省。一旦缺乏对自我和他人的觉察,人的感情便不再具有独特性,不再能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任何具体的指导和准则。从这个意义上看,沉迷情绪价值就像沉迷酒精一样,让人产生自己是世界中心的错觉。


——肖 瑶,《读者》2024年第22



网上有个提问:一个女人真正的强大是什么?

有人说,是有很多很多的钱,才能带来底气和安全感;

也有人说,是有一段稳固的婚姻和圆满的爱情,才能拥有对抗孤独的力量。

不同的认知会带来不同的人生状态。

对前者来说,物质的丰盈才是幸福;而对于后者来说,周旋在一段又一段的关系里,体验人情冷暖,即使头破血流也不后悔。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

“只有撇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达到灵魂所在。”

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过度依赖外在的成就与物质的堆砌,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要求当中,那么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浮躁不安和焦虑。
相反,若能向内寻求,安抚内在自我,我们便能变得恬淡安然、和谐自足。

对于当下的女性来说,物质相对丰盈,生活井然有序。
要想获得长久的幸福,可以多在情绪价值上多下功夫。

不再一味向外索取情绪价值,而是多向内探寻,保持自省、自立和自强,方能让自己活得舒心与清爽。

不向父母求“认可”,要自我接纳
在第八季《十三邀》中,咏梅与许知远的对话,丰富了我们对她原有的知性、恬静的印象。

她说自己表面平静,其实内在激烈,总有很大的情绪在汹涌。

原来咏梅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

爸爸学识渊博且极具才华,但喜欢嘲笑和打压她,而妈妈只和哥哥很亲密,她想要和妈妈亲近,妈妈永远都没有时间。

因此,她常和妈妈争论,同时,也想去爸爸的新家寻求安慰,却又很害怕见他。

这些来自小时候的记忆,常会让她陷入巨大的悲伤、自怜当中。

只有在镜头前,她才能把自己内在丰富的情感代入到角色中,把每个角色演好,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

在父母相继去世前,她亲自照顾父母的起居,以致自己的身体严重透支,却依然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与接纳。

童年缺失的爱再也无法填补,父母未曾说出的“对不起”也永远无法追回,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伤害。

为此她闭关了四年,就想找到一个答案。

正是通过这样的寻觅,时刻关照自己的内心,她最终选择了原谅。

来源:《十三邀》
因为,只有放下执念,接纳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心灵才能自由。

回望咏梅的心路历程,也警醒了我们所有的女性,一定要摆脱寻求父母认可的执着,摆脱掉对过去伤痛的沉迷,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才能活出更加勇敢的自己。

不可否认,父母的认可非常重要,然而,我们内在的力量和态度才是决定我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重要因素。

很认同《越过心里的那座山》里的一句话:

“困住你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我们无法选择拥有什么样的父母,但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过好这一生。

意识到父母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许多的无能为力,我们就能试着去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怪罪,更不是让自己陷入无奈和无助的境地。

带着这份清醒与觉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会让我们内在充满力量,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不向伴侣求“被爱”,要自我成长

网上有一项调查:在选择恋爱对象时要看重哪一点?

得票最多的评论是情绪价值。

很多女性都希望得到伴侣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情感链接,常通过不断索爱来寻求安全和被爱。

然而,结果往往不随心愿。要么是伴侣感受到过多的疲惫和压力,要么是女性的期待落空,陷入对这段感情的怀疑。

换句话说,如果女性不再那么执着于从对方身上获得情绪价值,适度降低期待,保持自身独立,可能会使男性更加依恋并尊重她们。

就像热播剧《凡人歌》中的全职太太沈琳。

她原本住着市区800万的学区房,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没想到的是,随着年薪百万的丈夫中年失业并被骗走80万,家庭陷入了极大的困境,她的生活品质也一落千丈。

面对生活巨变,沈琳毅然决定重返职场,从文员到月嫂都尝试一遍,尽管吃尽苦头,但她从未放弃。

为了应对房贷压力,她主动将全家搬迁至郊区;为了尽快增加收入,她摆摊卖卤菜,每天进货、清洗、烧煮、出摊……

丈夫陷入消沉,她没有埋怨,而是能够理解他在人生中途的无奈,坚信只要给予丈夫足够的时间,他一定能重新振作。

沈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特有的坚韧与柔美。

来源:《凡人歌》
她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而怨天尤人,更没有因自己奔波于市井之间而责怪丈夫的无能。

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直面生活的苦难,活出了自己的自由与尊严,也带着全家奔向灿烂的未来。

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说过:

“你的伴侣不是你的爱与幸福的来源,你自己才是。”

真正的幸福并非源自外界,而是深植于我们的内心。我们的选择和做法,影响着我们自身的状态和婚姻的走向。

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是恐惧和抱怨,而是冷静剖析,洞察自身需求,寻找突破口;

沟通不畅时,不是逃避和生气,而是多倾听伴侣的心声,有助于我们摆脱受害者心态,增进彼此的理解;

生活陷入停滞时,不是后悔曾经的选择,“怎么当初看瞎了眼”,而是给予彼此更多的耐心与宽容,能帮助我们渡过眼前的难关,重新振作起来……

当我们成为自己生命中的光芒,用自身的能量去温暖周遭世界时,伴侣也会受到鼓舞,与我们携手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如此,婚姻就会愈加甜蜜,相伴可依。

不向孩子求“安慰”,要自我蜕变
电视剧《九部的检察官》里,有位母亲叫李笑颜。

她与老公感情不和,长期分居,独自经营着一家医药公司。

在事业与日常生活的重压之下,她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可想而知。

每当她遇到困扰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迁怒于女儿,认为是女儿束缚了她的自由。

女儿没吃维生素,本来是一件小事,她会非常生气:妈妈会害你吗?你连你妈都不相信?

女儿淋雨回来,心情受到影响,她会指责一番:你摆脸色给谁看呢?我对你还不好吗?

女儿在国际学校学习落后了,难免情绪低落,她会继续“拱火”:我养你容易吗?你就不能体谅一下你妈吗?

来源:《九部的检察官》
其实,她每一次生气都是事出有因的,或是因为公司事务不顺,或是自身心情不佳,或者丈夫无法给予支持。

作为成年人,她有许多排遣情绪的方式,比如散步、听歌、聚会等,但她却选择了向最弱小的女儿发泄情绪、寻求安慰。
事实上,孩子才是最应该得到爱的那个人啊。父母把自己的情绪照顾好,孩子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才能生长得明媚开朗。

想起前段时间的热搜视频。

孩子玩耍时不慎打翻了父母卖的西瓜,吓得不知所措。
这是一家人的生计来源,然而,母亲没有指责和惩罚,而是第一时间关心孩子的情绪,孩子很快释怀了。

网友们纷纷点赞这位母亲,她能给予孩子满满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受到情绪的流动与理解,说明她本身是内心强大的女性。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情绪容器”,意思是指个体能容纳、理解自身或他人的情绪,不被情绪所左右的能力。

好的母亲,拥有强大的情绪容器,她能让自己的情绪保持丰盈而健康的状态,看到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帮助孩子将负面情绪转化为内心的力量,不断前行。

在母亲的影响下,孩子能逐渐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长大后变得更有勇气和自信。

写在最后

诗人萨古鲁说:

“只有你的快乐和幸福不依附于任何人或事,你才是自由的。”

不要沉溺于原生家庭里自怨自艾,不要苛求伴侣提供情绪价值,更不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负面情绪买单。

我们不妨试着从下面的做法开始改变。

首先,不喂养负面情绪。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频繁地陷入“被抛弃、被忽视、我好弱小,我不配得”的情绪时,要有意识地问自己:这样做是否有利于改变现状?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要有意识叫停负面思维。

其次,要从细节处关爱自己。

情绪不会消失,但可以转移。

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事情,来让自己从情绪漩涡中抽离出来,回归理性与平和。

读一本好书,或是和优秀的人对话,你的认知会得以开阔;

做十分钟冥想,理清脑海中纷繁的思绪,你对未知的恐惧就会减少;

来一次远足,通过见山、见水、见天地众生的过程,你会知道,爱自己才是最值得努力的事情。

最后,有一种心态是“我不要了”。

这一生,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难免会遇到一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

与其深陷其中、执着不懈,从而加剧自己的痛苦,不如转变心态,选择放手。

接受现实,与自己的执念和解,这本身也是一种洒脱与自在。
点点“在看”愿我们都能放下情绪依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活出独一无二的精彩。

点击蓝字查看往期推荐
“一点破事就发朋友圈的人,没见过世面”
我花100多块钱,解决了我妈十年的精神内耗
他一开口,唱哭万人!但他背后的故事,我不敢看……
5光头男直播间跳小天鹅,一晚狂赚40万!他们的事再也瞒不住了
“把赚钱说成赚米”洗脑全网,污染中文的低智黑话终于让网友爆发了

作者:胡诗兰。责任编辑:祁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