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曾经有过“八本”的说法: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并且告诫自己的晚辈,“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这八个“为本”涵盖了读书、做人、为官等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做到这八条规范,无论时代家中钱财多少,都能称之为“上等人家”。今天看来,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读书以训诂为本
曾国藩认为,读书的首要任务就是明训诂。在古人的知识体系里,通俗的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叫“诂”。曾国藩认为,在读书上,字词理解是基本功。在我们今天来看,这一“本”就是指读书一定要认真,重视字词的基本功,理解清楚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弄清来龙去脉,不要不要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才是读书之“本”。
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声调是指声调铿锵,这是文学作品文学性的一大标志。我们写诗作文,先不论它的思想价值如何,第一个要求必需语句通顺,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一种美的感觉,让人容易接受。《论语》中也说,“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如果没有文学性,再优秀的思想也缺少一个可以广泛流传的载体。这是诗文最基本的要求。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孝”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思想,对于“孝”的实质,曾国藩认为要以得欢心为本。《论语》里面有一段这样的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它的意思就是说,现在有些人讲孝顺父母,以为只要提供物质条件就行了,丝毫不顾父母的感受,这能叫做孝吗?其实养只狗,养匹马也都是给予它们吃喝的物质条件,这样对待父母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真正的孝,就是在于一个敬字。其实就是要用心体会父母的感受,让父母开心满意才是真正的“孝”。
养生以戒恼怒为本
曾国藩自幼身弱多病,初到北京时因水土不适应,期间大病一场,差点丢了性命。中年时期,视力不好,血不养肝,心神不定,他一生饱受疾病的困扰。因此,曾国藩十分注重养生, 他把戒恼怒作为养生的具体方法。对于戒恼怒的具体方法,他认为,面对生活中的事情拿得起、放得下,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无论什么样的结果都不必纠结于心。另外,人生要吃得亏,遇到不公正的事以平常心对待,宁可别人占自己的便宜,绝不占别人的便宜,才能心安理得。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不妄语,不是不说话,而是不随便说话。高情商的人不一定说话少,但一定不会说不应该说的话。如果不知道哪些话是不应该说的,首先就需要谨言慎行,不说虚妄、不真实的话,要收发有度。俗话说,“祸从口出”,立身之事,最忌的就是轻浮和自满,从而说出一些不恰当的话,或者为了自我夸耀而撒谎吹牛。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给自己招致灾祸,而来也会会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晏”在这里是“迟”的意思。就是不要睡懒觉。古人有很多格言,告诉人们要勤奋早起,珍惜时光。一日之计在于晨,勤奋早起之人,一天都会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或读书或锻炼,争分夺秒,坚持数年,必见成效。
作官以不要钱为本
南宋名将岳飞说过一句话,“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这是封建社会对官场的起码要求。”曾国藩十分认同廉洁的思想,他在《过隙影》中,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官以不爱钱为本,廉洁自律,方能上对得起天、皇上、国家,下对得起百姓、亲友、子侄。只要坚守一个廉字,就算做事偶尔有失公允,天也能谅。”做官以人民百姓利益为重,不要以为自己敛财为目的,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这句话也是曾国藩治军思想的核心提炼,他的这种理论是组建军队的基础。他在短短数年中他以“湘勇”为基础,编练了一支不同于八旗、绿营建制的新军――湘军,成为清政府唯一具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他在这种不扰民的思想基础上还编出了《爱民歌》,这种思想甚至影响了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是脱胎于此。难怪毛泽东要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