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田看投资
不端不装,有梦有趣,做一个最会写财经段子的清华理工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哪吒2进入全球票房TOP50 唯一非好莱坞影片 ·  11 小时前  
新闻广角  ·  演员黄晓明发文悼念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小田看投资

我回来了,大家欢迎

小田看投资  · 公众号  ·  · 2017-12-05 17:36

正文

(年轻时的Pony)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今天重见天日。对广大粉丝朋友们,我只想说一句话:想死你们了。

我对腾讯没有意见,绝对没有。前几天我还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段,盛赞腾讯。有人说我是不是拿广告费了,我要说,别说广告费了,我还倒贴呢。

不写公众号文章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静下心来的时间多了,思考的事情更多,所得也颇丰。

以前我经常写各种评论文章,写评论文章有个好处,就是强迫你对每个东西都去思考。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滋生了你的怀疑能力。有人说,知识分子天生就是怀疑,这句话真的没错。但是怀疑的东西多了,评论的多西多了,太聪明了,反而做不成事。有些事情,是需要有一点点笨、一点点执着、一点点信仰的。

所以我评论少写点,事情多做点,把事情跑起来,不坐而论道,反而对事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也更愿意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

闲话少说,先说几个思考。

1

我自己也做投资,所以很关心投资圈内大佬们的想法。这第一个思考就是这几天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红杉资本合伙人沈南鹏谈到的,认为一个好的风险投资机构,应该具备三个特征:

1 、风险投资必须以长远的观点来看企业,能够有一个长期的观点来看企业的发展;

2 、好的资本一定不是财务投资人,而是战略投资人,最好的投资人必须懂产业;

3 、好的投资人一定要具有国际视野。

怎么看待这三点呢?我的想法是:


第一,风险投资往往比较早期,如何能有长远的观点呢?因此,必须首先看人看团队。人行事情不一定成,但人不行事情肯定不会成。很多创业企业最后成功的业务和商业模式,和 VC 早期投资时候的逻辑已经相差很远。但因为坚信,投资人和创业才能走下去,走得远。

第二,说的就是早期投资最好的机构就是产业资本,对互联网而言,就是 BAT 等各大巨头。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钱已经不是核心矛盾,到处都是钱,到处都是钱在找项目。产业资本对企业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找比钱重要。但是,拿战略投资人的钱,就要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符合别人的战略,自己未来的发展是否受制于他人的战略,这是利弊要考虑清楚。

第三,为什么要强调投资人要具备国际视野呢?过去,有国际视野的投资人能看到未来(美国),能看到过去(印度、东南亚)等,等于在时间上穿梭,投资起来自然得心应手。现在,更多是国内互联网市场竞争已经红海,具备国际视野的投资人能够发现国际市场更多的蓝海,这会给本土创业者带来很多启发。

2

第二个思考,就是经纬创投合伙人张颖谈到的,大致上背景是互联网红利期的结束。

我现在越来越有一个感觉,就是机遇的诞生和消亡,速度越来越快,因为我们的各种人才,手段、工具、资本,供给侧都是过剩的,创意出来了,很快就被复制、应用。

张颖谈的几点: 1 )轻公司会变重; 2 )资金聚集在头部; 3 )竞争中的合并在增加; 4 )低效率买流量获取用户不可取; 5 )多预留现金以备过冬; 6 )拿不拿战略投资; 7 )商业变现手段在丰富。这些,我感觉说了一些细的东西,但没有讲完。

要讲完的话,首先要有几个比较大的判断。

第一个就是,移动互联网还有没有机会。很多人说没了,都被瓜分完了。我却觉得,现在还有,而且还不少。互联网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工具,应该说,正值当年。左林右狸的林军老师提过这样一个概念,说中国互联网很有意思,当中国经济不怎么好时,互联网会小好;中国经济好的时候,互联网会大好。互联网和中国经济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另外一个,就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基本上和美国是平行的,顶多差个两三年,差距是很小的,现在局部有些地方还超越了。所以你们看到,现在一个是中国经济正在从底部走向复苏的过程当中,一个是中国互联网正在超越美国的过程当中,这两个都是正在进行时,不可能说已经完结了,结束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中国互联网还有很大的空间,还有很多路要走。

第二个就是,如果有机会的话,机会是属于 BAT 的,还是属于 TMD 的,还是属于其他人的。其实最近我们也可以看到,今日头条的崛起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完全走的不是 BAT 的老路,另辟蹊径。等 BAT 发现的时候,想追都来不及。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也是, 300 多个 SKU ,就这样默默地就建立起来了。在互联网几个大的巨头的缝隙中,还是出现了一大批体量不小的中型公司。这个中型公司的产生也能说明中国互联网的企业,同时也说明机会是存在的,对中小型公司而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