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博物馆丨看展览
带你走进博物馆,让看展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再次提醒!交了钱你的文章就能上《南方能源观察 ... ·  2 小时前  
南方能源观察  ·  《南方能源观察》电子刊上线!订阅方式戳→ ·  2 小时前  
南方能源观察  ·  《南方能源观察》电子刊上线!订阅方式戳→ ·  2 天前  
南方能源观察  ·  试点碳市场仍需继续试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博物馆丨看展览

徽州游学丨追梦徽州,粉墙黛瓦里的乾坤(2/13-16)

博物馆丨看展览  · 公众号  ·  · 2025-01-14 13:31

正文



在徽州大约有5000座村落

他们遍布于徽州的“一府六县”

群山环抱,绿水绕行

一座座古村落如同散落的一颗明珠


▲宏村 / 图源:宏村旅游


粉墙黛瓦的外观

四水归堂的天井庭院

错落有致的山墙造型

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

气宇轩昂的门楼门罩

高大宽敞的楼上厅堂

临水而依的美人靠等等


▲呈坎村 / 图源:徽州发布


我想徽州是多层次的, 徽州从这里走出,踏遍大江南北 ,带回了多不胜数的财富,带来了光宗耀祖的荣耀。


▲西递古村 / 图源:人民日报


徽商好儒,崇尚文化,徽州因此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徽文化, 而徽派建筑便是这个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一,一起去看粉墙黛瓦里的乾坤。



行程特色:黄山德懋堂

黄山,中国唯一一座以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命名的山。 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桂冠为一身,其雄奇险幻的景色,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德懋堂位于丰乐湖畔, 这里的水域面积有6700亩,森林覆盖率有70%,水质和空气优良率达100%。 体验乡土民风,品尝地域美食,重温传统文化。

▲图源:黄山德懋堂




专家

介绍

晋行记特邀专家 袁牧

清华大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专业方向为乡土民居、风景旅游建筑、佛教建筑。著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速查手册》、《建筑第一课——建筑学新生专业入门指南》、《建筑迷城》以及《农禅寺:水月》(与王南合著)、《乌镇剧院:并蒂》(与王南合著)等著作。



日期 活动内容 餐食 住宿

2月13日

(周四)

黄山市集合

不含
黄山市

2月14日

(周五)

西递古村
宏村

早中晚

黄山

德懋堂

2月15日

(周六)

呈坎村

太平桥

许国石坊

长庆寺石塔

早中晚
歙县

2月16日

(周日)

棠樾牌坊群

郑氏宗祠

渔梁坝

早中 黄山
返程



行前介绍

集合地点:安徽黄山


徽派建筑因其发源于古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等地)而得名, “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 ,是对徽派建筑最为形象生动的描述。



▲图源:安徽文旅


《释名》:“粉,分也。研米使分散也”。意为将米分开变成粉末状,也就是白色, 所以粉墙其实也就是白色的墙。 古徽州建筑所用的砖瓦多为青色小瓦,层层叠叠, 呈现青黑色,故称“黛瓦”。

▲图源:安徽文旅



西递古村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村庄整体布局、环境建筑风格等方面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古朴风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西递古村 / 图源:中国建设报


西递村既有古徽州精湛的“三雕”建筑艺术,又有浓郁深厚的徽州地域文化。 西递村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


▲西递古村 / 图源:人民日报


安徽黄山完整的古村落原型和大量的地面文物遗存,代表了中国唐宋以来住宅和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最高水平, 被人们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省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东北部,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


▲图源:宏村旅游


宏村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 宏村依水而建,被誉为“画中的村庄”。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


▲宏村 / 图源:黄山旅游官方平台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 ,著名景点还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树人堂、桃源居、敬修堂、德义堂、碧园等一大批独具匠心、精雕细作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美。



呈坎村


呈坎村,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 因村落按《易经》“阴阳八卦”理论选址布局,阳为呈,阴为坎,唐末易名“呈坎”。 这座有1800多年历史的村落,曾经是朱熹笔下的“江南第一村”,也是目前徽派古建筑遗存最多的村落之一。



▲图源:中新皖事


呈坎村的“罗东舒祠”和“呈坎村古建筑群”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呈坎依山傍水,融自然山水为一体,二圳五街九十九巷,聚集着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


▲图源:黄山文旅



太平桥


太平桥建于明弘治年间,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别名河西桥、人皮桥、寡妇桥。太平桥为十六孔拱形石桥,长度为二百七十九点八七米,宽为六点九米,中间可容两辆车对开,两边各有人行走道。


▲太平桥 / 图源:歙县论坛


太平桥主要选用淳安优质茶园石,用糯米汁拌石灰砌筑而成,施工精细,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居全省古桥之冠。 1981年,省人民政府又将该桥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石坊四面八柱,"口"字形,故俗称"八脚牌楼"。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内,立于明万历十二年十月(公元1584年)。 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



▲许国石坊 / 图源:古徽州文旅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1988年1月13日,许国石坊作为典型明代石坊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许国石坊 / 图源:古徽州文旅


许国石坊是仿木构造建筑,平面是口字形,东、西二面作四柱三楼冲天柱式,南、北二面作二柱三楼冲天柱式。石料全部采用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回石,用料特别粗壮厚实。 这些大石料每块重达四、五吨,如此笨重的石料,在空中接榫合缝。



长庆寺石塔


长庆寺塔是由本县黄备村张应周创建,宣和元年(1119年)奠基,宣和三年竣工,为密檐式七级实心方塔;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平面方形,唐代风格。



长庆寺石塔 / 图源:黄山文旅


长庆寺石塔四面辟有券门,门内置石雕莲瓣佛座。第二层以上墙面中间均隐出窗券,各隅砌出半隐半露的方形角倚柱,墙面绘佛像彩色图案。每层檐口砖叠涩挑出,间以五层斜角牙子。叠涩砖上为木构腰檐复以筒板瓦。飞檐翼角下悬铁制风铃。 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源:徽州古城歙县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为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棠樾的七连座牌坊群,不仅体现了徽文化程朱理学“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同时亦是徽商纵横商界三百余年的重要见证。



图源:安徽文旅


歙县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质结构为主的特点,几乎全部采用石料,且以质地优良的“歙县青”石料为主。 这种青石牌坊坚实,高大挺拔。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不倒不败。


图源:安徽文旅



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古徽州府)郑村镇郑村村,是一处始建于明成化(1466年)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郑氏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是为纪念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人称"师山先生")而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郑氏宗祠从前往后,由门坊、门厅、享堂、寝堂四部分组成。宗祠占地1856平方米,规模宏大,空间层次丰富,为典型的徽州廊院式祠堂。 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源:黄山文旅



渔梁坝


渔梁坝位于安徽省歙县城南一公里处的练江中,明代重建, 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 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青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



▲渔梁坝 / 图源:安徽文旅


渔梁坝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 ,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连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





编辑推送丨晋行记研学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集合地点:安徽黄山市
返程地点 安徽黄山市
活动人数: 10人发团
活动时间 :2025.2.14—2025.2.16(三天)
游学费用 4380元/人, 单房差520 元/人

【费用包含】
1.【交通】全程空调巴士,沿途专业讲师讲解;
2.【住宿】星级酒店双人标准间,如需单房,请补单房差;
3.【门票】全程所列景区门票,学生及老人半价,1.2米以下及军人免费;
4.【餐饮】全程5顿正餐3顿早餐,全程矿泉水充足供应;
5.【保险】国内旅游人身意外伤害险;
6.服务:专家领队;
7.其他:无线讲解器;
8.因组织活动需预先支出费用,所以活动8天前取消,退费时收取千分之六的银行手续费;一周内取消,退费一半;活动当日取消,退费20%;
9.途中无任何购物环节,没有任何其他收费;

10.返程安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