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没料到,这部《河神》,竟然是今年我看过的最好一部国产剧。
《河神》李现
作为一个美剧、日剧粉,我要坦白,日常生活中其实也离不开国产剧。
因为国产剧完全可以靠听。地铁上、厨房里,可以一边忙活一边听国产剧。而且国产剧的套路往往狗血,台词经常弱智,吐槽起来也是乐事一件。
我就是这样听完了《欢乐颂》和《我的前半生》。
抱着同样的心态,前几天我点开了《河神》,完全没料到,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颠覆了我的所有预期。
《河神》
首先它的片头就标新立异、先声夺人。
没有采用传统国产剧的片头歌曲加剧情片段,也不同于其他几部鬼吹灯网剧的片头动画,它在魔幻感的视觉画面中,用音乐搭配四个人物的轮流念白,交待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之前有哪部剧是这种片头,是不是足够开创性?
四个不出名的年轻演员没什么明星效应,但仅仅依靠精心设计的念白、抑扬顿挫的节奏、灵动有趣的腔调,做出了一种非常高级的效果,不得不说,《河神》的片头创意实在太棒了。
视觉风格有一点像HBO的《真探》和BBC的《神探夏洛克》,虽没那么精致,但放在国剧中,也绝对是超一流水准。
一口气看完五六集,又把片头重复播了几遍,天知道以前的国产剧我都是直接跳过片头的呀!
这部剧集的精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改编的成功。
《河神》张铭恩
天下霸唱的原著小说《河神·鬼水怪谈》,为这部网剧提供了一个宏大诡秘、光怪陆离的世界观。这些奇闻异事、怪力乱神,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某种观赏性与奇观性。
然而,原著中松散的情节结构与单一的人物设置,其实很难改编成剧集。
但《河神》编剧在保留民国时期天津卫的社会环境与邪教魔古道阴谋的基础上,彻底改变了原故事的情节架构和人物设置。
把西方的侦探推理、悬疑探险与东方传统的灵异事件、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做出了一部带有强烈中国风格的推理剧。
原著中怪力乱神的内容,也许是出于某种去除迷信的现实限制,在《河神》剧集中,都被转化为有科学依据、合理推断的内容——对僵尸进行科学、病理学的解释,但整体故事氛围依然保留了民间传说、灵异鬼怪的阴森诡异。
按照美英推理剧的写作方式,编剧几乎重新建构了这个故事。
《河神》李现
以河神大典上漕运商会浮尸案展开剧情,用推理的方式,在两集的篇幅内解决一个案件。同时引出下一个案件,而这些环环相扣的案件,逐渐带出背后一个更大的阴谋——邪教魔古道,以此作为全剧主线,将所有案件都串联在魔古道的大阴谋之下。
《河神》的剧作模式,对于国产剧来说,应该算是很大进步,彻底摒弃了之前四、五十集国产剧的拖泥带水和冗长散乱。
《河神》张铭恩
大部分英美悬疑推理剧都是一集一个案件,起承转合,干脆利落。《河神》是两集一个案件,保证了整部剧情节相对紧凑、剧情不拖沓,同时又用案件东方式的离奇诡异、案件之间的环环相扣制造悬念,引出主线。
在这点上又很接近《神探夏洛克》,有一条幕后黑手莫里亚蒂的主线。而《神探夏洛克》一集90分钟也刚好对应《河神》的二集,相当于一部电影的长度。
《河神》的视觉风格也非常有想法,虽然有批评的声音认为视觉上的混搭有些不伦不类,但我完全不同意这种批评角度。
我觉得《河神》的创作者完全没有包袱,或者说影响的焦虑,他们在这部剧集中东西合璧,做了一种大胆另类的创新,既有模仿借鉴的成份,也有创新想象的元素。
比如小河神郭得友「点烟辨冤」的情节,在书中一笔带过。但在《河神》剧集中,却成为最有风格最诡秘的视觉奇观。
「点烟辨冤」是郭得友继承老河神的独门绝技:只要点一根烟,就能进入另一个异度空间,与死人面对面,探寻真相。在书中与河边喊魂一样,属于神神鬼鬼的超自然现象,是浮尸「心中有怨,还魂借烟」。
但在剧中,变成某种有科学依据的方法。通过吸入烟放大感官,使感受能力变得超强超敏感,对尸体所有细枝末节都明察秋毫、推理观察出命案背后的真相。
「点烟辨冤」的视觉呈现应该是模仿借鉴了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皮囊之下》(Under the Skin,2013),在接近致幻的状态中,进入一个黑暗空旷的异度空间,人像是行走在水面上,水中倒映出人的形象。
同时,放入传统的东方元素——巨大的泥人雕塑,制造出一种恐怖渗人的氛围。
丁卯解剖观察尸体、郭得友点烟观察尸体,对尸体细节的呈现,似乎又借鉴了《CSI》和《神探夏洛克》等欧美推理剧集,使用了大量特写镜头。
第12集医院中郭丁二人斗活尸的追逐段落则明显模仿了欧美僵尸片的拍法,虽然场面调度与动作设计偶尔不够流畅,但在国产剧中,这种血腥紧张的僵尸追逐场面,也算很有观赏性了。
同时,对原著中的恐怖元素也进行了视觉还原。绿毛死婴、地下鬼市的阴森可怖、帮会间文斗的血腥暴力,死尸身体细节的展现等。
尤其是第六集,郭得友在水中打捞薛小姐尸体时打开铁门,涌上水面的一百多具漂子(浮尸),晚上看这段实在是挺渗人的。
开篇「河神大典」的祭祀场景,在视觉层面既保留了传统中国元素,又做了大胆创新。在白色的场景中,藏青涩的假面舞者、抢夺婴儿的黑色河妖、对抗河妖的红色神鸟、金色包裹的献祭婴儿,以一场现代主义的舞蹈来表现祭祀的内容。
我对传统民俗了解不深,看到有些评论认为这段祭祀大典细节失真,但我觉得,作为一部商业类型剧集,民俗细节的失真并不是什么问题,视觉效果的好看和冲击力更重要。
很多类型电影都会在叙事层面采用二元对立的模式,使叙事更有层次更复杂。
《河神》对原著人物,进行了改头换面的重构,工整对称地将四个人物设置为二元对立的结构。郭得友从原著中稳重沉默的中年师傅,变成了一个混不吝、嘻嘻哈哈的年轻人;助手丁卯,则从一个穷孩子,改写成了留洋德国学习法医的漕运商会大少爷。
同时加入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女性角色——小神婆和大小姐。
《河神》这种双主角探案的模式,让人想到奉俊昊的《杀人回忆》。在侦破连环杀人案过程中,乡下警察/首尔警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破案思路,传统/现代、落后/科学、感性判断/理性推理,这种二元对立的思路,也是韩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前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的对立。
而《河神》的时代背景是民国,在这一特殊的时间点上,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受到西方的冲击,东方式的前现代文明和西方式的现代文明碰撞,这一时代的独特性,在二元对立的两个男性主角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
小河神郭得友的传统绝技充满神秘色彩;大少爷丁卯的探案方法,无论以法医方式解剖验尸,还是推理案件,都严格遵循科学原理与逻辑;两个男主互相抬杠、不服气对方,却总是殊途同归,得出同样的结论。
探案思路的二元对立,为剧情的展开,形成一种双线结构。每次小河神与大少爷,都是按各自的方法查案,最后汇聚在一点。
除了探案思路,两个男性角色与两个女性角色,无论身份、性格还是服饰、道具,也都按照二元对立来设置,形成强烈反差,也带来某种喜剧效果。
片头念白就体现出剧集的整体思路。乍看只是人物念出自己的性格身份,散乱无章,但其实都是一组组二元对立的描述(因为念起来太有趣忍不住引用了全文):
「江湖,科学,拳脚,真相;水性好,法医,神婆,记者;身子骨弱,特别警探,娘,市政府秘书长;超凡绝伦的人中龙凤,大少爷,就是个跳大神儿的,天津小姐;不抽烟不喝酒,有钱有势(有什么用呢),眼里揉不得沙子,通情达理;泡个澡,开什么玩笑,不娇气,有线索啦;德意志,神,大新闻,漕运商会;师父,郭二哥,父亲;推理证据,青梅竹马,天津百姓。」
这些特征,对应了传统/现代、落后/科学、感性/理性的二元结构。
小河神郭得友、小神婆顾影与老河神、老神婆是有神论派,点烟辩冤、河边喊魂还是各种风俗(吃鱼不能翻面、不能叫做河神),都带有神秘主义的迷信色彩。
德国留学生丁卯、报社记者肖兰兰则是科学派,法医验尸、记者调查,崇尚科学与事实,是不相信鬼神的唯物论者。
另外还有一些有趣的人物设置。比如小河神虽然水性高超、能点烟辩冤,却偏偏身子骨弱加过敏体质,一吸烟就晕倒。小神婆虽然神神叨叨疯疯癫癫,却总有怪招。大少爷丁卯有时严肃谨慎有时又天真犯傻。
这些人物设置使整个剧集在阴森恐怖之外,多了一种热闹的喜剧色彩。
《河神》中,东方传统的江湖奇术与西方现代的科学知识,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与天下霸唱的其他改编作品(《寻龙诀》或《九层妖塔》《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相比,《河神》加入的现代推理元素,改变了原著的民间传说气质,使剧集更现代,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也让故事的层次更丰富。
《河神》新鲜、生猛,虽有民国背景,却不拘于时代环境的还原。无论视觉呈现抑或人物性格,都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改造,在细节上有些架空。
比如小神婆后现代的服装发饰(树枝、假花)搭配「开什么玩笑」的口头禅,小河神小脏辫、乞丐衫与嘻哈风的走路姿态,丁卯的卷发和西洋风。
虽然现代感太强,不够写实,但相比之下,天下霸唱之前的几部改编电影和剧集,因为太注意保留时代痕迹,就显得有些呆板、过时和乏味了。
夸了这么多,也要说说《河神》的缺点。
它的案件推理过程有些简单,叙事节奏不够紧凑,对白偶尔有些啰嗦和重复,某些细节设计也显得随意散漫,医院僵尸那一集的动作追逐场面的剪辑和场面调度零散混乱。
整体而言,《河神》不算完美。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这部剧的优点远远大于缺点,它向我们展示了年轻创作者鲜活的想象力、网络小说改编的灵活性与弹性,以及网络剧集具备的巨大潜力。
往期精彩内容
什么是大IP?春节档的一部动画电影给了我们启示
神化张震和污名化小鲜肉,背后根本是一回事
重磅!40位中外影评人,选出2016年十部国产杰作和超级烂片
《与奥逊·威尔斯共进午餐》
在天才导演 奥逊·威尔斯的餐桌旁
听他“爆炒”好莱坞、挤兑政要、抖漏历史秘闻
与美国“伟大的文化领域煽动者”共进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