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一个人成事的底层逻辑,千万别搞反了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21 18:26

正文




文/ 见清



父亲的责任:榜样、保护、教育,其次才是养育,榜样是第一位的。


——“言论”,《读者》2024年第15期



曾仕强曾分享过一个有趣的观点:


他说,如果有个人最近赚了笔钱,邀请大家吃大餐,本是好意,可当他说出“赚了钱”的瞬间,可能就会招来别人的不满甚至怨恨,觉得他在炫耀。


但如果将顺序颠倒一下,先说请大家吃饭,因为最近赚了点钱,大家就会很高兴。


他接着说:“之所以会这样,其实就是顺序出了错。”


在生活中,许多人常常会忽略做事顺序的重要性,以为只要把事情完成就好。


殊不知,做任何事,顺序一旦颠倒,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就像以下三个底层逻辑,想成事就千万别搞反了。


少就是多


乔布斯曾因为经营理念的问题,和苹果公司高层爆发过激烈的争执,甚至一度离开了自己亲手创立的公司。


那时的高层认为苹果应该走多元化路线,给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可乔布斯的想法恰恰相反,他认为只要做好一样,也能以少胜多。


最终,二者因观念不合,不欢而散。


在乔布斯离开后,公司高层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不断推陈出新,台式机、笔记本、手机,研发项目更是琳琅满目。


可结果是,这番操作下来,利润不升反降。


直到1997年,公司现金流被告知仅能维持三个月,此时,董事会才决定重新请回乔布斯。


重返苹果后,乔布斯只做了三步,就让苹果起死回生:


第一步就是将所有产品型号精简到一个;第二步是一举砍掉70%的研发项目;第三步是将经销商缩减至1家。


但这看似平平无奇的三步棋,却让苹果公司迅速焕发生机,旗下产品一度风靡全球。


其实,乔布斯一开始的核心理念十分简洁明了——“专注于1%的精髓”。他相信,做得越少,才能越专注,最终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每天将自己的行程规划得满满的,什么都想得面面俱到,却发现每件事都不能兼顾周全,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


以为掌握的技能越多,未来就越能游刃有余。但盲目学习各种东西,到头来都只是浅尝辄止,一事无成。


我们常常相信以量取胜,终日忙忙碌碌,以为只要做得越多就越靠近胜利。


可人的精力如同沙漏中的细沙,终有流尽之时,我们无法将每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


与其分散精力去做一百件平淡无奇的小事,不如全神贯注做好一件颇具价值的要事。


正如“二八定律”讲的,做一件事,只要解决好20%重要的部分,剩下的80%就能迎刃而解。


有时候,不用事事精通,致力于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也是成事之道。


真正的高手,永远只会把精力放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


来源:视觉中国


慢就是快


著名的美食东坡肉,之所以能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其关键就在一个字——慢。


可有不少人过于心急,试图用大火快速将肉煮熟,结果肉虽表皮红润,内里却毫无滋味。


只有耐着性子,小火慢炖,让肉质慢慢吸收调料的精髓,方能口感最佳。


人生,亦是如此。


有时候,欲速则不达,想要快,就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作家麦家,曾在《开讲啦》的舞台上,提起过一段伤心往事。


初入文坛,麦家就凭借《解密》一书迅速崭露头角。


然而,成名后的诱惑让他迷失了方向,为了丰厚的稿费,他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匆匆完成了长篇小说《刀尖》。


不料,这部作品却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的情节单薄且漏洞百出,小说出版后,读者的批评如潮水般涌来,指责之声不绝于耳。


这时他才意识到,文学不是快餐,而是需要时间与耐心去细细打磨的艺术品。


从那以后,他改变了自己的写作态度,不再为了名利而急于求成。


如今,麦家已成为文坛的佼佼者,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深受读者喜爱。那本《刀尖》如今也成为他前进路上最好的警醒。


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时,可能都有过想要速成的念头。


恨不得运动几个小时就能拥有魔鬼身材;盼着只要临时突击努力,学业或工作上就能突飞猛进……


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没能如愿以偿,还因急功近利错失了真正沉淀和成长的机会。


还记得那个著名的“竹子定律”吗?


在最初的几年里,竹子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可一旦熬过了前面扎根的几年,竹子就会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短短几个月就能长到十几米甚至更高。


所有硕果累累的背后,都离不开日复一日地深耕细作。


一只飞舞的蝴蝶需要经历漫长的蜕变,一朵荷花的绽放也需要几十天的蓄势。


人生就像一场长跑,若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终有力竭的时候;唯有放慢步伐,践行长期主义,方能收获满满。


来源:视觉中国

舍就是得


看过这样一则报道:


一位记者向一位农民提问:“您家每年的农作物收成总是那么好,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吗?”


农民笑着回应说,他会把自己最好的种子分给邻居们。


面对记者的疑惑,农民进一步解释,只有当周围的田地都种上了优质的种子,自家的农作物才能得到最好的授粉。


稻盛和夫曾说:


“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要看我们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让它变得更纯粹、更美好。换句话说,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发挥出来。”


总想将利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的人,往往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懂得以舍为得,让别人占到便宜,吸引更多的人与你同行,反而会收获更大的利益。


企业家雷军近几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背后离不开他多年舍得“让利”。


他曾在一则采访中说道:“做生意其实就是要舍得让别人占便宜,这样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在你身边。”


早年的智能手机市场,高价产品居多,不少人对智能手机望而却步。


雷军见状,决心打造出让大众都用得起的智能手机。


为此,他带着团队四处奔波,寻找高性价比原材料供应商,全力控制成本并确保手机质量。


产品成型后,定价又让团队犯了难,定高了,违背初衷,大众难以接受;定低了,企业盈利受限。


但雷军最终还是选择最大限度地让利,以相对亲民的价格推出产品。


也正因如此,小米的销量在行业内一直名列前茅。


这世上或许从来就没有两全其美之事,若无舍怎会有得?


利不占尽,收获的是共赢。


愿意付出真心和诚意,方能换来真情。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有时候,舍并不代表放弃,而是学会为生活减负,只有将双手清空,才能拾取更多东西。


聪明的人,往往都深谙舍就是得的道理,先谈付出,再论收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