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企鹅图书
企鹅出版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大众图书出版商,“企鹅”也是出版界最受欢迎的品牌。公司于1935年由艾伦·莱恩爵士创办,旗下包括众多知名出版物品牌,每年,企鹅出版集团为成人和儿童出版小说和非小说读物近8000类,集团的公司和办事处遍布世界各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企鹅图书

城市文学|多伦多的文学印象

企鹅图书  · 公众号  ·  · 2019-12-12 17: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编撰: Chloe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城市文学板块又来啦!之前的城市与文学,我们做过了纽约、伦敦、爱丁堡、都柏林等等专题,大家好像很喜欢这个板块,那我们就继续做下去啦~今天我们来讲讲多伦多的文学印象。

很难用三言两语描述对多伦多的第一印象。官方说它是加拿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盛名之下,在这座城市却看不到大都会的光怪陆离和紧绷。它也是加拿大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但加上周边城市、整个都会区人口也不过六、七百万。市中心有步履匆忙的行人,也有不紧不慢过马路的小松鼠;夜色温柔,CN Tower闪着暗红的光,照亮多伦多的天际线。

多伦多天际线 图片来源:cresst.org


只是如果抹去了CN Tower,那这张天际线照片的所指立即变得模糊而暧昧——可以是纽约、可以是芝加哥,可以是任何北美及以外 大都市。 如果你够仔细,会发现一些好莱坞的“美国故事”其实是在多伦多拍摄的。 设想一下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巴黎、伦敦,骄傲的巴黎人、伦敦人一定不会轻易放下。 但是多伦多人则乐在其中地看着这些电影,或许最多就是私下里小小抱怨一声、调侃一下与美国的关系。

在外人看来,低调、平淡、松弛,这是多伦多的关键词。但是说到一个城市的内核,久居多伦多的作家或许更有发言权。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曾经写道,“文学不仅是镜子,也是地图,描绘心灵的地形。”(Literature is not only a mirror, it is also a map, a geography of the mind.)阿特伍德自童年开始就在多伦多生活,读着她最爱的欧尼斯特·汤普森·西顿 (Ernest Thompson Seton)的书。

Ernes t Thompson Seton 图片来源: britannica.com

西顿是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自然主义者,开创了动物小说(animal fiction)体裁的先河,对后辈作家——包括吉卜林写下《丛林之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在多伦多的岛屿和河谷中,自然和动物的魅力激发了西顿对艺术、对自然主义的热情。1898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动物小说《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Wild Animals I Have Known)。这本书中的故事均以动物的口吻讲述,并配上作者亲自绘制的插图,一出版就大获成功,而且经久不衰,早已成为了几代孩子的枕边故事书。


多伦多人对动物的爱早已化于无形,一个表现就是在城市空间里动物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沿湖公路的中间有长条的碎石地供大雁休息,任凭身边公路上的汽车飞驰,空地上的大雁依然悠哉;在乡间公路行驶,不时会看到路边竖起的“小动物过马路”标志,有的画着鹿、有的画着陆龟、还有的画着鸭子一家……


像这样人与动物共处的场景与多伦多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多伦多所在的平原由上一个冰河期形成,数千年来流水的侵蚀之下地表形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沟壑,成为了今天多伦多独特的地貌。多伦多自称“公园中的城市”,因为沟壑附近的自然地貌大多保留了下来,建成了公园,是市民假日徒步的好去处。

图片来源:worldatlas .org


沟壑也是加拿大文学中经常出现的意像。其中最为惊人的一次出场,要数阿特伍德2000年的小说《盲眼刺客》(The Blind Assassin)。小说以一场发生在1945年的神秘死亡开场:美丽的25岁姑娘劳伦独自驾车冲下了一座在维修的桥,坠入几十米以下的沟壑,被烈火吞噬……用评论家Robert Fulford对话说,“这是一场多伦多式的死亡。”


多伦多的道路系统也由沟壑所奠定。沟壑一路延伸到城市区域,避开沟壑而建的公路无法满足交通需求,因此从上世纪初开始多伦多就开始建高架桥。爱德华王子高架桥(Prince Edward Viaduct)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连接多伦多东部和市中心。当地人更常以它所在的街区而称之为“布洛街高架桥”(Bloor Street Viaduct)。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的《身披狮皮》(In the Skin of a Lion)将主人公帕特里克的一生与布洛街高架桥和一座净水站两个载入加拿大历史的大工程联系在一起,聚焦对建设多伦多作出巨大贡献的移民劳工的生活。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是翁达杰为了搜集资料跑遍了多伦多当地的资料馆,力求内容准确。当年传说有一天有五个修女走上了还没有建设完工的大桥,有一个坠了下去,从此失踪,翁达杰在书中也融入了这个情节。另外,翁达杰将《身披狮皮》中的一些人物延续到了他的下一本书——《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之中。

Michael Ondaatje


移民绝对是多伦多文化的重要一环。加拿大推崇的多元文化政策,同样已化于无形。街上可以看到不同的肤色、听到不同的语言,但是丝毫没有文化冲击之感,也不会感到突兀。莫迪凯·里西勒的《无与伦比的阿图科》(The Incomparable Atuk)讲述了一个多伦多版的“盖茨比”的故事。年轻的原住民男孩阿图科带着一夜成名的梦想来到了多伦多。起初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诗人,但因为原住民的身份被商人看中。贪婪的商人利用人们或猎奇、或同情、或善良的心理将阿图科变成了一棵摇钱树,而阿图科本人也在虚伪、盲目的社会中渐渐迷失了自我。虽然最终是一个以悲剧收场的讽刺故事,但是阿图科初到多伦多受到了许多真正善良的人的帮助,其中不乏移民和少数族裔群体。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阿图科慢慢地也冲破了族裔之间的隔膜,大胆地与一个犹太姑娘相爱,并愿意为她学习希伯来语、皈依犹太教——这一切,是他远在家乡的老父亲无法想象的。


最后再来安利一下阿特伍德女士的新书。我们最爱的多伦多女作家阿特伍德9月发布了《使女的故事》的续集《遗嘱》。距离《使女的故事》出版已经近34年了,这一次阿特伍德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扣人心弦的故事呢?快快读起来吧!《遗嘱》也刚刚获得了Goodreads的读者选择奖“小说”选类的票选第一名!

《遗嘱》

Published : 10/09/2019

ISBN: 9781784742324

Length: 432  Pages


《使女的故事》故事发生十五年后,神权依然统治着基列国。但是,有蛛丝马迹表明它的内部已经开始腐蚀。在这重要的时刻,三个迥然不同女人生活有了交集,结局注定不会平淡……

其中的两个女孩是新秩序下第一代成年的人。除了她们的叙述以外,还有第三个声音:来自一名依靠掌握秘密而掌握权力的女性。

阿特伍德展开《遗嘱》的同时,也逐渐打开了基列国人内心的最深处。故事中的每一个女性都不得不向自我身份妥协,抉择到底愿意为自己的信仰做出多少努力。


亲爱的读者:你曾经问我的关于基列国和国人内心世界的所有问题,都是这本书的灵感之源——几乎是全部!还有一重灵感则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年度文学大事件。

——《卫报》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企鹅图书| 故事启迪人生

我们的目标不是相互说服,而是相互认识。”

——赫尔曼·黑塞


企鹅阅品 | 企鹅明信片 | 企鹅手账 | 布克奖 | 企鹅兰登书单 | 知乎 | 从设计看企鹅 | Coralie Bickford-Smith | 书店 | 企鹅经典 | 小黑书 | The Happy Reader | 保罗•奥斯特 | 卡尔•奥维 | 卡尔维诺 | 辛波丝卡 | F•S•菲茨杰拉德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