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不正常留学实验室
公众号ID:
LABUNIQUE
CS 男对高压的理解可能是跑不通的 tester,数学男的理解可能是写不出的 proof,商科生的理解可能是蹭不进的酒局,艺术生或许简单些,可能是死机前忘记保存的 psd。
我对高压的理解是堵在浴室下水道的一撮头发,原本只堵住了一个口,久而久之水蔓延到处都是。
今天就说一下留学生的几个高压专业日常都是什么样的,看看专业带给你的压力是否似曾相识。
“国外数学很简单”这句话到底误导了多少留学生?
问问数学 major 的人就知道了。
你走进一节数学课的门,发现除了教授以外台下安静如鸡。为什么?因为教授在带领学生遨游他的数学海洋,最后他上岸了,
而学生淹死了。
教授问“any question”,你心里问
“ya what the fuck”
。
不敢点头,怕听不懂的课友要你单独讲一次。不敢摇头,怕教授给你单独讲一次。
更气人的是什么?是每次考试前教授说只有四道题,你开始窃喜不复习,
结果翻开试卷发现 Question 1(1)Part A。
数学的本质其实是哲学,往浅学就是证明 0 为什么小于 1,往深学就是深不见底的深渊,
一个不断证明与证伪的过程。
你每完成一个 proof,都感觉自己在向世界“证明”我不认输,而当 proof 完成,郑重画下实心正方形(QED)的时候,
这是每个数学人最有仪式感的一刻。
两天后,发现三页的proof只拿了2分,
因为少用了 1 个 theorem。
但至少有一件事值得高兴:
数学不好的人,长得都挺好看。
站在收入链顶端的学科之一,
拿头发换 GPA 是 CS 男们的日常。
1. 这段 program 有 error,为什么?
2. 这段 program 没有 error,为什么?
3. 这段 program 一半有 error 一半没有,为什么?
所以CS男热衷与各类标点符号捉迷藏:分号,逗号,大括号,小括号,
只要用错一个,整段 code 都会出错。
要写的 program 太多,能用的时间太少,导致没有时间睡觉、买衣服,
走在街上和homeless 没差别。
全身勤俭只穿带学校logo的卫衣、大短裤、拖鞋。
高端点的可能会套一件Facebook或者Google的文化衫,
并将其当做信仰。
毕业后,发际线随年薪齐飞。
女友也很体贴,知道 CS 男辛苦,就跟其他人跑了。
于是成为了真正的单身贵族。
当代留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假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一般都会读商科。
说商科生有钱么?钱不是他们的。说商科生没钱么?人家身上着实穿着大几千刀的西装。
人们对商科最大的误解应该是“商科根本不能算一个专业”。
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
毕竟 career fair 上所有商科相关的工作,
都会写着“no major requirements”。
但好在俊男美女多,
所以商科生非常擅长社交
,
他们要么在 social,要么在去 social 的路上。狼人局、酒局、兄弟会局、华人蹦迪局、富二代游艇局,都有商科生的身影。
Social 是商科生的血液,一见面一家亲是本能,如有求于你,
甚至当晚就会让你体会什么叫上辈子的情人。
毕业后,商科生要么回家继承矿,
要么读 MBA 延缓就业
,
也因此收获了理工科留学生的羡慕与鄙视,鄙视他们的学科难度,
又羡慕他们的发量和颜值。
一般对Design最大的误解是“他们审美这么高级,个性一定很孤僻吧”,
实际上要比 99% 的同龄人脾气都要好。
除了每晚夜不归宿留在 studio 作画抠图,还要应对 professor 不定期指点江山,放假在家,还有朋友真诚发问:
同学,帮我做个图呗。
工作内容远不止 PS,AI,还要练习
“如何在 38 个版本内让客户满意”“甲方到底他妈是什么意思”“如何与客户优雅撕逼”
等一系列技能。
“要大气!要内涵!要有设计感!”“整体感觉还不太对!”“只是建议,毕竟你才是专业的。”
于是在做到第37个版本的时候,终于下单了一本
《颈椎病防护手册》
,并通过 007 的工作时长,解锁了“ 3 个月实习,3 年工作经验”的成就。
同病相怜:Communication,Marketing
一个优秀的统计生说话不带百分比是不及格的,他们能一本正经告诉你
“在读留学生的渣男比例高达 86.75%”
,因为统计的本质就是忽悠,
他们可以用任何数据告诉你“老子说的有道理”。
也因此,查表成为统计生的本能,一道题 20 分钟,
18 分钟在查表。
Normal, F, T, Chi-Squared, Binomial, 所有分布的名字,比前任的名字记得还熟。
进入 upper division 后,数字上的忽悠变成了编程上的忽悠,你问一个统计生:Why is statistical programming language the best?
同病相怜:Finance
艺术人对商业的排斥近乎疯狂,所以在艺术人眼里,
他们看不起所有人。
能力差别很大,从夜不归宿的 homeless 到出入名利场的创意总监,都有可能是艺术人未来的归宿。
为了探索艺术更多的可能性,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前卫”的行为
,
比如在求偶时学猫叫,课上到一半赤脚蹦迪,或者在酒局上做广播体操。
如果对方心意相通,还可能私定终身,远走天涯。
他们一天 24 小时的时间都奉献给了 lab,
比如 pre lab,post lab,lab report,MATLAB 等等,简单的三个字母,
是流淌在化学生身体里的血液。
入学前买零食看牌子,
四年后买零食看配方,
有些化学生为了身体健康,自制洗发水沐浴露,
结果
每洗一次澡脱三层皮。
还有一小撮有机化学(O-Chem)狂热粉,聊天不带分子式表情包不舒服:
类似这样的
甚至沙雕熊猫头在他们眼里,
也就是个没有感情的水分子。
毕业后他们顶着仅剩的几根头发拿到了 offer,欣然入职,
几年后他们发现一个残忍的事实:
你会发现,
这份高压图鉴继续往下写是真的写不完。
有没写到的专业,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随意发挥。
其实你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就好像堵在下水道的那一撮头发,其实就是从你头上掉下来的,
取掉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