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霄说,创业以来,公司从传统的保险经纪公司渐渐变成互联网保险经纪公司。
文| 铅笔道 记者 刘金策
►导语
在国外,保险经纪人是被保险人的"同盟者",他们为客户与保险公司谈判,为客户选择、设计最优惠的保险产品。大多数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保险经纪人。
而在国内,目前只有大型企业才能享受到专业的保险经纪服务。为改变这种情况,罗霄创立风险管家,专注为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线上风险管理和保险经纪服务。
平台采用B2B2C模式,以存在潜在需求的互联网平台和企业为渠道,汇集C端用户分散的风险管理需求,为平台用户和企业员工设计专属保险方案,并对接保险公司,为C端用户提供保险服务。
目前,风险管家已经与苏宁云商、途虎养车等50余家企业渠道达成合作,结合用户需求为其定制了100余种保险产品。平台去年的佣金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
注: 罗霄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我想给孩子买份保险,你给点建议呗?”随着自己年龄渐长,孩子出生,罗霄发现身边朋友的类似询问越来越多。
在保险经纪公司待了10年的他觉得,大家对保险的需求逐渐增强,可对保险的认识却还是不够。
投保人往往对保险公司推荐的保险方案表示怀疑,经常会来咨询罗霄这样的“内行人”。保险公司也常感到委屈,“我们的方案明明不错,为什么客户就是不领情呢?”“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和很容易对立。”
罗霄认为,保险公司和投保人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投保人对保险公司往往存在天然的警惕心理。而保险经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在与保险公司的谈判中维护客户的利益,为客户选择最优惠的保险产品。
同时,保险经纪人还可协助客户制定保险以外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保险经纪人就是投保人的风险管理顾问。”
“在国外,大部分中产阶级都能享受保险经纪服务。”但在国内,往往只有大型企业才能承担起这种服务的费用。每次回答身边朋友的疑问时,罗霄都在思考,能否让更多人能享受到专业且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呢?
为此,2015年9月,他和几个在传统保险经纪公司的朋友离职成立风险管家,尝试运用互联网为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在线风险管理和保险经纪服务。
项目创立初期,团队遵循基本的风险管理理念,推出了个人在线风险管理平台,帮助用户管理健康、财产、旅行、运动中存在的个人风险。
2015年11月,风险管家微信公众号上线。用户进入风险管家测试平台后,可以选择健康、财产、旅行、运动四项风险类别中的一种,并填写专属互动问卷。
此后系统会根据用户信息测算出用户的“安逸指数”,并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推荐包含但不限于医疗救援、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风控产品以及各类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保险只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工具。”
相同思路下,去年2月,风险管家同名App上线。
◆ 风险管家的核心团队有10年以上的保险经纪服务经验。
在当时的罗霄看来,作为个人风险管理平台,风险管家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咨询价值,为用户提供风险管控建议,还可以提供交易价值,帮助用户购买保险,做好风险管控。平台的利润也能由此而来。
但不久之后他们便发现,在测评中,用户对风险的感知度较低,并没有购买冲动。“仅靠线上测评很难激发用户购买行为。”
团队转变思路,尝试与渠道场景合作,为用户定制专属的保险方案。“具体场景下,用户的风险管理需求更容易被激发。”
去年6月,他们找到苏宁,希望为其旗下的小微服务商提供定制保险方案。“苏宁合作的电器售后服务商,在电器安装维修、调试保养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此时苏宁不可避免地会承担连带责任。”
为控制风险,服务商自己本人便有购买保险的需求,苏宁也会将其作为供应商的一项资质要求。但这些服务商规模较小,当他们自己去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时,往往难以承担保险公司给出的报价。
风险管家希望充当一个设计师加桥梁的角色,汇集苏宁周边这些小微服务商的需求,为其设计专门的保险方案,并将其交给愿意承担的保险公司,为投保人争取到一个合适的保价。
今年1月,平台与苏宁云商重新优化后的小微保上线,服务商可以直接在苏宁网站购买保险。上线至今,小微保的保费已超过1500万元。
在围绕苏宁供应商设计风险解决方案的同时,去年8月,团队上线了安逸云保功能,尝试在其它企业渠道开展合作,根据其不同风险管控需求设计不同的风险解决方案,满足其用户或供应链的保险需求。
此外,团队考虑到职场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场景,推出了逸职保业务。逸职保根据企业职场特点定制保险方案供员工购买,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保险内购福利。
目前,风险管家已经与苏宁云商、途虎养车等50余家企业渠道达成合作,结合需求为其定制了100余种保险产品,服务超过1万家中小企业、20万C端消费者。平台去年的佣金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
刚刚过去的4月,风险管家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考拉基金和弘信资本。华兴Alpha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罗霄表示,本轮融资后,风险管家将继续加大B端企业客户资源的积累,切入更多互联网场景;同时提升C端服务范围和市场覆盖面,收集更多的个人风险数据,为提供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做准备。
编辑 孙 娇 校对 吴泽骞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id:pencil-news)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我是本文作者刘金策,一个关注汽车交通、智能硬件的霹雳少年,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asusslet 。(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