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诗词世界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在诗词世界,读诗,写诗,听诗,学诗,听课,发表,玩诗词游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全球手游收入Top20:《王者荣耀》空降第一 ... ·  2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汪小菲VS大S:「畸形」的爱,是一种病 ·  昨天  
手游那点事  ·  “上海圈vs广州圈vs北京圈,2025谁会更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诗词世界

辛弃疾 | 剑有杀气,词有柔情

诗词世界  · 公众号  ·  · 2019-01-05 06:06

正文

若有诗词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后台回复“日历”可获取诗词日历和免费图书

今日优课,点击收听→ 《周易》40讲


文字 |『誰最中國』


平生塞外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

即使孤身一人的秋风雨夜

也有万水千山的张力

这就是辛弃疾

既有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勇冠三军

铮铮铁骨的男儿豪气

也有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儿柔媚

他是慷慨悲壮的英雄

也是情感炽热的词人

他空有杀贼本领

报国豪情

却一生寂寞


图片| 来自网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140年,距离北宋的“靖康耻”已经过去14年了。


这一年,金国和南宋又打了一仗,即便占了上风,南宋也不敢喘口粗气。


在逃跑皇帝宋高宗和人渣秦桧的主持下,又是割地、又是赔款,而且还搭上了抗战派岳飞父子的性命。


就这样,临安城又讨来暂时的安宁,西湖又开始了歌舞升平。



同年五月,辛弃疾在金人统治区山东济南四凤闸出生。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做官,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希望有机会拿起武器与金人决一死战,恢复中原。


等到辛弃疾慢慢长大,祖父常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而自从听了祖父讲苏轼与辽国使节斗诗的故事,岳飞英勇抗金的功绩后,苏轼便成了辛弃疾心中无人能比的大才子,岳飞则成了他心中顶天立地的英雄。


于是,少年辛弃疾在心里暗暗发誓:从文,要以苏轼为楷模;从武,就以岳飞为榜样。




1161年,南宋与金国双方烽烟再起,辛弃疾施展抱负的机会来了。


金统治区里涌现出不少抗金起义军,辛弃疾在祖父和师父鲁峰的支持下,拉起两千人大旗,加入了耿京领导的抗金队伍。


他介绍和尚义端加入,不料这和尚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偷走了起义军的大印。


辛弃疾判定义端必投靠金国,遂骑马向金国方向日夜狂追。


不出三日将大印追回、当即杀死义端,其英勇可见一般。


这一年,辛弃疾21岁。



这次追杀义端,对辛弃疾来说就像一个热身赛,根本不算什么。


次年,他作为义军代表渡江南下与南宋政府洽谈,结果起义军里又出叛徒了,还把义军的统帅给杀了!


这还了得,辛弃疾怒发冲冠,大喊:叛徒必须受死!


于是,他马不停蹄回到山东,率领五十人的骑兵队,直奔五万人之众的敌营,将正在与金人将领“五魁首呀,六六六”的张安国抓起来扔上马背,狂奔千里,押解至临安正法。


一时间,辛弃疾这个名字迅速登上头版头条,连南宋皇帝也被震惊了。


图片| 来自网络


本以为辛弃疾走上人生巅峰了,带领南宋军队打回山东老家不是梦。


然而,万万没想到,他再也没能踏上齐鲁故土。


在北方的这一段峥嵘岁月,成了他一生最辉煌,最难忘的记忆。


图片| 来自网络


归附南宋之后,一心抗金的辛弃疾,不顾主和派想要的岁月静好,激昂地写了十篇军事论文《美芹十论》上交朝廷,希望给领导层打打气。


然而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但他没放弃,又写了恢复中原大计的《九议》继续上奏,仍然激不起任何浪花。


没有一刻不想驰骋疆场的辛弃疾,南归以来却一直被委派各种地方行政官职,县长、公安局长、搞经济抓土匪都干过,十八年来被朝廷调动了十六次,每次任职都不超两年。


总之,萎靡的南宋朝廷就是不让辛弃疾抗金杀贼!


这世上总有那么一撮人,自己不做事还不让别人做事。于是,辛弃疾几次被弹劾,而且一闲就是十年,八年。




闲下来以后,辛弃疾开始 登高 。他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看山 。他说: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怀古 。他说: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图片| 来自网络


思乡 。他说: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听蛙声,闻鹧鸪 。他说: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他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图三摄影| 光明皇帝


既然无法纵横沙场,这个山东大汉写词也是一绝,不愧他的偶像是苏轼和李清照。


豪放词,婉约风信手拈来,朗朗上口。


辛弃疾存世的词有六百多首,堪称句句经典。作为一个晚辈,辛弃疾的词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字幼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南宋能与北宋PK的词人只有辛稼轩一人。


虽说辛弃疾没能在战场实现人生大志,但却在词坛留下了不朽的身影。


图片| 来自网络



1206年,南宋开禧二年五月初七这一天,临安皇宫议事大殿上,气氛十分肃穆。宣读圣旨的侍从,正一字一顿念着一份将影响无数人命运的诏书: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

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这份诏书就是宋宁宗下的北伐诏书。沉寂了四十多年后,南宋终于对金国宣战了。


但战争一开始,宋军就呈现出溃败的态势。


用南宋大臣程珌的话来说:


一出涂地,不可收拾。

百年教养之兵,一日而溃。

百年葺治之器,一日而散。

百年公私之盖藏,一日而空。

百年中原之人心,一日而失矣。


意思说,宋兵一出去打仗就输得一塌糊涂。


百年来,苦心训练供养的军队,一天就溃散了。


百年来,精心修理打造的器械,一天就散失了。


百年来,公家私人储藏的物资,一天就打了水漂。


而且,中原百姓盼望南宋军队的人心,也在一天之内全部丧失了。



而溃败的原因: 无一而非弃疾预言,于二年之先者


这一切皆因没有采取辛弃疾两年前提出的四条北伐建议。


而宋军的节节失败,都在印证辛弃疾对“招兵、驻军、士气、情报”建议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此时此刻,主持这场北伐大计的韩侂胄,终于想起了赋闲在家的辛弃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