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国imaginist
知名文化品牌。想象文化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图解OpenRLHF中基于Ray的分布式训练流程 ·  昨天  
保险一哥  ·  2024年第47周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3 天前  
保险一哥  ·  1人被查1人被双开;1董事长3总裁3董秘4副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国imaginist

每个红楼人物,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一首诗 | 高考押题

理想国imaginist  · 公众号  ·  · 2017-06-06 20:21

正文

上中学时,我们可能读了一部假的《红楼梦》,模糊记得课堂上讲的:“贾府代表封建势力的腐朽没落,贾宝玉有先进的民主思想,探春是地主阶级的改革家……”甚至宝黛爱情悲剧可以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来解释——在封建宗法社会,“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在这种条件下,关于婚姻问题的最后决定权怎能属于爱情呢?”


明天,是高考的日子。《红楼梦》被列入今年北京语文高考必考书目,我们来“押押题”,来看看小说家白先勇如何用现代性的文学视角和美学观点鉴赏《红楼梦》诗词,细说中国人的“情”与“美”。

              


高考押题,白先勇为你解读《红楼梦》诗词


整理自《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配图:87版《红楼梦》剧照


诗在《红楼梦》占有很重要的角色。第一,《红楼梦》也像一本史诗(epic),那么大的篇幅写各种情,像一本描述“情”的史诗。第二,《红楼梦》完全继承了中国的唐诗、宋词、元曲、传奇,抒情诗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第三,诗又常拿来作为每个角色的心声,像宝钗、黛玉、探春、宝玉,他们写的那些诗,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情感和精神的表现。


诗都不是随便作的,不管是《葬花词》也好,《红豆词》也好,或是菊花诗、咏白海棠,通通有点题的功用。曹雪芹本人有诗才,能够写出这么多不同风格,按照每个人的个性、身份、才气而且又合乎他内心世界的诗,真不容易。


每一个红楼人物,都拥有自己的一首点题诗。



1.

跛足道人

给恋恋红尘中的人临头一棒


点题诗:好了歌(第一回)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 诗词解语


《好了歌》可以说是《红楼梦》的主题曲。甄士隐经了许多人生起伏,有一天突然又看见跛足道人来了,口里唱一首《好了歌》。这些道家的哲学,对儒家社会秩序,有很大的颠覆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套道理,要建立的是稳定的社会秩序(social order),鼓励人入世,求功名、利禄、妻子、儿女,儒家宗法社会下面,大概就是这些。


跛足道人给了很大的一个警告,好就是了,了就是好,等于给恋恋在红尘中的人临头棒喝、醍醐灌顶。


人大概都经过几个阶段: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是入世哲学,儒家那一套,要求功名利禄。到了中年,大概受了些挫折,于是道家来了,点你一下,有所醒悟。到了最后,要超脱人生境界的时候,佛家就来了。所以过去的中国人,从儒道释,大致都经过这么三个阶段,有意思的是这三个阶段不冲突。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三样哲学都有。所以中国人既出世又入世的态度,常常造成整个文化的一种紧张,也就是说,我们的人生态度在这之间常常有一种徘徊迟疑,我想,这就是文学的起因。


文学写什么呢?写一个人求道提升,讲他的目标求道,讲这一生多么地艰难,往往很多人没有求到,在半路已经失败。不管是爱情也好,理想也好,各种的失败,我想,文学写的就是这些。《红楼梦》写的也是这些。


甄士隐一听《好了歌》就醒悟了。他就说:我来做个注解。这个人也有慧根的,解注得很好: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就是他的结论!


人生不就是个大舞台,一个人唱完下来,第二个人上去唱,唱完又一鞠躬下台,又换个人上去唱,“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然后“反认他乡是故乡”。


佛家说,我们以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故乡,其实也靠不住,一下子一把火就整个烧掉了。道家说,要醒悟这一点,才找到你真正理想的地方。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讲起来,整个一生是白忙一场,都为他人做嫁衣裳,所有事情都是为他人做的。


蛮有意思的!你看看这个《好了歌》:“惟有功名忘不了!”想想,“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尤其中国的历史长,不管是帝王将相,你眼中多伟大的人,从汉唐明清,多少朝代,如果到了西安,去看看古代那些皇帝的古墓,秦始皇的墓那么巨大,现在,还是荒冢一堆草没了。建了那么大的一个帝国也不在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甄士隐、贾雨村,一个代表出世,一个代表入世。后来甄士隐变成道士,贾雨村经过好多官宦历程的折腾,到了书结束的时候,这两人又碰到一起。甄士隐想要度化贾雨村,贾雨村还是迷恋红尘。各走各的路,两个分歧,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择。所以《红楼梦》写的时候,把中国人基本的人生哲学通通写出来了,而且写得非常客观,很有高度。




2.

贾宝玉

那些女孩子都为他哭,哭成一条河的眼泪


点题诗:红豆词(第二十八回)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 诗词解语


宝玉在席上先唱了很有名的曲子《红豆词》。这是讲一个女孩子在春闺里闺怨的诗。宝玉对于女孩子的心思很细致的,所以他能够体会,而且有一定的境界,《红豆词》等于是宝玉在写黛玉的心境。很多人都听过《红豆词》,后来变成很有名的一首歌,是周小燕唱的,但听过的人不见得知道它出自《红楼梦》。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有他的灵性,对于女孩子是一种怜香惜玉的心。他是大观园里的护花使者,情榜中的第一名,他那种多情,那种疼惜,就是“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心境,他知道这些女孩子将来一个一个要嫁出去,要离开,所以对她们特别不舍。


贾宝玉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是那些女孩子都为他哭,哭成一条河的眼泪,他躺到里头去。果然,好多女孩子为他哭,不过,他也发现有一个不为他哭,他完全得不到她的眼泪,不是每个女孩都为他哭的。很多人想做贾宝玉,因为女孩子都喜欢他。外面人看,贾宝玉是个怪人,应该说不守礼法,不过,这个人很复杂,一下子讲不完,各种特殊都在他身上。某种程度上贾宝玉是曹雪芹创造出的代言人,是曹雪芹心中的一个理想。我的老师夏济安先生从前跟我们谈《红楼梦》,他说贾宝玉是儒家社会中最大的叛徒。的确,以儒家标准来看,他一无是处,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他很可爱。


我说过,大观园就是宝玉心中人间的太虚幻境,他梦中看到的那个太虚幻境,是真正的天上的一个仙境。太虚幻境与大观园,互相对应的。那个太虚幻境里,春花永远不会谢,仙子永远不会老,因为时间是停顿的,无穷无尽没有时间,停顿在永远的春天。大观园不同,大观园有春夏秋冬,时间是移动的,时间会毁灭一切,最后必定是崩溃的命运。所以宝玉他们的童年在这里,只有很短暂的几年,他的仙境是暂时的,他们慢慢长大,到了时候,“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百花不管多么鲜艳,都捱不过秋天。秋后百花淍零,晴雯死了,黛玉死了,迎春嫁了死了,探春远嫁,惜春当尼姑去了,大观园,散掉了。


《红楼梦》的悲剧,并不是一个突发性的意外,而是人生必然的过程,王国维也讲过“无常”的感受,在书里以各种方式呈现。大观园有很多很多场景,他们在吟诗作赋,赏月啖蟹,四季清欢,真是人间的儿童乐园,是他们最开心、无拘无束、没有任何成年人的负担的时候。宝玉心中最希望的是筵席永不散,所以在大观园里有好多场景,写得非常好,写它的热闹,写它的盛,没有前面的盛,托不出后面的衰,所以写极盛时下笔很重的,每一景都不放过,刻画得非常仔细,等于是工笔画一样把整个大观园画出来。它写实的本事到了极点,它的象征意义更大。




3.

薛宝钗

金子很沉的,还用一把锁嵌在身上


点题诗:咏白海棠(第三十七回)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 诗词解语


贾府的兴衰,也就是大观园的春夏秋冬,从三十七回到四十一回,贾府的声势一直是往上扬的,越来越热闹,他们结了海棠社,作诗吟赋,度过他们最快乐、最青春的年华。


当时中国的文学传统,诗常常是互相酬和的,大家在一起作诗作词,以诗传情,那种情当然不仅是爱情、友情,很重要的是一个媒介(media),传送个人的感情,也是社会习俗(social convention)。很多文人常常聚在一起,定一个题目,或者有所感,大家写下来,这东西就变成后世很重要的文学作品。《红楼梦》的这些女孩子跟宝玉他们,也是继续了这个传统,可能当时女性这种场合较少,但也有,清朝一些女诗人、女词人互相唱和也有的,《红楼梦》很多方面继续这个文人传统。


黛玉的诗,一起头就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宝玉立刻先喝彩起来,他当然捧黛玉,大家也讲起得与众不同。可是第一次诗的比赛,李纨选的是宝钗第一,她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讲黛玉那一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


宝钗这首的评语是含蓄浑厚。看看头一句“珍重芳姿昼掩门”,珍重两个字就够了,珍重芳姿就是宝钗的风格。黛玉是“半卷湘帘”,完全不同的境界。宝钗是雍容的,很端庄的,“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是冷香丸的清淡,淡极,她的风格,她从不是很过分的,所以说她“任是无情也动人”。为什么李纨这样评她?李纨本人就是儒家系统培养出来的,儒家的价值观她做得很好,宝钗的诗风就合乎她的价值。探春也在旁边讲应该是这一首,探春也是这一路的,宝钗的这首诗,合乎她们的胃口。


黛玉的诗的确风流别致。“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半卷湘帘”跟“珍重芳姿”完全两回事,她隐在那个地方,不让你看到的,这两个美人如果画出来不一样的。林黛玉的内心,不管怎么样,她总是要隐藏了一半。“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她都是别有意境的。“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黛玉跟宝钗,一个是黄昏,一个到夜晚去了。两个人的诗风不一样,风流别致与含蓄浑厚,李纨、探春都觉得应该是宝钗,难怪后来贾府选定了宝钗为继承人。诗为心声,诗风也就反映人的个性,决定以后的命运。


还记得吗,宝姑娘用的什么象征物(symbol)?金,黄金,而且是把锁。一把金锁把她锁住,金子很沉的,还用一把锁嵌在身上来。金子是最世俗的东西,但真金不怕火炼,也是最坚强的东西。玉还可能碎掉,金子不怕炼。别忘了,最后贾府要靠宝钗撑大局。贾府衰败,王熙凤死了,贾探春远嫁,撑起贾府就靠薛宝钗,难怪是把大金锁锁在她身上,这么重的担子要她来扛。难怪薛宝钗步步为营,一举一动都合乎儒家那一套宗法社会的规矩。有的人不喜欢薛宝钗,大概因为她把贾宝玉抢走了,大家同情林黛玉,这对宝姑娘不太公平。如果往大处看,也只有她能撑,那两块玉—宝玉、黛玉,都撑不起来的。




4.

 林黛玉

诗构成她的灵魂很重要的一部分


点题诗:问菊(第三十八回)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 诗词解语


宝钗和湘云两个人就商量了,一边赏菊花吃螃蟹,吃完以后还要吟诗,因为诗社已经起了嘛!想想看,秋高气爽,这个秋天还是贾府极盛的时候,大观园里的菊花,不得了的一大片,这一群女孩子持螯赏花,还作诗吟赋,这种生活也是中国贵族生活到顶的时候。


乾隆时代富庶,生活中的文化也已经熟到顶了,《红楼梦》里描写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喝的茶,玩的物,已经是非常过度奢侈。乾隆时代的那些艺术品,陶瓷、景泰蓝、精雕细琢的椅子、桌子,巴洛克式的装饰,是一个文明到了极盛的时候才有的,从贾府及时行乐的生活中通通表现出来。曹雪芹不自觉地留下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贵族生活极细致的工笔画,真的要找一部代表乾隆时代盛况的文学作品,就是《红楼梦》了。我曾经说过《红楼梦》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天鹅之歌”,这个时候一过,到了十九世纪往下滑得非常快,文明到顶的富庶一下子过了。


这一回吟菊花诗,曹雪芹真想得出来,弄出个菊谱,有虚有实,十二个题目,从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到菊影、菊梦、残菊,通通列了出来,大家比赛作诗。吟海棠诗的冠军是薛宝钗,可想而知,林黛玉一定不服的,这一次菊花诗当然要大展其才。她选了三个题目,这首《问菊》,我觉得最能够表现黛玉的个性:“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菊花开得很晚,秋天才开,大部分的花春天就开了,偏偏你不随俗,不随众,要做傲霜枝,等到秋天已经下霜的时候才开。黛玉在无意间,就是讲她自己,她的个性,一方面像《葬花词》那样,多愁善感,另一方面非常孤傲,不向世俗屈服。当然也因为这种孤标傲世的个性,不随俗,也就不能和人、容众,所以贾府后来没有选她当媳妇。


李纨头一次评宝钗第一,这一次黛玉夺魁。黛玉本人就是个诗魂,构成她灵魂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诗,她有诗才,有诗的境界,也有诗人的孤傲和寂寞,是个真正的诗人。宝钗有诗才,但写诗对她来说是偶尔为之,她灵魂中不见得有多少诗的成分,儒家那一套占有她大部分的心灵,虽然她对画也很通,诗也很通,那不过是作为一个闺秀应有的修养而已,不像黛玉灵魂中就存有诗的特质。她写《葬花吟》,写菊花诗,都是讲自己的命运和个性,她的感性真正认同诗,甚至生命倚仗诗,所以这两个人基本上不同。




5.

贾母和刘姥姥

一个会享乐的老太太,一个带来欢乐的土地婆


点题诗:牙牌令(第四十回)


贾母


左边是张‘天’。

——头上有青天。

当中是个五合六。

——六桥梅花香彻骨。

剩了一张六合么。

——一轮红日出云霄。

凑成却是个‘蓬头鬼’。

——这鬼抱住钟馗腿。


刘姥姥


左边‘大四’是个‘人’。

——是个庄家人罢!

中间‘三四’绿配红。

——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么四’真好看。

——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

——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 诗词解语


贾母兴致好,吃饭的时候还要行酒令的,这是他们生活的乐趣之一。行酒令讲究押韵,从诗、词、曲这些引用出来。每个人都要讲,讲了之后要喝杯酒。行酒令,行得这么热闹,这就是盛,这就是繁华。曹雪芹写《红楼梦》很多场面是他见过的,所以想得起来这些,行酒令、作诗,那个时候曹家的生活,跟这个很相近,当然,写书可能夸大一点。曹家做了六十年的江宁织造,那是个肥缺,康熙南巡,接驾四次,家里头要有多大的排场。我想《红楼梦》对曹雪芹来说也是一本“往事追忆录”,想着从前的旧繁华,他写得兴致勃勃。这种回忆,明朝的张岱,宋朝的孟元老都写过,写得如在目前,因为感情注进去了。现在读者看了可能说贾府那么奢侈,他写的时候不会有那种批判,因为是如实写来,经过这种生活的。整部《红楼梦》,没有说哪个对,哪个错,通通包容,人生就是这么一幅有喜有悲、有欢乐有哀伤拼起来的图画。


刘姥姥这么一个乡下老太太,满身的泥土气,她到了贾府见贾母,见了贾母之后,她进大观园。园里的小姐们正在吟诗作词,就让刘姥姥也参加,刘姥姥掷个骰子开口就来一句,“一个萝卜一头蒜”、“大火烧了毛毛虫”,人家文雅得不得了,她的那么一下子把小姐们都哄得笑翻了,泥地上长的东西,乡间的萝卜青菜,她带进了大观园里。


曹雪芹写这个人物,不光是一个乡下老太太,其实很像神祇里面的土地婆,她不像一般的穷亲戚跑来,她是带来欢乐、生命和希望的。等到贾家衰败了,她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那些不肖子侄们要把巧姐卖掉,刘姥姥从天而降,把巧姐救走了,就像个土地婆一样出现,把巧姐带到乡下去,救了贾家的一支血脉,在乡村中重新给她新的生命,所以说她像个土地婆。曹雪芹写这个人写得真好,我想写乡下老太太,还没有一个人写得过他的。写刘姥姥进大观园,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功用,就是刘姥姥眼中的大观园什么样子?从刘姥姥的视点来看大观园那么精彩,换了另外一个人看大观园就不一定了。刘姥姥看大观园,那简直进了一个人间的太虚幻境一样,看什么都是那么新鲜,看什么都是加倍的、夸大的,把大观园写得活色生香,那就是从刘姥姥的眼光来看的,所以刘姥姥这个人物很重要。




6.

妙玉

她跟宝玉之间,是一种命运上蛮神秘的关系


点题诗:〔世难容〕(第五回)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 诗词解语


很多人都认为,妙玉这个尼姑自视清高,其实不规矩,内心对宝玉有一种特别的情愫。我的看法不是这样,如果照这么讲,曹雪芹写妙玉好像尼姑思春,把她写低了,写俗了。不错,妙玉对宝玉是非常特别,栊翠庵有非常漂亮的梅花,到了冬天的时候梅花盛开,别人不能碰的。想要到妙玉那边去拿几枝梅花来,姑娘丫头都不敢去,派了宝玉去,果然拿到了几枝。她跟宝玉之间,有很多若有似无的情,应该是一种很特殊的缘分。


妙玉她会扶乩,能够测算人家的命运,偏偏自己的命运看不见。妙玉对于宝玉,有一种特别的看法,她可能知道宝玉有一天会修成正果,是真正能够解脱、能够成佛的一个人,这也是妙玉念兹在兹想要成的境界。她年轻就出家修行,最后还是失败了。佛门很广,说起来每个人都能进去;佛门也很窄,不是都能够修成正果的。妙玉刻意地修,最后还是没有修到那个程度,她对宝玉特别,知道真正能够达到成佛境界的是这个人。这两个“玉”字,很有一种反讽性的佛缘。我觉得妙玉知道她自己业重,所以格外努力,她拿自己平常喝茶的绿玉斗让宝玉喝茶,并不是普通一般男女之间的情分,是一种命运上蛮神秘的关系。玉字不是随便用的!


我们回头看第五回那些命运的曲子,讲妙玉的那首〔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说她的气质很美,如兰花般优雅,她也很有才,作的联句、诗句不亚于宝钗、黛玉。“天生成孤癖人皆罕”。她非常孤僻,任何世俗的羁绊,都想把它砍掉,但着相了,特别执着的时候,反而更达不到。“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自己太孤高,进不了那个佛门的,佛家不是这样子的。“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妙玉最后的下场不好,贾府衰败了,外面的强盗进来行抢,把妙玉抢走了,下场可想而知。“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这整个就是在讲妙玉的命运,俗世出世皆难容。


宝玉生日的时候,妙玉写了一个贺笺给他,这也是很特别的。以妙玉的为人孤僻,对宝玉生日特别写一个笺,落款自称“槛外人”,意思是自己跳出了尘世的铁槛。宝玉一看到这么奇怪的贺笺,发笺者称“槛外人”,他回笺称自己什么呢?他刚好遇见邢岫烟,是薛姨妈那边的一个穷亲戚,从小跟妙玉是邻居,妙玉教她读书的,所以她对妙玉很了解。岫烟对宝玉说,妙玉认为从汉晋唐宋以来,好诗只有一句:“纵有千年铁门坎,终须一个土馒头。”重重铁槛锁住,最后呢,谁也逃不了这个土馒头。妙玉自认为已经跨出了那个铁门坎,所以她是槛外人。宝玉一听,这样子啊!邢岫烟就教他,她叫槛外人,你就回她一个槛内人,你还没出槛,她就高兴了。非常讽刺,最后倒过来了。宝玉他是真正的槛外人,一脚踏出了那个千年铁门坎,踏出了滚滚红尘的这个世间,妙玉踏不出去,还是进了千年铁门坎里头,变成槛内人。





【相关作品】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白先勇说,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我写作的百科全书。


本书由白先勇台湾大学《红楼梦》导读通识课(2014-2015)课堂讲义编纂而成。《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但最重要的,它终究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白先勇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现代性”。


他以小说家的艺术敏感,擦去经典的蒙尘之处,将历来被冷落的人物、被曲解的角色一一归还原本的个性姿彩,令其登台绽放。白先勇借此细读机缘,仔细比对“庚辰本”与“程乙本”的差别,掂量一字一句的千斤之重与微妙意蕴,得以重新发现失落已久的“程乙本”《红楼梦》之美。




《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



“程乙本”最初源自程伟元与高鹗整理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全本,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印刻成书,此即“程甲本”。翌年(1792)程、高两人再作修订,印行为“程乙本”,终结了曹雪芹(1715—1763)逝世后三十年来《红楼梦》手抄本繁乱的局面。开启新红学研究风潮的胡适先生一生重视“程乙本”的出版和发行,促使其成为影响力极大、读者面极广的《红楼梦》普及本。


今《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为绝版多年的台湾桂冠版经典复刻,桂冠版以古文大家启功注释本为底本,配以唐敏等红学专家所作详尽注释和诗词翻译,重新整理而成。选用清朝工笔画家改琦《红楼梦图咏》五十幅人物线描画,清秀简丽,工致严谨,为读者提供另一种美学想象。此版为华文世界《红楼梦》众多版本中原文精确、校注完整、资料丰富的上佳读本。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转载:联系后台 | 购买图书: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