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观系列
微观系列包括微观当代、微观历史、微观人物。每一个事件的讲述者都是从自我感情出发的片面表述,但是将多个片面组合起来,至少能构成事件的大致图景。为您及时剖析,可能会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大事件,以及其背后所隐藏着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睢宁融媒  ·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些人将直接受益! ·  10 小时前  
1018陕广新闻  ·  今天起,可陆续查分!陕西时间→ ·  昨天  
1018陕广新闻  ·  今天起,可陆续查分!陕西时间→ ·  昨天  
天下泉城  ·  今起,成绩可查!山东具体时间公布 ·  昨天  
微观三农  ·  春耕 · ... ·  3 天前  
微观三农  ·  宁夏:守牢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观系列

一个间谍,半吊子政客,是如何当上俄罗斯总统的?

微观系列  · 公众号  ·  · 2018-09-22 22:10

正文


2018年,在一场毫无悬念的大选中,普京连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其中普京获得的女性支持率高达七成,而且根据统计年龄越大的女性越热衷于投票给普京。


普京所代表的是一个瓦解后的俄罗斯帝国,有相当部分的俄罗斯人认为,是普京重振了俄罗斯人的骄傲。

在全世界民粹主义崛起,民族主义崛起,强人政治崛起的大背景下,普京正迅速成为欧洲许多极右派阵线的榜样。


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 玛丽娜·勒庞


像法国极右派党魁马琳·勒庞的偶像,而美国特朗普也曾在选前积极表达了对于普京的极大好感,只是近期因为“通俄门”而不得不和普京保持距离。


不少朋友让我说说普京,今天我就来为大家粗略的讲一下普京,这个充满魅力,但是也预示着在如今的这个时代,民主价值的逐渐衰败,而强人政治日益崛起的标志性人物。


克里米亚大桥( 刻赤海峡大桥)


当俄罗斯重要的总统大选还有70小时的时候,普京却突然离开了莫斯科,乘飞机风尘仆仆的赶往俄罗斯西南边陲的克里米亚,视察刚刚竣工的克里米亚大桥。


克里米亚大桥坐落于克里米亚岛东岸的刻赤海峡上,主要作用是串联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本土的交通。

俄罗斯在2014年3月18日从乌克兰手中“攫取”克里米亚后就开始建造这座克里米亚大桥。


这座大桥的落成象征意义极大,你可以想象有一天,在台湾海峡上建起一座大桥,连接大陆与台湾,这也就代表着祖国正式完成了统一,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克里米亚大桥的竣工,所预示着的就是这样一份领土的回归,祖国的统一。



可以想见,如果台湾真的回归了或者统一了,那人们对于现政府的支持度必然会大幅提升,而普京在选举前前往这座克里米亚大桥的政治意涵,就在于此。(虽然没有人认为普京会败选)。


当天晚上,普京在克里米亚第一大城“塞瓦斯托波尔”,出席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4周年庆祝晚会,在这场座无虚席,热闹非常的晚会上,今年65岁,身材健壮又一脸自信的普京,受到热烈欢迎。


根据最新民调显示,过去六年普京在国防和外交上的成果,特别是力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坚定立场,让普京的支持率稳定维持在70%以上。

普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沙皇。



看一下他的政治时间表就一目了然。

2000年第一次成为俄联邦总统

2004年连任总统

2008年任总理

2012年重新参选,并当选总统,随后俄罗斯国会通过将总统任期延长为6年的提案。

2018年连任总统成功,任期至2024年。


勃列日涅夫在位长达18年


普京是继勃列日涅夫(在位18年)之后,俄罗斯现代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领导人,如果普京在2024年后还能继续连任,就能打破斯大林的记录(在位30年)

而普京之所以能长时间掌权,里面有两大主要原因。


一是民族主义

二是稳定的国家体系。


普京非常清楚老百姓需要什么,追求什么,绝不只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普京紧紧抓住人性脆弱的部分,持续灌输给老百姓一个俄罗斯四面楚歌,西方所有国家都要对付我们的印象,挑起人民仇视西方的激烈情绪。



而普京个人其实非常神秘,他出身于苏联最强大的情报机构KGB,曾经就是一个超级间谍,而且格外冷血,在普京当上俄罗斯总统前就有人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手。


当然这些说法你完全无法考证,但是有一点你能清楚的看到,就是普京所出生的年代,所成长的年代,所生活的年代,刚好完整的看到了整个苏联强大的帝国完全解体的过程。


看到戈尔巴乔夫被无情软禁,看到叶利钦的昏庸和无能。


普京比俄罗斯任何人都清楚苏联一步一步分崩离析的过程,更明白俄罗斯经济为什么无法再强大起来。



特朗普(当选前)说; 他是一位真正的领导者,他是一位远远超过我们总统的领导者。



希拉里(担任国务卿时)说,他是KGB的间谍,他从来没有灵魂。



罗伯特·盖茨(美国前国防部长)说, 他是一个暴徒,是一个杀手。



Bill Browde(基金经理,前俄罗斯最大外国投资者)说, 他是前世界最富有的人,坐拥2000亿美元的财富。


柏林围墙倒塌


1989年12月5日,在东德德累斯顿的一个寒冷冬夜,世界历史在这里发生重要转折,而历史的转折,也将普京的人生轨迹卷入其中。


柏林围墙倒塌,东德各地愤怒的人群疯狂涌上街头,宣泄多年恐怖统治下的压抑和怨恨,人群组织起来,冲击苏联在德累斯顿的KGB总部。



KGB当时的任务就是监视和控制人民的日常生活,并且抓捕,审讯,甚至杀害任何反对苏联统治的人。


而今柏林墙倒塌,越来越多的愤怒人群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包围这座桎梏人类自由灵魂的KGB大楼。


而此时在大楼5层的一个窗帘后面,站着一名37岁的KGB中校军官。望着楼下汹涌而来的愤怒群众,这位KGB军官坐立难安,他非常害怕人民会冲进这座大楼


而这位37岁的惶惶不安的KGB中校,就是普京。


年轻时普京


眼看着楼下人民已经开始冲击大楼前后的两扇铁门,普京焦躁的不断拨打连接莫斯科的电话,他急于得到莫斯科的回应,请示该如何处理眼前情况。


然而莫斯科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此时的普京感觉到一种强烈的背叛,自己曾全力奉献的祖国,此时却要将他抛弃,只要外面上千名愤怒的人民冲进大楼,普京就命在旦夕。


普京强压住内心的失望和强烈的背叛感,独自一人快速跑进地下室,开启焚烧炉,焚烧数以千计的间谍工作秘密文件。


随着炉火猛烈燃烧,普京也在心中下定了决心。


他从武器库中取来武器,和十几个KGB同事打开大楼铁门,走出门外,面对千百名愤怒的民众。



普京亮出手中端着的枪,对围拢这座大楼的民众恐吓道,“你们别想着冲进这里,你们会死在这里。”随后他和同事们又做了一个给枪解开保险栓的动作。


面对十几个全副武装的KGB人员,手无寸铁的千百名愤怒群众却也不敢再往前多跨一步。


一阵僵持后,人民悻悻离开,去冲击那些没有武装的苏联机关了。



多年后曾有人采访普京时问道,当时你为什么敢打开大门去面对外面的人民呢?他们有上千人,还如此愤怒,而你和同事也就只有十几支枪而已。


普京讲起这件事时颇为得意,他说当时如果不是主动开门去面对愤怒的东德人,等他们真的冲进大楼,愤怒完全爆发出来后,再多的恐吓也没有用了。毕竟自己这边也就十几支枪,而外面有上千东德人。


普京这话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 用恐吓的手段,将人民的愤怒压制在萌芽阶段,倘若人民的愤怒完全爆发出来的话,那再多的恐吓也不奏效了。


然而普京虽然讲这话时语气得意,但1989年12月5日那晚,对于人民起义的惊恐却永远烙印在普京心理。



1990年普京回到一个原来非常熟悉,而今却格外陌生的祖国。戈尔巴乔夫全面推行向西方开放的政策,苏联正轰轰烈烈的朝向民主社会转型。


摇滚乐,牛仔裤,自我意识,言论自由,这些西方的东西海啸般的冲击着俄罗斯大地,在俄罗斯全境,爆发出一场又一场的抗议示威游行,数百万人民要求民主和民族独立。


普京最害怕和恐惧的人民起义,此时每天都在他的眼前上演。他看见人民的愤怒,听到人民的诉求,可心理涌起更多的,是对这个曾经伟大祖国的悲哀。

最终人民取得了胜利。


苏联的红旗落下,俄罗斯联邦的国旗升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