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便宜了!平均降价63% ·  昨天  
数据法盟  ·  逮捕已停止!尹锡悦为啥这么难“抓” ·  2 天前  
数据法盟  ·  逮捕已停止!尹锡悦为啥这么难“抓”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2025最好的打开方式,就这四句话 ·  3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今起实施!弹性退休办法来了 ·  4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今起实施!弹性退休办法来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绣品“刺绣川农”刷爆朋友圈,“穿针引线”的居然是个男大学生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7 07:01

正文


白色的绣布,紧密地锁在15厘米的竹绷内,灵活的手指捏着细针上下翻飞,图书馆、“川农牛”、体育场、“麦立方”等一个个四川农业大学学子熟悉的场景,随着眼花缭乱的动作逐渐有了轮廓……一组历时3个月完成近半的“刺绣川农”系列作品刷爆朋友圈,而“穿针引线”的居然是个男同学。 

 

给师兄师姐的毕业礼  绣品中珍藏着美好回忆 


 “这么美的刺绣川农,原来是男生做的?”在四川农业大学的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下,一张张色彩跳跃、构图唯美的照片,让“路过”的川农学子和网友惊奇不已,纷纷忍不住留言评论:“请收下我的膝盖。”“重点:他是男生,作为一女生我感到很羞愧!”“我的天呐!打包带走,适合当毕业留念品,去创业吧少年!”“所以各位亲们,别只想着我们只能种田养猪啦!”……  


这组照片上,川农大园林专业大二男生朱家琦的刺绣作品,一针一线间透露着他对川农的熟悉和热爱。记者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见到了刚下课的朱家琦,一头圆寸、简单的T恤、略带腼腆的笑容,“今天同学截屏给我看,我才知道传遍了。”三个多月前,他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跟着老师学习刺绣,从不懂刺绣到绣得“像模像样”,让老师也惊喜不已。  


朱家琦说,眼看师兄师姐马上要毕业了,他就有了创作“刺绣川农”系列作品的念头,作为送给他们的毕业礼,“学校很美,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我们的回忆,都有绣下来的价值。不过大二课比较多,目前我只完成了五幅,还有四幅没完成。”  


同学赞叹“厉害了我的哥”


父亲却说“不务正业”  当这组烙印着川农大学子记忆的刺绣作品“横空出世”时,在校的同学和关注着川农大的校友们纷纷赞叹“厉害了我的哥”。但他最在意的父亲并不认可他成天和布料、针线打交道,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毕竟这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他喜欢就好。”通过电话,记者联系上朱家琦的爸爸朱强,对于儿子迷上学习刺绣,他不再像起初那么抵触。朱强解释,“我是做工程的,想着让他学园林专业,对以后的发展有帮助,他却爱上刺绣,这些不都是女孩子喜欢的事情吗?”尽管开始不理解甚至不认可,但透过妻子在朋友圈“晒”的儿子刺绣作品发现,亲戚朋友都在点赞,并没有人觉得男孩子做针线活丢人,“后来我的想法就开始转变了,课余时间静下心来刺绣总比沉迷打游戏好,对陶冶情趣、培养耐心以及以后做园林设计应该也会有帮助。”  


他的勤奋打动老师  最长一天绣了13个小时  


牟艳睿是川农大林学院的老师,擅长苗绣。在她的眼里,朱家琦对刺绣不仅热爱,而且有天赋,“这学期他才开始跟着我学习针法,第一次选择的习作是参照画家周春芽的油画作品《桃花》来进行创作,那段时间课少,他三四天就绣出来了。”周春芽的油画《桃花》,俏丽嫣然,盛开不败。牟艳睿说,作为朱家琦的第一幅刺绣习作,虽然完成速度、色彩搭配不错,但看着还是有些慌乱。  


“朱家琦小学三年级就在学习画画,素描、水粉、国画都有接触,学了七八年,已经有一些美学基础,所以学刺绣上手很快。”牟艳睿说,除了美术基础,朱家琦的勤奋才是最打动他的,“一幅‘刺绣川农’作品他最快两三周就绣出来了,平时没课他也会绣,最长时间的一次刺绣是绣那幅《桃花》,他从早上7点就开始绣,除开中午晚上吃饭,一直绣到晚上11点,差不多13个小时。”  


多才多艺会刺绣还会插花  


“川农系列”刺绣,朱家琦希望能够在这个学期完成,“正校门‘四川农业大学’几个字、银杏大道、第四教学楼前的花廊、食堂门口的彩虹阶梯都是绣下来的风景。”这个暑假,他还要去川农大雅安校区和都江堰校区选景。曾经因为喜欢泸沽湖,旅游回来后,就将风景绣在了短袖上,昨日刚下课的他,身上就穿着那件自己创作的“文化衫”。  


“可能会有人觉得我特别幼稚,但我觉得青年一代都很有创意,如果大家能够把创意倾注到传统艺术上,让传统艺术重新生根、发芽,开出更绚烂的花,真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今年3月,他创作的蜡染作品获得学校举办的首届校园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4月,他更是抽时间创作了两幅刺绣作品,参加了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虽然没有获奖但他并不气馁;上个月,朱家琦还获得了学校插花比赛一等奖。 


大家都在看


940万考生参加高考,教育部提醒考生注意这两点


从全国高考作文题看中国近40年变迁!那年高考,你的作文题是啥?


“人体排毒时刻表”疯传多年,背后的真相竟然是......

 


来源:成都晚报

记者:涂文全  

摄影:田宇

编辑:谷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