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虹膜
最专业的电影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湛江日报  ·  创新高!95.10亿元!湛江籍知名导演这样说…… ·  10 小时前  
湛江日报  ·  创新高!95.10亿元!湛江籍知名导演这样说…… ·  10 小时前  
春江潮起  ·  三岁,100亿! ·  17 小时前  
春江潮起  ·  三岁,100亿! ·  17 小时前  
乌鸦电影  ·  火了10年!春节档,你永远可以相信它… ·  2 天前  
安徽商报  ·  刚刚,100亿,全球第一! ·  2 天前  
安徽商报  ·  刚刚,100亿,全球第一! ·  2 天前  
Sir电影  ·  春节档还没结束,这戏就快砸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虹膜

9分!大年初一我看的这个

虹膜  · 公众号  · 电影  · 2025-01-29 20:29

正文

艾弗砷


1928年,罗纳德·诺克斯在《推理小说十诫》的最后一条写道,「故事中禁止有双胞胎的设计,除非一开始就告知读者」。

不久前完结的BBC情景推理喜剧《谜探路德维希》显然没有违背这条诫令,剧集一开始,观众便知道,这个剧集里有对双胞胎,而且探案故事的主角是双胞胎弟弟和他的嫂子。

这部剧目前在豆瓣获得了 8.8 的高分。


光是主角的设定,便引人遐想。双胞胎弟弟和嫂子,这个看起来便有些不伦暧昧的探案二人组,不夸张地说,算得上近几年探案组合中最有趣的一对。

近年的探案剧集中,不乏别出心裁的探案组合,《喜鹊谋杀案》的探案二人组是出版社编辑与已故的侦探小说作者,两人的合作跨越了真实与虚幻、文字与现实;《戴洛奇小镇》的纯女性喜剧探案三人组将性别置换后的反差效果玩出了多重花样;《探案拍档》的黑白配父女档探案组合也别具一格。


但像《谜探路德维希》这样,透着黄金时代英伦侦探的古早趣味,在矜持中自嘲自黑,提供即时的解迷乐趣,却不烧脑,让人毫无负担,佐餐下饭的,大概只此一部。



著名喜剧人大卫·米切尔饰演的约翰·泰勒是一位大龄单身宅男,痴迷字谜游戏,宅家之余,以笔名「路德维希」出版谜题书籍。他的双胞胎哥哥詹姆斯·泰勒是剑桥警察局的总督察。一天,詹姆斯的突然失踪打破了约翰平静的生活,他的嫂子露西请约翰帮忙探寻哥哥失踪背后的隐情。深度社恐的约翰不得不假扮成是自己的双胞胎哥哥,进入警察局进行调查,却误打误撞地卷入了其他案件的侦破。


《谜探路德维希》每一集嵌着一个独立案件,每个案件只占每集片长的三分之二左右,其余的时间,则是一点点揭开与哥哥詹姆斯失踪有关的隐情,并让悬念串联起整个故事。



每一集的短小案件,为观众提供即时的快感,而贯穿整季的迷案,也就是约翰的双胞胎哥哥的消失之谜,直到最后一集,仍未揭晓谜底。


《谜探路德维希》六集中的六个案件,分别对应着经典侦探故事的六个模式,首集是时间谜题,次集是共谋杀人,第三集是连环杀人,第四集是间接杀人,第五集是密室杀人,最后一集是凶器之谜。


《谜探路德维希》主角笔名与贝多芬同名,剧集通篇的配乐都化用贝多芬的古典音乐,并让其巧妙融入叙事,给这部探案喜剧罩上雅致的古典韵味。



《致爱丽丝》 是剧集的开场曲,《命运交响曲》被用来演绎第二集庄园里的追逐戏,紧张中带着莫名的喜感;第三集是个伤感的故事,忧郁的《月光奏鸣曲》的高潮恰逢指认凶手那一刻,五彩斑斓的光线神启般地透过彩色玻璃洒入教堂;第五集《科里奥兰纳斯序曲》响起时,约翰自己也成了科里奥兰纳斯似的人物,他已经无法毫发无伤地回到先前的生活。

而最后一集萦绕在《英雄》交响曲「令人费解的英雄」里:约翰也成了这样的英雄,冒着身陷囹圄的风险暴露身份,绞尽脑汁解救被诬陷的嫂子。


虽然案情简单,而且推理过程经不起推敲,但在气质上,情景喜剧《谜探路德维希》把握到了黄金时代侦探作品的内核。



那就是封闭孤立的罪案现场、个位数的嫌疑人所给人带来的安全感。


在一个图像监控和生物特征识别无处不在的时代,《谜探路德维希》像来自过去,仍采用古老的破案手法,只依靠数学和逻辑而非证据来破解疑案。


如同剧集片头画面展示的,《谜探路德维希》让复杂的世界变成了象棋棋盘和填字游戏的方格,让有限的棋子在有限的方格上遵循给定的规则,仅靠有限变量的排列组合来解释这个世界。



《谜探路德维希》默认所有嫌疑人的口供都是事实,指认出凶手后,罪犯很快伏诛,从不做任何纠缠,给观众带来破解难题的爽感,不留下任何让人困扰的现实细节。


这是个平滑而没有摩擦的世界,线索与答案均匀地分布在数学等式的两端,令人心安。


这样的世界恰恰是古典侦探小说构筑的世界。


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是体面的贵族趣味尚未消亡的时代。典型作品都远离现实的暴力,案件发生在古老庄园和度假胜地,受害者、谋杀和调查都是象征性的,社会稳定和恶有恶报是它隐含的信条。



二战后,依靠帝国的扩张和殖民地低廉成本维持特权阶层生活的时代不复存在,潮水退去后,阶层的品德只是一种繁荣时代的幻象,社会结构的稳定也成了一种奢望。黄金时代犯罪小说试图构筑的原始单纯的世界,在这样的时代中无法继续存在。


靠个人伸张正义的推理故事是旧时代的童话,是仅凭智力与社会共识便可无往不利的侠义故事,只可能出现在怀旧的虚构作品中。


侦探与均一化的民主理念保持着距离。侦探是老旧宇宙中温和的保守势力,每个案件的破解都像一次成功圆满的骑士行为,代表现有的秩序恢复如初。



同黄金时代的作品一样,《谜探路德维希》里的警察机构也是热心但愚蠢的,而多少与社会有些格格不入的侦探,是唯一智慧且冷静的人。

黄金时代的侦探小说中,位于社会下层的佣人极少是凶手,大多数凶手是秘书,是最有可能实现阶层僭越的人。侦探总能识破并扼杀他们的企图。


这些侦探经常不是与上层阶级关系密切,就是王室的远亲,他是来自过去的遗民,带着金黄色的光晕,有些不情愿地卷入这个平庸的世界,他不属于任何政府机构,独立于无效的分工和乏味的民主程序之外,依靠自己的思考一击致命。


这些正是《谜探路德维希》里误入警察局的业余「探长」约翰的设定。



如果说福尔摩斯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尼采式的超人,波洛的魅力在于他优雅的固执和笨拙中的细腻,那么,《谜探路德维希》里约翰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不油腻的中年宅男,一个单身社恐。


约翰仍用着二十年前的诺基亚手机,几十年没打过出租,不会停车入库,每集都在警局停车场换着造型违停。他对电脑一窍不通,遇到困难直接拔掉电源线。从贵族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宅在家中研究填字游戏的他,像是来自上一个时代的人。



他被迫告别独处,离开自己屋子,处处与身处的环境格格不入,身份和性格错配造成的反差效果营造了密集的笑点。


约翰被迫进入警察局时,背景音乐中贝多芬《第七交响曲》中的「葬礼进行曲」,更衬托着他的懵圈和不适。



社恐属性让他时时冒出出人意表的回答。第四集约翰排查线索,找到一个关键的电话号码,他却一直不吭气,直到被嫂子质问为什么不打那个电话,他才说,我不愿打,我不想跟人说话。

没错,相比起案情,《谜探路德维希》最吸引人的,还是双胞胎弟弟和嫂子这一对主人公。


两个人构成了《谜探路德维希》两个核心的喜剧设定,一是双胞胎兄弟的身份互换和身份错配的反差,二是双胞胎哥哥失踪后,双胞胎弟弟与嫂子同一屋檐下的尴尬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