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基本是按照监管要求走,对于逆周期资本暂无要求,部分银行内部会制定资本策略,个体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是以监管要求为主。
23年报披露数据的银行来看,各级资本充足率指标多数在下滑,总体上也和中国银行业的变动一致。
部分银行在23年表现不佳例如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贴地,细看资产和经营其实也存在不少问题,虽然规模是护城河但也要警惕资本不足的风险;中原银行合并第二年,但合并的经营成果一般,不良和关注高企,拨备较低,资本充足率比较紧张,对于未来的风险暴露可能有比较大的压力。江浙地区的中小银行,整体是小微驱动发展,顺周期的思路会比较强,外部环境不景气下更加容易出险,且息差基本都在收窄,基本面在弱化中,但从资本充足指标来说,安全边际还算是比较充足,整体的风险并不算高。甘肃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持续下滑,不良贷款率高企,贷款集中度连续三年超监管标准,3年以上逾期贷款同比高增,需警惕资本不足的风险。兰州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吊车尾,房地产敞口大,加之向零售业务转型没有成功,未来盈利的发展空间受限,补充30亿元二级资本之后短期内资本不足风险有所缓解。
进一步对24年有二永到期的银行进行赎回压力测试,除渤海银行之外,赎回压力都不算大。
总结来说,短期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压力还是来自于不良的暴露可能会产生冲击;但中长期的视角,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会持续的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需要关注一些弱区域的银行资本充足风险。
1. 资本充足率及一些资本策略
2. 2023银行资本充足率表现
3. 银行案例分析
3.1. 渤海银行——资本持续低位
3.2. 中原银行——合并后表现不佳
3.3. 江浙区域中小银行——小微驱动发展
3.4. 甘肃银行——贷款集中度超标
3.5. 兰州银行——违规事件频发、房地产敞口较大
4. 赎回压力测试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