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精彩书摘、文摘,好书推荐,心得分享。用指间的碎片时间,品读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与您一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曾国藩  ·  精于算计的人,大多有这3个特征,交往需谨慎! ·  21 小时前  
学习曾国藩  ·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就看这三个特征,很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新疆”之名从何而来?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公众号  ·  · 2024-11-21 12:36

正文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新疆”之名从何而来?

来源:道中华

正道专栏之㉔





众所周知,今天的新疆地区在古代被称为“西域”。 直到清朝乾隆时期重新统一西域之后,这一地区被称为“西域新疆”或“新疆”。 光绪十年(1884年)建立行省后,“新疆”才成为这一地区的正式名称。


“新疆”一名的含义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但绝不像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所说的,所谓“新征服的疆域”“新的殖民地”。


▲第六届世界媒体峰会10月14日上午在乌鲁木齐开幕。图为峰会期间,与会嘉宾和游客一起在乌鲁木齐大巴扎步行街观看歌舞演出。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为什么改称“西域”为“新疆”?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新疆”之名源于明代后期 ,最初与现在的新疆行政区域没有关系。


明神宗时,世袭了700多年的播州(今贵州遵义)杨氏土司发动叛乱,朝廷命贵州巡抚郭子章主持平叛。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播州之乱平定。明朝决定在播州地区实施 改土归流 ,设立遵义府(府治在今贵州省遵义市)和平越府(府治在今贵州省福泉市)二府。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的海龙屯土司遗址,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图片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郭子章在《开平越新疆 疏》 中认为,遵照万历皇帝旨意,播州之乱被平定后,应当“牵累的都免穷治,流移的招他复业,还与优加赈恤,以安新定地方”。上疏中所说的“新疆”,显然是指明朝新设立的行政区遵义府和平越府。


1644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由此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进程。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往往把那些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并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地区,都称为“新疆”。


在清代文献中,这样的“新疆”共有5处:云南乌蒙府(今云南昭通、永善一带);贵州的古州(今贵州榕江县)、安顺(今贵州安顺市)、镇宁(今贵州镇宁县一带);湖南西部地区(今湖南吉首、凤凰、龙山、桑植等地);四川的大小金川(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金川县一带);西北地区此前被称为“西域”的地方。


这5处过去都是由土司或地方割据势力统治的地方。 清朝将它们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并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全面反映了清乾隆时期,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及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重大战争场面,为纪念西域作战的庆功图。(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在西北,清朝于1755—1759年间先后平定了准噶尔势力和阿睦尔撒纳叛乱、大小和卓叛乱。在皇帝谕旨和大臣奏折中,都把这一地区称为“西域”“新疆”,或并称“西域新疆”。


嘉庆年间,当时派遣到新疆戍边的祁韵士曾撰写成系统记述新疆情况的《西陲总统事略》十二卷、《西陲要略》一卷等书。


徐松遣戍新疆后,又奉伊犁将军松筠之命在祁韵士等人著作基础上考证补充,写成《伊犁总统事略》。


▲《钦定新疆识略》卷首一卷。(图片来源:雅昌艺术网)


道光皇帝通览全书,赐书名为《新疆识略》,并亲自作序。 这是清朝统治者开始正式用“新疆”作为地名来代替“西域”一词。


此后,“新疆”更多地指过去的“西域”,而以上提到的其他地区逐渐不再被称为“新疆”。


从《新疆识略》的书名及其内容来看,此时“新疆”的含义,仍然是沿袭了雍正、乾隆时期所使用的“新安定地区”“新统一疆域”等意蕴。


“新疆”一词含义的演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