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作为投资人、从业者还是观察员,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都不想再为行业“泼点冷水”,但现实是行业确实遇到了比较大的系统性困难。引用一位仪器公司董事长的话:“从业二十多年来,我们没有遇到过如此严峻与复杂的情况”。
从2023年9月至今,我跟合伙人钟总一起拜访和交流了至少100家科学仪器公司和近百家投融资机构,真实地感受了行业的冷暖。今天我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把这段时间的交流拜访的内容和观点与大家分享。
从整体来看,我们拜访的大部分国产仪器公司在2024年Q1、Q2出现了罕见的业绩下滑,幅度为5%~15%。部分外企在中国市场的下滑幅度更大。之所以说罕见,是因为从我们入行开始,极少见到全行业、全品类的业绩下滑。
科学仪器作为一种工具,其“多品类、多应用”的属性决定了行业的相对稳定性,即使部分应用由于下游行业的变化造成需求增减,很少影响整个上游制造端,唯一的可能就是整个经济生产活动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为了避免被“404”,我们不在本文过多阐述。
从局部来看,
生物工艺、新药研发、生命科学研究
等行业受影响幅度最大,平均达到15%~20%;理化分析测试等成熟行业需求基本保持平稳;材料、半导体检测设备等需求稳中有升,
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
。
与生物制药、生命科学相关的科学仪器需求下滑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一是美元加息、中美贸易关系恶化导致下游投资减少的资金因素;二是生物法案、韩美日印欧生物制药联盟成立导致的政策因素;三是过去三年疫情行业过热导致的产能出清因素;四是地方财政资金紧张导致科研投入趋缓的财政因素……多重因素导致行业出现急转行情。
从国产、进口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看,
国产科学仪器的降幅相对较小
,进口品牌的降幅比国产仪器大。目前中国分析仪器市场基本上以外资企业为主,从市场格局角度看,
部分国产仪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相对上升趋势。
我们判断国产仪器的部分品类的市场占有率上升的原因:一是社会资金面整体偏紧,消费群体回归理性,逐渐接受性价比高、性能稳定的国产科学仪器,对性能冗余、价格高昂的进口品牌需求降低;二是政策鼓励采购国产科学仪器;三是过去几年科学仪器公司融资环境宽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应用拓展,叠加疫情期间产业链成熟速度较快,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性提升明显。
随着行业需求发生变化,客户
盲目的追求极限指标、追求超高通量、追求超多功能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
。从业企业逐渐将精力转向研发制造
功能相对聚焦、性能稳定可靠、具备实用自动化功能
的仪器,企业研发过程中更注重产品的成本和商业化可能性。
交叉学科的融合正在加速行业的变化,尤其是
人工智能算法
在光谱数据分析、图像分析等领域的贡献以及
半导体相关技术
在仪器领域的应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为传统的“湿实验”提出了新的进化方向。
2024年以来,海外市场成了仪器公司的必争之地,大家都在想尽办法出海。
从品类来看,
通用小型科学仪器、实验室基础设备的出海进程较快
,分析仪器相对较慢,原因在于小型仪器售后服务少、应用支持简单、产品技术相对成熟,海外客户接受度高,而分析仪器受到法规监管、体系制约以及售后/应用等条件的制约,客户接受过程较长;
从市场来看
,
欧美市场环境复苏明显
,但它们对产品品质、品牌要求高,价格敏感性相对较低,又夹杂贸易摩擦因素,国产品类想在欧美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挑战依旧很大;
东南亚、印度等市场
承接了一部分中国产业的转移,科学仪器需求呈现上升趋势,有望成为新的重要增长点;
俄罗斯市场
在高端科学仪器方面,对国产仪器的需求明显提升,整体解决方案倍受欢迎,部分国内龙头公司获得较多订单。
拉美、非洲
等区域对廉价科学仪器的需求也呈现上升趋势。
从企业来看,较早在海外拥有稳定贸易商的公司在这波出海热潮中优先受益;其次是这些年为海外品牌做OEM代工的企业,由于品控要求高,产品质量稳定,出海受益明显;部分专注线上贸易的平台型企业,通过国内找货源、独立品牌经营的方式获得了较高的增长。
行业变化推动企业经营重心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1)从
盲目扩品到聚焦主业
。
过去几年是科学仪器行业投融资、上市较为集中的年份,部分企业将重心放在大规模扩充产品品类上,导致研发费用、管理费用高企。随着市场逐渐回归冷静,企业通过裁员、砍管线等模式收缩战线,聚焦主要产品;
(2)从粗放管理到精细化运营。
过去几年高毛利的产品特点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很多企业赚得多、花得也多,随着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毛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开始逐步意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科学仪器行业投资趋于冷静,表现为:
(1)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认真研究科学仪器行业,将科学仪器从广义的“先进制造”、“生命科学”、“医疗器械”组中
独立
出来,行业研究的专业度和深度正在得到提升;
(2)
产业资本、国有资本
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关注度明显上升;
(3)
实验室自动化
、质谱、色谱等大品类投资活动
趋于理性
,多数在等待行业格局明朗以及业绩兑现;一级市场的投资从投“早”、“新”、“硬”的科技型企业,逐渐过渡到投稳健经营、持续发展、多元扩张的管理型企业,从钟爱爆发式成长的机遇型项目逐渐过渡到持续分红回报的现金流项目,投资的时间变得更长、投资金额变得更大、退出途径更加多样;
(4)科学仪器投资更关注
团队组合
,单纯的技术人员创业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机构开始重视被投企业的产品化能力、商业化能力和管理能力,对项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5)
并购基金
的模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部分头部基金、国有大型产业集团开始组建面向科学仪器行业的并购投资基金,希望在资产价格底部完成行业整合重塑。
(1)关注美国降息周期的到来。
为了降低通胀,美国一直将利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而影响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