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6-22日,远近社会创新实践营在福建嵩口古镇成功完成了一周的在地实践、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并运用到古镇的创新活化中,在48小时共创期间,基于本地情况,进行了产业、产品和服务风方面的设计,获得本地团队和政府官员的一致好评,再次证明,通过正确的引导,青年人可以为社会议题做出切实有效的创变。
本期实践营导师是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南伊利诺伊州设计学院硕导黄涛老师,她从导师的视角和专业领域,分享了本次实践营给她带来的感悟:
『导师』
黄涛
可持续设计专家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研究博士
可持续性工业设计专家 | LEED 绿色认证专家
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设计系硕导
芝加哥Resilient Design Studio创办人、设计总监
国际设计研究协会Design Research Society成员
7月16日到22日,我和1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美女们,在福建嵩口镇参加了由两位远近团队Willa和咸鱼领军的“古镇活化”设计营。对于我们中间的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到嵩口,做古镇活化的项目也是头一遭,不过我们很幸运,有已经驻地三年的台湾打开联合团队的“巨人肩膀”来提供足够的支持,大大提高了我们调研的质量,也让我们最后48个小时的Making更接地气。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交出了超出我预想的满意答卷,作为老师的我觉得非常高兴。
尽管古镇活化的经验不足,样本很少,但是经过几天的沉淀,这次活动的确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此行的前后,我还去了福建泉州岵山镇、湘西凤凰古城和湖南郴州坳上古村(这是三个截然不同的镇子),加上自己在美国中西部农村的生活体验,总结几点和大家分享,希望抛砖引玉,引发更多思考。
我在参加7月初的“同济-西建大生态智慧论坛”的时候写的论文里,就提到了一些中美农村都存在的普遍问题,欠发达地区土地贫瘠或难以大面积耕种、地貌复杂、地质条件独特等,在农业产业化机械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受制于地理条件,面临着诸多困境,比如人口流失引发的地方财政恶化、整体经济下行、基础设施落后薄弱等,严重制约这些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意识到,农村的许多资源都存在着不可交易、不可运输的非商品性,比如高质量的空气、低犯罪率、山林野地等,世界上好山好水好清静的地方非常多,如果自然资源又不属于十分独特的,那么旅游价值不高,因此不能为本地人民带来财富,必须另辟蹊径,开发新的商业模式。
同时我也明白,不是每个古镇都要开发成凤凰那样的“主题公园”,那可能只存留了古镇的形式,而把魂魄丢了。
不是每个古镇都值得拯救,这个观点听起来颇有点让人诧异,甚至有些离经叛道。其实,二十年前,我在就读的北京理工大学第一次听到了庄虹老师的类似观点,他说,北京四合院已经不适合现代人的家庭方式,保护几个有代表性的作为博物馆就够了,剩下的完全可以拆除给新的城市让路。
设计营一开始我就请同学们思考:做什么?怎么做?结束的时候我再提到了这两个问题。
这其实是我多年教学积累的观点:
人的一生,最大的资源不是天赋和家庭背景,而是时间。怎样使用我们的时间,才是最需要我们考虑的事情
。所以,“做什么”问的正是你想要如何使用你的时间去做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国家也是一样的,资源和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古镇应该由其蜕变甚至消亡。
我认为,一个古镇存在千年,必然有其独特之处,首先,它必须处于交通要道甚至为枢纽;其次,它必须有独特的文化,使得本地人有归属感,有保护的意愿,外地人觉得有意思;其三,它必须有独特的物产。
而这三点,嵩口都具备:作为古时的渡口,两年后高速公路就将在此通过,周边大城市甚至海外到达此处变得更方便,用美国人惯常说的就是in the path of development;当地的物质遗产如大厝(风火墙、鹤形路等),是别处不易见到的建筑形式,并且有竹编等非物质遗产手工艺存留至今;当地出产李果、笋干、李菇、霹雳果等,都具备一定的独特性。
但是,嵩口这样的城镇也要清醒的意识到,嵩口的传统手工艺除了线面的制造以外,并非本地独有,而且竹艺、木工等因为材料低廉,只有依靠现代设计才可以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和收藏价值。本地的文化不属于少数民族,不具有很高的神秘性,引不起外人的“偷窥”欲望。物产又不属于特别大众的东西,现象级的爆款需要大资本的推广投入。
所以,设计的主导方针是:找到独特性才有生存的希望。
设计营的同学们找到了三个嵩口的独特可能性,即大城市的养老院、大樟溪亲水的休闲建筑、推广本地物产的竹编包装,眼光锐利,虽然个个都需要巨大的投资,但是思路正确,相信必将引来伯乐。
无论怎么设计,化繁为简的用户体验是最终的目标。我们设计要基于农村人口的特点,开发易用、易懂、具有预见性的服务系统,不过分依赖高科技和智能移动设备,指导种植,促进销售。这样的系统也可以为城市人群使用,特别是兼职农民,急切需要这样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组,手工本地手信包装与营销设计
立足本地文化的商业推广也是设计的方向,“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基于人口减少的现实,边缘农业系统的农产品必须开发中高端用户群体。但农村地区的产品缺乏品牌,商业推广和公关能力差,即使有互联网渠道也鲜有利用,导致即使当地创业成本不高,成功的企业却寥寥,这是设计师可以很快介入的一个领域。
△建筑组设计的水上凉亭,用本地竹材和闲置竹筏制作,促进亲水互动
最高的目标则是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我们不仅要把产品送出去,还要把消费者引进来。多年实践表明,产品和体验单一的农场创造不了很高的经济价值,融入农业旅游、生态实践、环保教育、早幼教育等的新型农场商业模式值得更深入的探讨(大喜村的生态基地就是这样的模式)。振兴这些地区的农业及与之相依赖的区域经济需要创造性地开展适合本地环境、具有区域特色、造福本地居民的“边缘农业系统工程”,包括小规模有机农业、朴门农艺、垂直农业、森林农业等。
△服务组设计的养老社区整体规划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希望我们能将这次学到的经验应用到下次的项目中去。谢谢远近团队,谢谢13位美女同学,你们中间会出现许多影响未来的大人物,世界啊,拭目以待吧。
文字:黄涛
编辑:小兔,责编:willa
图片:远近、伍仁、图图、安缘、小璞、雪儿、arthur、荃月、77、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