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医生
每天看专业医生写的健康科普,还能随时免费查疾病、查药品、查医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生活研究所  ·  双 11 洗脸巾别乱买,看错一个字就多花了冤枉钱! ·  5 天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玫瑰痤疮能彻底治好吗? ·  1 周前  
丁香医生  ·  让疤痕变淡的好东西!怎么还有人不知道啊 ·  5 天前  
任之堂  ·  小儿抽动症与多动症6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医生

朋友圈「健康食品」的五大宣传陷阱,你中招了吗?

丁香医生  · 公众号  · 养生  · 2016-11-11 12:04

正文



每个人都希望吃到对健康有益的高质量食品,不少商家也就借此心理,如大家所愿地提供各种「健康食品」,赚个盆满钵满。


当看到朋友圈里转发的微商广告帖时,我都默默替各位的钱包着急——「忽悠,你接着忽悠」。


忽悠一:富含人体必需的物质


维持人体正常运转,需要许多物质,但「人体必需」跟「需要补充」是两码事。


有些物质必须要人体自己产生才有用,吃进来的并没有用,比如胶原蛋白和各种酶(即「酵素」)。


有些物质,只要能正常吃喝就不会缺乏,比如脂肪、碳水化合物、磷、氯、钠等等。


某种食物含有多少「人体必需的物质」,并不能证明它多有用,只是营造出了一种听上去很美好的样子。


忽悠二:含有 XX 种营养成分


这是句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宣传口号——任何一种食物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人体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多种营养,每一种成分又有各自适当的需求量。对于健康人来说,均衡的膳食就基本能保证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了。


所谓优质食物,是指它能高效地提供某几种机体需求量大或容易缺乏的营养成分(比如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等),而附带的需要限制摄入的营养成分却比较少(比如脂肪和糖)。


简单地说「含有 XX 种维生素、XX 种矿物质等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只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一块猪肉、一杯果汁,甚至一把野草,也一样可以堂而皇之地跟你推荐说:这也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


忽悠三:XX 成分含量比其它高 XX 倍


上面的图片是一种典型的例子。


诸如此类的还有,「玫瑰盐的含铁量是普通盐的几十倍」「螺旋藻的蛋白含量是牛奶的二十多倍」。然而真相是——

普通盐中几乎不含有铁元素,玫瑰盐中只要有一点点铁,自然就会比普通盐高出很多倍;


牛奶光是水分就占了百分之八十多,拿脱水的螺旋藻和牛奶比,螺旋藻的蛋白量当然会多很多。


但是任何不考虑「吃多少」而直接说「好很多」的宣传,都是「耍流氓」。


玫瑰盐的铁含量再高,我们每天只能吃几克盐(相当于一个啤酒盖儿),想要借助盐补充铁,先会把自己咸死。


螺旋藻中的蛋白含量虽然高,但螺旋藻可是按克计价的。我们来算算看,为了获得每日所需蛋白质,你得吃多少,花多少钱?相比之下,每天喝上几百克牛奶,也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所以牛奶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而螺旋藻不是。


当我们谈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时候,一定要把正常食用量,以及所含的量占每日需求量的比例考虑在内,否则说出花来,也没有实际意义。


忽悠四:XX 大学研究发现


且不说这些大学是否真的有发表关于这些内容的科研论文,也不说这些研究成果是否被误读。


即使真有其事,任何一种食品或者食品成分的健康功效,都要经过多年、大量、各角度、多机构的研究,才能形成共识被认可。


「XX 大学」的研究发现,常常只是在特定条件、特定体系中的初步研究,有科研价值,但也通常并不足以得出可以推广的价值。


也就是说,大家若轻信某一个大学发表的研究,而忽略他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后续证明,就会落入赚钱心切的商家的陷阱。


有时候,也真替这些研究团队冤得慌,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夸大、歪曲解读,莫名其妙为商家「背书」,成全了那些并非真正有效的产品。


忽悠五:真伪健康概念混着说

酸碱性体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防癌抗癌……这些概念念着拗口,读着好像「高大上」,听起来亦真亦假。这都是商人的伎俩啊!每每遇到大力鼓吹这些概念的「健康产品」,都需要大家格外注意。


1. 酸碱性体质是一个伪科学的概念。


根据代谢产物的酸碱性,确实可以把食物分出「酸性」「碱性」来。不过这种区分没有什么意义,不管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在正常饮食范围内都不会对血液的酸碱性产生影响。



2. 氧化应激与衰老之间的关系,现有的研究并不透彻。


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产品抗氧化美容护肤抗衰老」,是不是太草率了点啊?比如这一阵子引发人们大打出手的黑枸杞,就已经被证明,并没有那么神奇的功效。


3. 并没有真正的「抗癌食品」


通常,并不是说吃了抗癌食品就能避免癌症,更不是吃了它就能治疗癌症。它是指:长期食用足够的量,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会低一些。


实际上,目前所说的那些「抗癌食物」,并没有其它过硬的证据支持。


严谨的科学机构是不会推荐某种特定的「抗癌食品」,而是把那些所谓的「抗癌食品」作为全面食谱的组成部分。


如上,先利用专业术语把消费者砸懵,再歪曲一些科学概念接着忽悠,是商家们的又一惯用伎俩。


当看到一种「神奇得无法不心动」的产品,先冷静一下,再去看看有没有权威机构或者独立科普的介绍——如果没有,捂紧自己的钱包。



哪些「健康食品」并不健康?


哪些「保健食材」并不保健?


关注健康头条


看看你是不是还被蒙在鼓里



责任编辑:倪佳骅

图片来源:gratisography / 丁当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