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记忆承载3
记忆承载的第三个号,像说相声一样说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马斯克:关闭美国之音 ·  昨天  
新闻广角  ·  多家车企官宣:接入DeepSeek ·  昨天  
新闻广角  ·  王濛怒斥韩国选手推搡林孝埈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墨西哥客车与货车相撞起火!至少30人遇难 ·  2 天前  
新闻广角  ·  哪吒2进入全球票房TOP50 唯一非好莱坞影片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记忆承载3

有人想借鉴我的买房思路

记忆承载3  · 公众号  ·  · 2024-05-31 11:56

正文

有读者问了我一个问题,就是他想要参考我当年买房时的思路。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情况, 我们可以研究一个人,但是我们没法照抄一个人。

20多年前,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巴菲特,那时媒体上也很流行巴菲特,大家讨论的都是如何抄巴菲特作业。

但我就觉得研究巴菲特背后的每一个细节,对我的决策更有帮助,而不是指望抄。

所以我那时候花了很多心思,去把他背后的那一切弄清楚,当完整的信息浮出水面,我觉得对我的参考价值,远远超过什么抄作业。

既然有人问到这个问题,我不妨把我曾经有过的完整思路,分享出来。

这个话题从什么开始呢?从一次对话。

我最后一次买房的时候,和中介之间的对话。

那次是去他们店里签合同,他下楼来接我,闲聊了几句,提到了他们店所在的那个楼盘。

他跟我讲,他们那个楼盘,当初08年开盘的时候,只要3万多一平米,言外之意, 假使当时我投资 一套,是很划算的。

然后我就笑了,我说,08年的时候,我的全部可投资资金,一共只有3万块。

如果房子可以只买一平米,我哪怕五倍杠杆买一平米,放到今天是多少钱?几十万?

我今天来签字,来全款买的这套别墅的钱,就来自于当年那3万里面的一小部分。

你说我会不会当年把那3万换成一平米呢?

所以我对房产的观点很简单,两点。

第一、它是一个消费品。

消费品的意思是说,你总得有地方住,理论上讲可以租房结婚,实际上很困难,因为婚育之后,你有很多私人物品,搬家没那么方便。

所以我当年为什么只有3万块的可投资资金?

因为我也要生活的呀,我也要买房买车,也要旅游,我也有老婆孩子。

所以对一个刚毕业不久,又已婚已育的年轻人,除掉一切生活所需,你还能够拿出来的,对家庭生活毫无影响的,可投资的资金,本来就很少。

第二、它是一个守护财富很好的工具。

那么有人就会好奇,后面几年呢?

有没有想过停止交易,去投资房地产?

没有。

我讲过一个很简单的决策模型,决策不是某一天发生的,实际上是每一天。

你加入了一家尚未上市的公司,干了十年,然后上市了,分钱了,发财了。

这是某一天的决策么?

不是的,这是每一天的决策。

实际上你在职的每一天都会思考,我是要留下,还是要离开。

最容易留下的是什么人?

是每天都觉得留下更划算的人。

如果你在这家公司拿1万,外面有人给你开5万,你会不会想着放弃遥遥无期的期权,加薪跳槽?

很可能会。

但是你在这家公司拿5万,外面顶多给你开2万,你会不会放弃遥遥无期的期权,降薪跳槽?

大概率不会。

我就是后者,因为我的投资收入是每天都跑赢房价的,你注意,是每天,不是某个周期之后。

你比较两个长期品种是很难的。

你该嫁给张三,还是李四?嫁给张三,回头李四成了总统,选择李四,回头张三成了总统?

为什么这个选择难?因为要等好多年后,才能知道结果,才能知道谁是总统。

但我当时是做日内交易的,好比我每天的收益是3%,你房价再涨,不会每天3%的。

第一天,我的收益已经到账了,我是日内交易呀,天天结算。

而房价,那是浮盈。

如果我第一天跑赢你,第二天跑赢你,到了第十天,你第十日单日跑赢了我,但是我前十日的累积依然跑赢你。

那你说我会怎么选择?我当然选择不挪窝。

十天又十天,十天又十天,随着差距越拉越大,我是不可能选择你的。

人只有低薪等上市等不起,高薪等上市,拿着整个市场给的最高薪,等上市,是没理由挪窝的。

所以你让我来看待房地产这个品种,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它最大的缺点,反过来,它最大的缺点,也是它最大的优点。

是什么?

是流动性不好。

对于一个职业投资人来讲,没有什么比拿钱更容易的。

钱就是你的枪嘛,你不会玩枪咋可能打仗呢?

所以你不可能说你拿不惯枪,你摸着钱,就像左手摸右手。

可是换个人,就未必如此了。

你比如我太太,她虽然岁数和我一样大,但是她拿不住钱的。

我印象中,她卡里的钱,从来没有超过200万,就是我发现她这人有个毛病。

手松。

她不需要很多钱,只要超过100万,就会飘。

就会逢同事就讲,有需要借钱么?有需要跟我讲,我有,我借给你。

或者看见这个也想投一下,看见那个也想买一下,不管自己了解不了解。

起初我以为只有她一个人是这样的,后来我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你根本就不适合管钱。

钱的流动性是很高的,它随时可以变成任何东西,这么高的流动性在你手里,很快就会被你变成一堆你也不熟悉的事物。

比如同事们的借条,比如某支自己不懂的股票,比如P2P,比如钻石奢侈品之类。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

你隔10年去看,那笔钱你拿不住,因为流动性太高了,我给你套房子,反而能留住。

因为房子的流动性太差,卖起来周期太长,急卖又卖不上价,你反而可能最后留下了。

当然,这个前提是要好房子,核心城市,核心地段,高产品力的房子。

俗称得是供小于需的,一旦供大于需,那就是工业品了。

所以我对房子的观点已经跃然纸上了,首先它是消费品,就像车子一样,你需要,其次它是很好的财富守护工具, 如果你要换人的话。

俗称天底下没有最好的马,只有适合的马。

赵高是不是忠臣,能臣?当然是,前提是在秦始皇手里。

但如果要换个主人,那就只能把赵高杀了,换个新主子能驾驭得了的,哪怕庸才一些也无妨。

房地产就是这么一种财富守护工具,你说它有多骏马,谈不上,它就是头骡子,胜在不择人,谁都能骑。

这里 你要注意,财富守护工具不意味着它不会跌,你说你买了一套2000万的房子送给你老婆,它一定会变成4000万么?

不一定的,它也许会跌到1000万。

但即便如此,它依然守护了财富,因为你直接给你太太2000万,也许不出2年,就一分钱都不剩了,现在能给你剩下1000万,不是守护住了财富么?

至于你要赚钱,那就是另一件事了。

赚钱和什么东西无关,和你熟不熟悉你要做的这件事有关。

如果你要了解房地产,那么你首先要熟悉市场结构。

中金财富报告2023的披露,中国总的私有财富是440万亿,93.76%的人口占据其中7%,人均2.2万,5.91%的人口占据其中25.6%,人均132万,0.33%的人口占据其中67.4%,人均6304万。

如果你把上面这三种人看作ABC,那么房子也一样,也分ABC。

你觉得A男会娶B房么?或者C男能娶得到A房么?

所以你要做一个买家,很简单,先换位思考,站在卖家的角度,你去做几天市场调研,把不同类型的房产对应的不同类型的客户的供需搞清楚,就行了呀。

一个亿的房产要验资,5000万的又不要,不要验资你就去看看嘛,看看又不花钱。

你从50万的房子一路看到5000万的房子,把市场的供需摸一摸。

对你有什么坏处呢?没有吧。

你去超市里买个鸡蛋,恨不得研究是哪只母鸡生的,怎么到了决策这么大宗的交易的时候,就不肯下功夫了呢?

你但凡花点心思,把你买鸡蛋的功夫用在市场调研上,你很快就会发现,如同北京折叠一样,这个世界是分成三个部分的。

0.33%,5.91%,93.76%,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市场,这三个市场里的供需,大家的购买潜力,完全不同。

三个市场全部调研完,你再说,你要做哪个市场。

到那个时候你心里就非常有底气,你所在城市,你所关注的板块的市场供需一清二楚,因为你已经拿出了买鸡蛋的功夫。

有人肯定会问,调研了市场,用不上怎么办?

这种问题,归根结底,是思维模式的差别。

商人的思维模式和农民工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

老板的思维模式和打工人的思维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商人递一百次名片,递之前,他已经知道九十九次对面这个人,都不会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反之,农民工每次打灰,都必然得到一捅水泥。

老板做生意,有亏有赚,打工人每天上班都必然领取工资。

所以答案很简单,你要成为什么?

投资,打仗,做决策,当老板,经商,本质上是一回事。

撅着屁股打灰,送快递,本质上也是一回事。

这是两套系统,平行不交叉的系统。

没有人能够拿着撅着屁股打灰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