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普奔!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终于有了法律保护伞:泄露他人信息获利5000元可判3年!
太振奋人心了,对待不法分子,就该举起尚方宝剑!!用《大宅门》里白景琦的话来说便是,“杀他个干干净净!!”
刚买了房,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刚买了车,保险公司的电话就跟过来了……
刚生了孩子,就有人问你做不做胎毛笔……
在当下,属于隐私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有人甚至把大数据分析看做是切入隐私的重要触角。
隐私裸奔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的支配权从此被暴露了一部分。然而,更糟糕的不是这个,而是我们对互联网隐私的泄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并坐视私人权利被剥夺。
好在从今天起,法律为你撑腰,你的个人隐私终于可以穿上防弹衣了。
最高法、最高检正式出台司法解释,从今年6月1日起,有以下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个人信息行为的,即可入罪。
1、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2、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
3、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500条以上的;
4、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等。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重拳之下,但愿我们的个人隐私果真有了安全感,妥妥的!!
近日,北京的田先生收到一份标注“重要文件”的“货到付款”快递,以为是公司发的,没多想便签收了,打开包裹发现“商品”竟是几张废纸。
田先生给发件人打电话,却一直联系不上。再查询快递单号,发现单子上的寄件地址为北京朝阳,实际却是从湖南岳麓发出,这才意识到遭遇了“到付”快递诈骗。
无独有偶,北京的赵女士也有过类似经历。未网购的她却收到了标注着“化妆品”的到付快递,签收后发现是劣质商品;她向发件人讨说法,对方电话却一直占线。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你属于隐私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甚至被买卖了。
别生气,至今为止,你泄露出的这些信息,还只是小儿科,更牛掰的还在下面。
你所有的隐私信息,包括开房记录、名下资产、乘坐航班,甚至网吧上网记录信息,只要有人付钱,就可以轻易被查到。
这是否让你不寒而栗?还有,四大银行存款记录,手机实时定位,手机通话记录,他们也都能查到,而且声称7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
以前就爆出过很多在网上买个人信息的消息,但这次事实却更加让人不寒而栗,竟然有第三方软件为这样的服务提供担保,整个交易已跃升到了“平台化”的地步。
任何一人的开房记录、个人名下房车资产,持有的各类证件、证书复印件,甚至即时手机定位,只要肯花钱,在网络另一端的服务商就会全数提供,并声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24小时服务”。
网上搜到一家名叫“××商贸”的服务商,只需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查询包括开房记录、列车记录、航班记录等11个项目在内的材料。
这一“全套服务”,收费仅850元。
该平台查询户籍所在省的开房记录,价格是200元,查询全国范围内的开房记录,价格则是300元。
根据提供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对方发来开房记录的整体截图,还单发了一张最后一次开房的记录截图。
截图显示,最早一次开房是在某年8月10日21时48分,入住宾馆是某市新城区某宾馆,房号为310房间,并可查到同住人员。
而最后一次开房的记录截图是一张蓝底图片,每一次开房记录,都可把入住时间精确到了×时×分×秒。
通话记录查询仅可查询联通手机号码的通话记录,价格为1500元,定位价格是600元。平台表示,还可查询四大银行的存款余额,每查一个银行是600元,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查询,但查询结果要两天后才能给出。
如果你想查一下其手机定位情况,查询时间为半小时,收费是600元。内含地图、经纬度信息(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你可以发现与手机号所在的位置完全一致。
只需提供一项准确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码或身份证号。
(1)查询“身份证大轨迹”包括开房记录、犯罪记录、租房记录、银行记录等11个项目。
(2)定位服务声称可找到任何人当前位置。
当你使用身份证、手机、社交网络的时候,你是否有过惊悚?在互联网日益与生活融合的今天,我们在大众面前还有私人空间可言?
在有心人的眼里,我们所谓的谨小慎微其实就是一个笑话,我们的安全意识简直可笑至极。现如今,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随意买卖他人行踪,这种冷箭你如何去防?
过去我们常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但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强,互联网上到处印刻着生活的痕迹,个人隐私泄露的危险大大增加。
大数据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如果免费检测基因的公司拿到了个人的健康隐私数据,就能精准地推销医药产品,建立点对点的商业模式,这对公司是一个黄金时代。
但如果大数据被污染了,也就是说,数据被人为操纵或注入虚假信息,据此作出的判断就会误导人们。
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挑战,是对用户隐私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可以不断采集数据,当看起来是碎片的数据汇总起来,“每个人就变成了透明人,每个人在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
只有强化对公民个人隐私、私有财产的保护,所谓中产阶级的焦虑,才会进一步减少,中国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从这个角度说,国家严惩买卖个人信息、保护公民隐私,也说明我们中国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在大踏步地进步!
最后,让我们学习以下10点,让自己个人信息穿上“铠甲”!1、收到快递后将订单撕掉,重要信息划掉。
2、不要随意填写街头调查表、访问表。
3、个人密码要定期更换,不要很多账号使用同一密码,切忌密码过于简单。
4、换手机前,解绑各类账户及银行卡绑定。
5、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不乱晒。
6、公共wifi、公共手机充电桩,谨慎用。
7、网上测试小心有诈,不随意输入名字、生日等信息。
8、不下载无安全检测的应用APP。
9、不扫描无法确认安全性的二维码。
10、关注网络安全相关新闻,看到网站发生信息泄密,及时修改自己的密码。
整理/赵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