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物图》蟋蟀
在何其芳早期诗集《预言》的恍惚迷离中,上面这首《秋天》最显得浑成而圆润。本来,“异性情结”和“异国情调”从气质上影响了何其芳的文体,使他的诗近于阴性的“词”和欧化的“译”。但这首《秋天》却不然。拟人化的秋天可以栖息,可以游戏,也可以做梦,诗思已经很巧。镰刀“饱食过稻香”,笛孔“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表达更新颖别致。诗人的感觉敏锐而丰富。每一句全都非常讲究视觉效果,设色鲜明,构图简洁,线条老练,如吴昌硕和齐白石的画。“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都讲究形的清晰,影的精细。但强调视觉的同时,也倚重听觉,如丁丁的伐木声、蟋蟀声、笛声,贯穿了三个诗节。连嗅觉也渗透进来,如稻香和瓜果的清香。而每一节都似乎不经意地各用上一个“满”字,“满披着”“满载着”“满流着”,使诗中意象愈发显得饱满。加上肥硕的瓜果、圆圆的网,真正写活了秋天的圆满结实。对于喜欢削减具体要素、思想空灵得并不归落于实地的何其芳来说,这种“实”和“满”的笔法并不常见。
与外文系出身的戴望舒、卞之琳相比,何其芳援引的资源更多出自古典。从句法上看,他的诗基本上一行就是一句,很少跨行,而跨行是典型的西化的标志。唯一的倒装是“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但比起我们讨论过的闻一多和卞之琳的欧化长句,毕竟简单。从意象上看,这首诗也有深远的古典背景。比如,“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丁丁”(zhēng zhēng)即来自杜甫的《题张氏隐居》:“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的句子。更突出的是“牛背上的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