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致命弱点》一文中,他将自己的工作重点总结为三点:“一、在国内介绍和推广历史社会学研究,在西方与各国顶尖学者展开对话,同时朝着重新树立中国的历史观和时间本体论的方向努力。二、通过支持和推动宗教社会学、族群社会学以及帝国研究等领域,帮助国内社会学在研究视野和研究问题意识上从内地拓展到边疆,从边疆拓展到海外,做大国的学问,为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做理论准备。三、开展对于社会科学方法的系统研究,总结西方特别是美国主流社会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得失,在认识论层面试图寻找和建立一个能与西方主流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对话,但同时体现中国智慧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此。
3月24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赵鼎新教授,在他看来,在浙江大学的这些年,“实现的要比当初设想的多”。
本文转自我在该知乎问题下的回答,以及其他几个
高赞回答
。
在当下这个追捧实用主义、唯利是图的时代,
赵鼎新教授坚持认为文科学科:
如社会学、历史学虽看似"最没用",
实则是"最需要"的学问,
这一观点实属振聋发聩。
"文科无用论"在当今社会非常流行,
这种狭隘的理解固然有其现实基础,
却也暴露了我们对教育的片面认知。
深究其中的原因,
无非是将金钱等有形利益等同于一切价值,
忽视了教育对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深刻影响。
从个人层面看,
如果我们丧失了对历史和现实正确和深度的认知,
那就很难真正成为一个思维健全、独立自主、
对世界怀有崇高人文情怀的现代公民。
对于历史、政治、社会的误解和偏见将充斥我们的头脑,
变成理性的 、缺少人文素养和关怀的“机器”。
从国家层面来看,
如果缺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缺乏了对现实社会的透彻理解,
我们就无法在国际上确立自身的话语体系,
无法与西方主导的学术体系进行有力对话,
更无法将中国故事很好地讲给世界听。
在国家治理实践中,
如果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本质缺乏深刻把握,
就极有可能重蹈历史上
那些由于无知和短视而酿成灾难的覆辙。
一个民族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一味热衷于"赚快钱",
而忽视了文化传统和思想人文的滋养,
终将变得虚无缥缈、面目全非。
赵鼎新教授这番言论,
是希望重视文科所带来的软实力和创新。
事实上科技的发展,
也离不开哲学和人文的思维启迪。
理科和文科并非彼此对立,
而是应该携手并进。
几十年前我们一穷二白,
确实应该科技立国,
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
但21世纪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今天,
我们
应该正视文科学科存在的价值,
摒弃狭隘的、陈旧的利益至上观念。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
民族只有文化根基深厚才能生生不息。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0361383/answer/3445955642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0361383/answer/3446599369
4 DismountedFish
的回
答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0361383/answer/3446103640
5 沈鑫伟
的回答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0361383/answer/3447546480
我每周日在视频号举办的【直播
连麦咨询
】
无论你想申请海外本科、硕士、博士(后)
还是想通过各种方式逃离内卷、润
亦或是高中、大学生对于专业和职业规划迷茫
都欢迎点击预约,在每周日晚上免费观看直播:
如果想要与我1V1连麦咨询
请点击下文加入
【连麦直播陪伴申请VIP群】:
每周日晚【直播1V1连麦咨询】:欧洲/北美/全球留学移民咨询&教授专家视频访谈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