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样子还可以 -20241026230153 ·  4 天前  
第一财经  ·  集体走低!超3000只个股下跌! ·  6 天前  
第一财经  ·  罕见!两只新股因下跌触发临停!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普通人和富豪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4 17:21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我们有时会思考,普通人与富豪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一个人人生、事业的成功来自于哪里?是家庭背景、教育学历、时代机遇,还是个人能力?


文章获授权转自:吴晓波频道(wuxiaobopd)

作者:巴九灵


最近关注了一个新的微信公众号,公号的主人是比尔·盖茨,他在情人节发布了微信公号的第一篇正式推文。



所有在世的企业家和富豪中,比尔·盖茨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之一。他在1995年成为世界首富,之后常年独霸榜首的位置,几乎不可撼动。


2000年,他从微软CEO的岗位上退休,致力于以他和妻子命名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运营,并在遗嘱中宣布将99%的遗产捐给该基金会,堪称是一位标准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生赢家。



对比这样的一位首富先生,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最杰出的精英人士,我们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普通人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一个人人生、事业的成功来自于哪里?是家庭背景、教育学历、时代机遇,还是个人能力?

 

我们在去年年末做过一次新锐中产调查,有一个问题是“决定事业最重要的因素是?”


超过60%的人选择了个人能力,同时选择家庭背景的为12%。余下有23%和5%左右分别选择了时代机遇和教育学历。


当下“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声音越来越多,很多人认为家庭因素对事业和人生的决定性作用,甚至“辛苦一世,不如一套房子”这样的观点也越来越多。但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在中产阶层群体用户中,认可自我奋斗的仍然是主流。



事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调研,得到一个初步的结论,能够从一般人中脱颖而出的人,至少需要符合两个特点:


▷第一,对未来精确规划;


▷第二,对规划有力执行。


用更通俗的话来说,那应该就是“明确的目标”+“无比的勤奋”

 

在典型的管理学意义上,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规划与战略需要是基于对自我和对外界环境的认知,而执行力来自习惯与纪律,并且这两者常常交叉影响。

 

去年有一本新书叫《Change Your Habits, Change Your Life》,作者用5年的时间研究了177位白手起家的富翁,总结出了十几条“成为富翁的习惯规律”。其中首当其冲的习惯就是阅读



数据告诉他,“88%的富人每天会至少阅读30分钟,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内容以自我学习和提升类为主,甚少娱乐性内容。”


最受他们欢迎的书有三类,包括传记类、历史类,以及个人修养、习惯或发展类的书,都和我们上述提及的两个特点有关。


13条“成为富翁的习惯规律”


1、他们经常阅读

2、他们坚持锻炼

3、他们结识其他成功人士

4、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

5、他们坚持早起

6、他们有多种收入来源

7、他们有自己的导师

8、他们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9、他们不从众

10、他们举止礼貌

11、他们帮助其他人成功

12、他们每天花15到30分钟思考

13、他们寻求反馈


这其中的每一个习惯,看上去都不难,每个人都可以有效培养起来,但综合起来,就架起了一道高墙。因为很多习惯的养成,甚至意识到习惯的存在,都和一个人自幼的成长环境有关。

 

BBC出过一部叫做《人生七载》(《7 Up》)的纪录片。导演从1964年开始,选择14位不同阶层和家庭背景的孩子,每隔7年就进行跟踪采访拍摄,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56岁。



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规划、目标与行为习惯对人的影响。这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唯一而特殊的存在,但集合到一起,却呈现出令人惊讶的真实感。

 

比如约翰、安德鲁和查尔斯是英国上流社会的子弟,在7岁时就已经有了一定阅读习惯,分别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观察家报》,他们都清楚自己有朝一日会入读剑桥的三一学院,并在职业上成为一名律师或高级经理人,最终他们也基本做到了。

 

不论这个目标本身是否合理,但如果人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意味着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他们所有的行为都有了指引和约束,目标的实现程度会给他们以反馈,告诉他们做的好还是不好。

 

和他们相比,大部分中产或是底层家庭的孩子,直到成年、或者终其一生,都缺少明确而具体的人生目标,也缺少完成目标的执行力。



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他们的体型上,约翰和安德鲁,以及后来成为教授的尼克,直到56岁,仍然保持着不错的体型。而另一些年轻人英俊的男生,以及他们的妻子,身材走形却十分严重。


也有人认为,甚至体型本身就是一种“阶层固化”的最佳缩影,它既是结果,也是原因。


就像在《Change Your Habits, Change Your Life》一书中所说的,阅读、运动、早起、举止礼貌等等,几乎是杰出人士的标配。


现在的高净值、中产家庭的子女,在幼时就已经接受这些方面的习惯培养,相较于其他人,他们在本身的素质上就已经领先一步,这种优势体现在教育、就业和财富积累上,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构成了“寒门难再出贵子”的症结所在。


2008年奥运会前夕,一位印度记者来到中国采访,回去之后,她认中印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中国街上的路人皆行色匆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第二天要做什么,而在印度,大部分人并不确定第二天要做什么。



就是这一点,几乎被中国人自己所忽略的特点,在过去几十年带着中国快速走出贫困。


只是不知道,在未来的20年里,我们当中的每个人,是否还会每天睁开眼就明白,这一天要做哪些事。


21君

小伙伴们,你认为这些人生赢家们还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留言分享一下吧~



推荐

阅读



他花了五年时间研究177位百万富翁的生活习惯,结果很震撼…


重磅!顺丰明天敲钟上市!从穷小子到千亿富豪,王卫是如何炼成的?


深圳炒房客:只用2年,100万变成5000万!如今却...

本期编辑 刘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