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H&M真的是要凉了!怎么回事,今天玲小喵请到好朋友蝉市(ID:cicadahood)来给大家讲讲H&M的过去和现在。
上个周二H&M发布了新的季报。过去三个月(17年12月到18年2月),H&M的利润下滑了62%,并且有超过40亿的库存商品需要出清。
消息一公布,直接把它的股价送到了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个月H&M的负面消息可不止这一桩。月初它因为一单官司,把整个涂鸦界都得罪了。
事情是这样的:
今年年初,H&M出了一个新的男性运动系列New Routine,其中一组照片和视频的拍摄背景,是带有美国涂鸦师Revok(Jason Williams)涂鸦作品的一面墙。
得知自己的作品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被挪用,Revok很快就给H&M发了律师函。
H&M并没有立刻撤销相关的照片和视频,而是在3月9日开庭时反呛Revok,要求法院判定他们没有侵权。给出的理由就是:
你这个涂鸦是在公共场合乱涂乱画,属于破坏公共财产!
所以,你没有它的版权,我们自然也就不构成侵权!
涂鸦创造受不受版权保护,向来都是街头艺术家们关注的问题。H&M此言一出,等于把整个涂鸦界都得罪了。
为了维护涂鸦艺术家的权益,涂鸦界大名鼎鼎的KAWS在Instagram上接连发声,呼吁大家关注这个事件。他直接给H&M画了个坟墓,宣告了这个品牌(至少是在涂鸦界)的死亡。
一月份才因为童装lookbook涉嫌种族歧视被抵制的H&M,又被抵制了一次。
这么频繁的负面新闻,让人忍不住想问:H&M到底怎么了?
想想当年的H&M,全球瞩目的快时尚领导者,谁都盼着它开店
1947年,ErlingPersson在瑞典的韦斯特罗斯开了一家名为Hennes(瑞典语的“她的”)的平价时尚女装店。
这是他前一年去美国公路旅行时得到的灵感。
不满足于成为瑞典家喻户晓的女装品牌,Erling在86年收购了狩猎和户外用品品牌Mauritz Widforss,为品牌引入男装系列,品牌也正式更名为Hennes&Mauritz。
1972年,Erling的儿子Stefan Persson加入公司,他提出品牌应该在标榜低价之外,提供给消费者流行和品质。
两年后,Hennes&Mauritz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并更名为H&M。
那时的H&M,在欧洲是平民英雄般的存在。
它把人们从昂贵的时装屋和百货公司中解放了出来,让追求时尚的人们,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有高端时尚设计感的服装。
新世纪,H&M开始走出欧洲,2000年,H&M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开出第一家门店。
到2017年的11月,整个H&M集团的门店开在全世界69个国家和地区,一共有超过4700间实体店。
这其中,中国市场不容小觑。
2007年,盼了又盼的国内粉丝们,终于等到了H&M在香港和上海的开幕。
那个时候,ZARA、Mango们比H&M更早进入中国,但H&M凭借稍低一阶的价格和更加多变的风格,赢得了年轻群体的喜爱。
周一到周五穿校服,周末衣品由妈妈支配的高中生们,爱死了H&M。
单调无聊的周末生活,可以靠逛H&M来打发时间。能让爸妈在H&M为自己消费了,会让班级里的很多同学羡慕不已。
以前还能靠校服偷懒,不穿校服后才发现自己没衣品的大学生们,也爱死了H&M。
拿着爸妈给的零花钱,就能买到充满时尚感的衣服。都不用说衣服,只是H&M的购物纸袋,都是大学校园时髦人身份的象征。
刚进入职场,收入不高又想穿出高级感的小白领们,更爱死了H&M。
中日韩时装杂志看得再多也就是看看,买不起就是买不起,是H&M让那些原本触不可及的衣服,一下子变得唾手可得。一个轻奢包包的钱,能买好几件H&M,让你充分享受到物质生活的丰富。
2015年,台湾第一家H&M开业,民众大排长龙,内地人终于找到机会报当年的“茶叶蛋”之仇,狠狠地嘲笑回去,扬眉吐气了一把,仿佛当年内地没人排队。
那时的H&M,在内地也是英雄般的存在。
来自瑞典的H&M,是内地人民的老朋友。这个情谊甚至深到到让有些人想不起来,没有它那会儿,大家都是在哪买衣服,怎么把自己穿得洋气的。
进入中国11年的H&M,已经从一二线城市,开始走向三四线城市,不断开店、也不断关店另开。
438家,这是H&M2017年财报中显示的,中国内地门店的总数量。
中国也成为整个集团销售额增长最为显著的市场,全年销售额约为88.5亿人民币。
看看现在的H&M
质疑不断、丑闻不断、骂声不断
中国市场业绩增长的同时,H&M整体的成绩,并没有那么乐观。
2017财年,虽然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利润则下跌了13.3%。
实体店开得太激进、电商转型来得太晚、营销宣传越来越老套等,都不是消费者变得不爱H&M的原因。
大家真正不待见它,是因为发现它越来越作,越来越让人看不惯。
让人看不惯的H&M式抄袭——
大家心目中,H&M、ZARA等快时尚品牌被质疑抄袭,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去年H&M被爆出来的“借鉴”就不止一次。
被滑板界大牌Thrasher控诉抄袭火焰图案
▼
模仿Vetements的字体和设计
▼
大火的Gosha Rubchinskiy
也躲不过被借鉴的命运
▼
2018的新品一出,抄袭对比图也就跟着出了。
被Reddit用户Kakaloop指出
抄袭街头品牌SadBoys
▼
大家习惯了抄袭新闻,并不代表大家愿意去买这些借鉴系商品。“原本以为是国际大牌,结果发现是借鉴国际大牌”,真让人尴尬和失望。
如何避免下一次失望?被朋友骗过,以后就不来往了。同理地,我以后不进你门,不买你东西总行了吧。
让人看不惯的H&M式压榨——
除了抄袭,很多人不再买H&M则是因为,价格太低。
低价也有错?
自然不是,错在于,低价的背后,是对廉价劳动力的压榨。
2013年,孟加拉的制衣工厂Rana Plaza倒塌,超过1200名工人遇难。
快时尚品牌们一下成为众矢之的,很多人都认为,是他们的低价催生了这些“血汗工厂”。他们所说的尊重、人权和福利,出了欧美国家就是一句空话。
2015年推出的纪录片The True Cost,揭示了快时尚低价背后真正的代价。除了压榨廉价劳动力,快时尚产品存在的低质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
纪录片中,H&M以“柬埔寨和孟加拉最大服装制造商”的身份被点名。
很多人不想成为快时尚集团的帮凶,背负这些难听的罪名,就主动放弃了购买H&M等快时尚。
The Ture Cost中
一可持续性咨询公司的创意总监
对H&M可持续性部门的工作提出质疑
▼
H&M的回应
▼
让人看不惯的H&M式事后补锅——
2018才到第3个月,但H&M的负面新闻感觉就没停过。
让黑人小男孩穿上印着“COOLEST MONKEY IN THE JUNGLE”的卫衣,犯了把黑人贬低成猴子的种族歧视大忌。
结果舆论一边倒地撑黑人小模特,原本合作的THE WEEKEN和准备合作的G-Eazy宣布失陪了,南非的门店还遭到了打砸。
事态严重,H&M不得不撤下广告、公开道歉说自己错了。
这次的得罪涂鸦界的事件,也是如此。
反诉Revok的结果是大神KAWS等涂鸦艺术家的声讨,和网友们在ins上发起#boycotthm(抵制HM)的行动。
事态严重,H&M不得不放低姿态,公开道歉说自己错了。
照片和视频还没有撤下,但说自己已经撤诉,努力在和艺术家本人联系,沟通解决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