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逻辑】
:
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致力于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最具价值研投平台。
来源:侠客岛,新华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
2月26日至28日
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自1978年以来,历次三中全都会是探讨改革路径的重要会议,历次会议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同时、本次会议距十九届二中全会(1月18日-19日)仅相隔了一个多月时间,如此连续召开全会,说明意义必然不寻常。
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讨论了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方案》
稿,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
会议指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会议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全党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下决心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要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会议讨论了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和向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
会议确定将以上内容作为十九届三中全会的议题。
———历届三中全会时间一览———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
否定“两个凡是”,开展“真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邓小平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日—30日)
治理和整顿经济秩序。
(4)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14日)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14日)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6)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