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男足和日本男足之间比赛的经历和感受,从牌友调侃开始引入话题,随后描述比赛过程中中国队的表现和赛后的反思。文章还涉及了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比赛中的表现,以及中国男足未来的比赛安排和球迷的心态。
比赛过程中中国队的表现不佳,输掉了比赛。文章中提到了几个关键的失误和球员的表现。文章还通过日本记者的报道,描述了中国球迷的观赛体验和反应。
中国男足将面对沙特队,时间是20时。球迷们虽然伤心,但仍会关注比赛,因为‘有病,而且病得不轻’。
“你有病啊,还看国足!”
0比7的夜晚,一位发小牌友,给我发来了这样一条调侃。
让我想起某月因为打牌输了,这家伙白吃了我三顿南城香,每次还要再加肉串和燕京U8。
一、
那个0比7的夜晚,人是懵的。我一晚上没睡着,亢奋得像是谁直接把猫屎咖啡颗粒直接倒我嘴里了。
各种本应该在电脑笔记本上出现的文字,不断地在太阳穴上跳。
我几乎下意识地回避所有关于这场足球赛的讨论。
直到比赛2天后,才能够继续看中国的各路大神、痛心疾首地寻找战犯;看日文媒体、从头到脚地对自己球员的各个部位点赞。
南野拓实获得MOM级跪拜 日球员全员高分
其实,全世界新闻媒体服务的受众心态,是相当类似的。
这两年,关于中国球迷、中国媒体花式感慨日本足球的转译,已经可以算是东瀛体育报道的一门显学。
一如中国媒体喜欢转载国外新闻报道,夸中国的的EV汽车大发展,似乎本茨和戴姆勒联袂东方转世了;对中国海军发展的惊叹,好像055已经披挂君主级皮肤了;加上那些搞得跟达伽马地理大发现一样夸来中国旅游的,海外博主群;以及送外国老丈人车、送外国丈母娘电视的各地中国女婿。
我也“肤浅地”喜欢看,虽然自己这辈子估计是没能力娶金发碧眼外国媳妇再孝顺外国老丈人了。
但是看别人夸咱们的高铁、无现金支付,比削驴蹄子和打个瑞典粉钢的刀过瘾。
一如10年前,我开始翻译日本2CH亚冠观战贴。
中国男足和日本男足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几个月前,当抽签出来时,我曾经和两位同行爆发过激烈的争论,因为我说,“这分组不差,强队多的话,他们之间的平局可能多,拉不开分差,中国反而更有机会。”
“……毕竟守住了就有办法,欧洲杯小组赛打3场平局都能出线呢。而且上一届我们对沙特踢得并不差,还平过澳大利亚、对日本在中立场也就输了1个;这次还有主场……进攻目前没啥办法,但是照扬戈维奇那样死磕防守,少输还是有可能的……万一坚决打防反,真的奇迹偷一个……”
两位同行很正论地批驳我说:“你喝多了,也想多了,根本没机会的!”
当然,从赛后的结果看,他们说得都对。
我们全场对日本1次射门,控球率是23%。传球传不了3脚,就失误丢球这一点,已经数年未有改观。
但是你总要在赛前说服自己,找一个能够自我催眠、并聚揽希望去看比赛的理由吧。
二、
相信输到0比3,中国球迷是能够接受的。
相信输到0比5,中国球迷是痛心的。
当输到0比6的时候,我还在找被“威尔士黑神话”主场0比6闹爆了的那次纪录。
结果日本人又积齐了七龙珠。
我的日本朋友对这张海报赞不绝口,因为日本编辑部穷,也多余的人搞这个。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日本版权法很严厉。这个七龙珠形象,他们没授权绝对不敢用。
这都不是输木了,也不是输麻了,而是“输森了”。
然后,便看到球员大骂伊万之类的报道。
可人家3年前带着当时世界排名还不如中国的阿曼,在琦玉世界杯球场,是击败了日本的。
还有定格分析每一帧画面的每一次跑动的战术流,讲述究竟是谁出了问题;我们排兵布阵的3后卫、4后卫、5后卫……打不过日本人的4前锋、5前锋、6前锋……
2001年米卢把那支在1997年金州输得灰头土脸的中国队带进世界杯前,也曾经在国内球场因为表现不佳被堵着体育场大门喊下课。
数一数,当时米卢的球队打了多少热身赛,找了多少人试阵容,犯了多少低级失误、挨了多少骂。
不是每个在国内联赛中踢得好的球员,都能适应国际赛场的。
需……要……磨……合。
个人需要磨合、整个球队的连带能力也需要磨合。
特别是中国足球当下整体意识退化的情况下,更需要磨合。
上届世界杯预选赛李铁带国家队时,前两场暴露出的问题,在第三场对沙特后,多少有了一些改观,证实了多打热身赛的重要性。
而伊万上任后,中国队打了多少热身赛?一些位置使用新人,经过热身赛进行验证么?
伊万没有给国家队带来什么么?
在日本队进球前,甚至是在0比4后,中国队的禁区前压缩三条线防守是相当密集的,阵型保持得非常地好。
三十米内多紧凑的3条大巴线
但是这阵型空有其表。
因为我们根本不会防守。
三、
第一个球是丢的定位球,你还可以说是暂时失误。
第二个球堂安律在中国左侧大禁区角上传中的时候,我们一名球员盯防一名球员协防。
距离离得这个远,竟然被人家轻松传出去。
前端盯防球员的防守距离都没卡够,而到了后面,这种情况一再上演。
第三个球,南野拓实轻松扣过中国的后起之秀蒋圣龙,然后1对3的情况下,还能挑后球门上角进。
第四个球,南野拓实竟然在中国6人包夹下,还能从弧顶盘带到接近点球点的位置,将球打入。
我们面对的是马拉多纳么?
第五个球,两人阻挡变线,你可以说是没运气。
第六个球伊东纯也又是在中国左边路1V3,又是舒舒服服地将球传到后点,给前田大然助攻。
所以想想这场球踢完,中国左边后卫被突废、“崴脚”、体面归家,也算是正常的事情了。
等到久保健英进的第七个球,禁区前都没人跟了,我们的禁区内竟然出现了黑洞。
伊万不是没设计阵型,不是没有安排战术摆大巴和坚决打防反。
日本对德国、西班牙也是这么做的。
问题是中国球员这技术意识不是摆大巴, 是站桩。能跑到位,站住了,保持住阵型。可站住了之后干嘛,就不知道了。
就跟训练小孩上厕所一样,你告诉他去蹲便便,他很听话地知道。蹲下了,然后怎么擦,怎么提裤子,不知道。
在国内的比赛中,后面这些都是外援在做的事情,我们只会上人蹲坑。
在近距离一对一后,怎么用技术去阻挡,怎么去抢和协防更有效,不知道。
过去10几年的金元足球,培养了一代(也许是好几代)只会木讷跟着外援踢,没有自己足球思考和足球灵魂的球员。
这批缺乏能动性的选手有一些平价级的身体硬件,只是运存太小。教练赛前押题押准一波劈脑门、扎眼仁……他知道怎么打。
如果对手背对着他,看不到脑门、眼仁,那就直接僵住宕机了。
四、
在日本记者的各种报道中,高口康太和安田峰俊这俩人比较另类。
给《周刊文春》写了一篇很温情观赛观察稿子的安田峰俊,不是啥球迷,连日本队的世界杯正赛都不看。
不过这场中日对决,他的日本夫人和闺蜜却穿了价值800人民币的旗袍,和几个日本宅一起还打了中国国旗,混在中国球迷堆里看球。
安田自己穿了一身李宁。
安田自己拍摄的关于龙之队啦啦队的图
文章从抵达东川口站打车,以及看到中国人进行交流说起。
在去球场的路上,他们碰到了一对来自中国陕西的王姓夫妇。然后便从中国人带的27万日元索尼照相机和大疆无人机等装备、买的比赛球票的档次,感慨了一下中日两国在经济、电器产品和物价的逆转,以及国人好有钱。
安田买了最便宜的2400日元球票,这对中国人夫妇买了4000日元的那一档。
此前国内有报道说,和沙特的比赛,国内球票是280、480、780、1180、1380、1680(VIP),六个价位票太贵。
而日本和中国这场在琦玉的比赛,除了最顶级的VIP票是29800日元、大概1500人民币外,下面的成人票是420、347、273人民币三个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