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景读书
风景读书沙龙以旅游为出发点,由作者亲自为您读书,带您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内容主要涉及: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设计、旅游投融资、旅游运营、实操案例等。我们要做的是专业课的阅读,有声,有色,有味,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风景读书

这可能是三月最后一篇关于农业景观的分享了!

风景读书  · 公众号  ·  · 2018-03-15 0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风景读书

点击上方 蓝色字体 关注微信号, 每天七点,陪你读书!


▼



《中国景观史》共读 08天

今日共读目标 农业、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商业等产业部门,在中国以农业文明为主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对中国文化景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其本身的发展史来说,也构成了文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们邀请 大地风景文旅集团事业三部总经理赵永忠为大家继续分享梯田和农业区。


赵永忠

大地风景文旅集团事业三部总经理


山区:梯田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丘陵、山区县占全国总县(市)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当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达到一定数量时,平原和谷地已不能满足人口对耕地的需要。根据资料统计,汉朝人均占有耕地约为九亩,到明清时代,人均土地占有量下降到三到五亩。人口增长的压力一方面使人们在粮食单产上下功夫,一方面向山地进发,开垦梯田。“大山之所落,多垦为田,层累而上,指至十级,不盈一亩”。 关于梯田的名称,元代王祯《农书》有如下记述:“梯田,谓梯山为田也。夫山多地少之处,除磊石及峭壁例同不毛,其余所在土山,下自横麓,上至危巅,一体之间,裁作重蹬,即可种艺。如土石相半,则必叠石相次,包土成田。又有山势峻极,不可展足,播殖之际,人则伛偻蚁沿而上,耨土而种,蹑坎而耘。此山田不等,自下登陟,俱若梯蹬,故总曰“梯田”。



中国人很早以前就开始沿山坡修筑梯田。根据战国时宋玉的《高唐赋》中“若丽山之孤亩”的说法,可能其时已有梯田。从四川彭水县东汉墓中出土的陶田来看,丘形狭斜,丘与丘相接如鱼鳞,略呈阶梯形,可能就是早期四川的梯田。《华阳国志》和《水经注》中都记载了四川山陵地带的早期梯田。但梯田较大的发展,是在唐、宋时期。范成大《骖鸾录》中记述袁州(今江西宜春)一带的梯田时说:仰山)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这是迄今有关梯田的最早记载。宋代南方的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农民多开梯田。福建农民“缘山引水”,在山里种植水稻;江西抚州等地的农民,亦多作梯田。宋代楼钥《冯公岭》诗中也有“百级山田带雨耕,驱牛扶耒半空行”的句子,描写了宋代南方山区农民耕作梯田的景象(《攻愧集》卷七)。清人在文献中曾介绍了梯田的开垦方法及灌溉情况,明确指出了梯田在保土方面的功能。


梯田是坡耕地中的一种。沿坡度大于八度的山坡开垦的耕地称为坡耕地。据统计,目前中国坡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在全国六点九七亿亩坡耕地中,有百分之十八的土地为人工梯田。梯田的面积计达一点二五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百分之六点三。梯田在全国的分布以黄土高原、华北、西南和青藏地区最为集中。


地区

梯田面积(万亩)

梯田占坡耕地%

梯田占本区耕地%

东北区

1038.07

19.97

3.23

华北区

3274.45

39.27

8.38

黄土高原区

3946.30

30.23

16.63

西北区

315.58

5.14

1.59

长江中下游区

1471.15

14.08

3.77

华南区

312.91

6.30

2.16

西南区

2062.39

9.94

7.10

青藏区

129.81

14.47

8.93

全国合计

12550.66

18.00

6.31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等):《中国耕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测绘出版社1992年版)


西南地区的梯田构成了当地一大文化景观。明嘉靖《临安府志土司志》对云南哀牢山区的哈尼族梯田有如下记载:“依山麓平广处,开作田园,层层相间,远望如画,至山势峻急,蹑坎而登,有石梯蹬。水源高者,通以略杓,数里不绝”。《蛮书》卷七亦云:“蛮治山田,殊为精好。……浇田皆用源泉,水旱无损”。苗族也是中国南方山区善治梯田的民族,史籍记载该族“每附岩结庐,依水凿田”(《昭通县志稿》卷一〇),“至今其性犹善治(梯)田”(《东川|府志》卷八)。随着梯田在西南山地的扩展,水稻种植也向山区推进。例如南宋时,四川盆地还基本上将水稻种植在较低的地方,仅在部分有水源的高地,有少量种植。清乾嘉拓殖时代,水稻在盆地四周有了较大扩展,随梯田化进程日益向丘陵、山地高处推进。到民国时期,四川|盆地水稻分布高度已达一千二百米的低山山腰,几乎遍及所有县份。


农业区


分析中国农业景观的地域分异的大势,首先会发现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是中国绝大部分耕地及作物的集中分布区,而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土地生产率较低,大部地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人口稀少大部分为放牧区。


根据上文所述的农业气候分异,农业区在东部和西部,又各可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东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为旱地农业,南方为水田农业。在西部,祁连山以北的甘新地区,是广大的干旱气候区,农业完全依靠灌溉,荒漠及山地放牧业发达;祁连山以南的青藏高原,是以放牧业为主的地区,牲畜、农作物和林木都带有高寒的特点。上述甘新区和青藏区虽然土地面积都很辽阔,但农业生产情况比东部地区单纯,内部农业文化体系单一,不必再加以细分,可直接视为两大农业区(图中的Ⅷ和Ⅺ)。而东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农业文化历史悠久,耕作制度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分区讨论。通过这些农业区的划分,可以反映中国各地区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农业文明的基本地域特点。



图: 中国农业景观的区域分异:综合农业区划

(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要览》,测绘出版社、工商出版社1992年版)


按照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可以明显地分为四个农业区。略述如下:


(1)东北区。这是一个农耕历史较短,可耕地广阔,森林资源丰富,大量提供商品粮和木材的地区。


(2)内蒙及长城沿线区。这是一个半湿润带向干旱带过渡的地区,草原广阔,农牧兼营,畜牧业占全国重要地位。


(3)黄淮海区。这是一个平原辽阔,农垦历史悠久,人口稠密的地区,垦殖指数高,是全国旱粮和棉花、油料的主产区。


(4)黄土高原区。这是一个大部分为黄土所覆盖,以旱杂粮生主,水土流失严重,产量不稳不高,亟待综合治理的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也可明显地分为三大农业区。略述如下:

(5)长江中下游区。这是一个地处亚热带,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丘陵及低中山地交错分布,热、水、土条件均较优越,农林渔业均较发达,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自从南宋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以后,这里就成为中国农业文明的核心地带。


图:中国农业经济文化类型区示意图

(据赵世瑜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说》,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西南区。这是一个地处亚热带,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垂直分异显著的地区,也是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由于垂直的农业景观发育,这里是中国山地文化最密集的地区。


(7)华南区。这是一个地处南亚热带及热带,四季常青,一年多熟的地区,也是中国唯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宜植地区。由于其在热带作物生产上的独特性,历代向朝廷进贡的特产也具有不可楼代的特征。


大陆之外,中国沿海地区还有部分人口依靠海洋渔业谋生。我们将其划为独立一区,为海洋水产(X)。


从历史分析的角度观察,在各不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之下,形成了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区。中国农业经济文化共分三种类型即渔猎采集型、畜牧型和农耕型。渔猎采集型经济文化区主要分布于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及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交汇处。畜牧经济文化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高原、新疆、青藏高原大部。


农耕经济文化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业经济文化区,其范围包括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黑龙江和台湾,南到海南岛的大片地区。其下可分为六类亚区,即山林刀耕火种型、山地耕牧型、山地耕猎型水田稻作型、绿洲耕牧型、平原集约农耕型。其中最后一种农耕经济文化分布面积最大,集中于中国中、东部各大平原及关中、四川盆地。


风景读书,陪伴你的风景旅途!



Tips: 今天的领读就到这啦!

从3月5日开始,我们将共读的是《中国景观史》,请各位书友记得每天阅读我们的推送哦!


读书打卡:新年,新规则

不知道如何共读的书友们注意啦,关于如何打卡:


1、将每日风景读书推送的文章不设分组转发到朋友圈,截图发给风小景或风景读书会员群均可,可以每天一发,也可以月末集中来发。 打卡时间仅限每日早7点-晚24点


2、打卡签到本着自愿的原则,小景主要是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多学习呦~


3、针对当日忘记打卡的同学要记得“补打卡”哦(补打卡:将遗漏打卡的所有天数的文章在朋友圈转发,并截图给风小景,当月补打卡次数 最多1次 ),不然风小景也会督促大家打卡的哦!


关于完成阅读任务的奖励:


1、坚持每日阅读并 不设分组转发朋友圈,连续打卡签到累计一个月 的同学将会 获得2018年大地风景研究生班全年网络课程价值100元的优惠券 。详情请咨询风小景。大地风景研究生班报名链接:http://mp.weixin.qq.com/s/ca3E6crZhosUSEs9h5F75g


2、欢迎大家在 共读微信文章下方留言区留言,分享自己的读后 感,获得留言点赞最多者, 我们也将选出 3名优秀评论者 赠送 大地风景研究生班全年网络课程价值200元优惠券。



“风景读书”将与您共读

《中国景观史》

如果您想跟我们一起读旅游行业的经典书籍

立即报名



更多信息,请咨询风小景


识别下方二维码


我是风小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