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美国香槟市,北大女硕士章莹颖在离开学校去一公寓签约途中,坐上一辆黑色土星汽车后失联。
6月10日,正式立案。
6月17日,章莹颖家人抵达芝加哥,与校方和警方见面。
6月27日,FBI宣布已经找到章莹颖失踪前乘坐的汽车。
6月29日,章莹颖失踪的第20天,警方在监听Christensen电话录音时,听到了他谈论如何绑架章莹颖,以及强行将她带回自己公寓的行为。
6月30日,FBI宣布已逮捕27岁嫌疑人布伦特·克里斯腾森(Brendt Christensen)。基于调查中发现的其他事实,FBI认为章莹颖已遇害。
7月3日,嫌疑人Christensen首都出庭聆讯。
令国内外无数网友牵挂的章莹颖案,从6月9日失联到7月3日首次开庭,历时21天终于宣布告破。
在此期间,网络上除了嫌疑人的痛恨、对美国制度及FBI效率的不满,更多的是对章莹颖——这位年轻聪慧的学者的惋惜与痛心。
该起失踪案定性为绑架
客观来说,遭受最多指责的美国警方在本案中其实并无明显的懈怠与渎职之处。不过中规中矩也意味着无甚亮点。
对案件并不算高效的反应,令很多人对FBI(美国联邦调查局)产生了失望。
在印象中,联邦警察和CIA一样,应该是全身武装高科技装备,冲锋陷阵、以一敌百,同时拥有神探般敏锐的思维……
现实中的FBI虽然同样拥有世界前端的科学家与军工技术,但并非像影片中那样神乎其神,这或许也是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之处。
那么如果影片中的场景得以实现,又是否会影响本案的走向呢?不妨让我们大胆假设一下:
涉案车辆
案件初期,警方调取监控记录获得涉案车辆信息后,用时近3天确认嫌疑人车辆。
从长寿系列007到阿汤哥的碟中谍,几乎每一部热门影片中都不能缺少追踪定位的桥段。无论目标在什么位置,总是能精准定位到其所在位置。
卫星实时监控
《谍影重重4》中各种尖端技术的应用融入在电影的各个地方,如GPS定位技术、红外追踪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
影片中对于视频监控系统的利用尤为突出,CIA调动美国各机场、商业区、公路,以及港口等视频监控系统。利用强大的智能分析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搜捕逃往菲律宾的男女主角,令人叹为观止。
这样,警方在初期调取到车辆视频后,即可瞬间获得一切嫌疑人信息,该案告破。
FBI在逮捕嫌疑人后,因其保持沉默,故警方无法得知章莹颖的最终下落。
同样是定位技术,通过手机与基站的信息交互从而追踪其准确地点也是影片中的必备情节。
特别是在通话状态下,手机会向基站上报测量报告,而测量报告包含了邻近各基站区域的信号强度等信息。
只要利用这些信息,再加上基站的经纬度,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天线的方位角、俯仰角等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大致位置。
那么警方在最初接到报案后,只需对章莹颖的手机进行追踪即可,此案告破。
或者我们换一个思路。电影《HER》大家应该看过或有所耳闻,整部影片虽不同于其他科幻电影一般带来大场面的震撼感,甚至可以说偏于沉闷平淡。
但其中的“女主”萨曼莎——人工智能操作系统OS1的化身,她拥有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学习及进化速度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十分贴近生活。
让人不禁想起Apple siri,Google now微软Cortana小娜等智能语音技术。
《HER》中的人工智能萨曼莎
如果现实中的手机拥有这样的智能助手,在危难时刻,TA或许将挽救我们的生命(自动报警、提供方位等功能)。
嫌疑人的Facebook书籍阅读记录
网络记录显示,嫌疑人克里斯腾森曾访问过一个绑架网站,里面有许多关于“完美绑架幻想”和“策划绑架”的信息。
他还浏览过一个关于捆绑与调教、支配与臣服、施虐与受虐的社交网站FetLife。
其社交网站Facebook读过的书籍中也赫然地出现了《美国杀人魔》(《American Psycho》)一书。
在电影《少数派报告》中,美国不再面临大规模的犯罪,所有犯罪场景会被“先知”预先演示给警察,并由警察们提前阻止犯罪。
如果“先知”过于神话,那么像电影《鹰眼》和《速度与激情8》中的“鹰眼”与“天网”系统,同样可以通过大数据检索一切你需要的信息。
当一个人的网络浏览内容超过一个可接受的“安全阀值”时,警方将会对其采取一定时间的观察,这样是否可以规避很多犯罪行为呢?不过这又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了,暂且不表。
由此可见,成熟的智能技术如果存在,那么在此案中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甚至可以规避案情的发生。
虽然现存有不少“人工智能毁灭世界”的理论,但人类向着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未来是毋庸置疑、且无法阻挡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准备好各个层面的技术储备,直到那一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