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互联网金融行业界的良心人士惴惴不安,因为校园日记事件也好,罗一笑事件也好,使得互联网金融这一被力挺发展的领域,连续出现的姿势都不太好看。
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我们90后一带,现在出门基本不带现金,一张交通卡,一个手机,一日逛完都毫无压力,分分钟把背包的压力转换成提货的动力。
但移动终端环节的便利,也往往意味着背后金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这看似很宏大命题,却其实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比如资金是否安全,比如善款有无被利用,等等。
11月27日,“2016上海公共关系国际高峰论坛”上,有一场名为《互联网时代金融公共安全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的分论坛,嘉宾云集——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苏宁、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爱建股份副董事长范永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华东政法大学金融法学院院长吴弘、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等发表了相关主旨演讲。识局小分队成员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众位嘉宾主要观点的梳理。
苏宁在演讲中提出三个主要观点:
第一,金融机构应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重视自身业务行为对公共安全的影响评估,进一步树立负责的企业社会形象。
第二,金融机构要学习和借鉴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的优秀成果,进一步提升对金融投资者、金融产品消费者的客户关系的维护与管理水平。
第三,金融机构要善于应用网络通讯技术和网络媒体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维护公共安全、应对公共危机的工作机制。
范永进、连平、吴弘均从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范永进指出,当前上海金融中心建设面临政治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技术风险等各种风险,需通过加强全球金融合作与治理、强化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制度和技术建设、坚决打击各类金融犯罪等措施加以规避。
吴弘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应主要从积极引导(鼓励创新规范发展)、加强监管(以防范风险为底线)、强化保障(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监管体制(分层分权、各负其责)四个方面进行。
连平则对目前提出的对互联网金融进行“适度监管”的观点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对整个金融都应该是审慎监管,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而不是适度监管。金融创新一定是走在监管的前面,一旦市场上出现问题,监管能够迅速跟进采取针对性的举措,才能使得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不会因为速度效率的缺失而出现大问题。
姜建清从信息不对称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角度提出,要想解决如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做到:
1.加强社会信息数据法制建设。
2.建立全社会统一企业和个人公共信用数据库。
3.银行要主动求变,提升数据信息能力,推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变革。
4.加强金融创新,推进数据化、信息化银行的建设。
李麟则侧重于通过产业规制提高互联网金融生态效率。他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生态的产业规则需实施必要的反垄断规制,促进市场竞争效率提升;采取激励性规制原则,促进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的内在优化和持续发展;坚持网络中立原则,避免市场失灵。
总之,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公共安全的维护、公共危机的应对,在互联网背景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