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edworld器械世界
Medworld医疗世界是首个采用中英双语的医疗器械行业资讯平台,汇集世界各国的医疗政策,市场概况,行业动态等信息,介绍医疗器械的营销策略,产品注册,客户挖掘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linic門诊新视野  ·  郑刚教授: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新出现的机制和作 ... ·  20 小时前  
丁香园  ·  突然吃不了饭、抬不起头,原来是 3 ... ·  2 天前  
医学界  ·  院长带头骗保上亿元,7人被抓 ·  6 天前  
CIRS医械合规动态  ·  临床试验中患者入组激励存在争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edworld器械世界

“我们一直在路上”——从医疗器械角度对总局第52-55号令四个征求意见稿的个人理解

medworld器械世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6-14 07:04

正文


彭沂非



对应经济转型和鼓励创新的国家战略,医疗卫生行业最近几年政策频出,改革一直在路上。健康产业本身就是知识和技术非常密集的行业,此领域的创新产品将会迎来更大机遇,此行业中的创新活动应该说是恰逢其时。


5月11-12日,食药监总局连发52、53、54、55号四个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新政策全部以“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开头,是对《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的深化和落地,从审批、临床试验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保护创新者利益多个维度优化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政策环境,可以说是业界的重大利好。上述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各种分析和评论多从药品角度出发,鉴于医疗器械产品在研发、生产、临床试验、注册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独特性,笔者在医疗器械的注册和临床试验领域工作多年,并对这四个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本文试图从医疗器械管理角度,与各位读者分享笔者的个人理解,再“划划”重点,并和大家一起展望未来。





因篇幅所限,本次仅贴出第52号令的个人评论观点,余下内容,将在明后两天发出。敬请期待。




《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加快新药医疗器械上市审评审批的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2017年第52号)




、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



对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疾病的药品医疗器械 以及 其他解决临床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药品 医疗器械 ,临床试验早期、中期指标显示疗效并可预测其临床价值的,可有条件批准上市。申请人要制定风险管控计划,按要求开展确证性临床试验并完成批件中规定的研究内容。鼓励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研发,对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给予优先审评审批。




评论: 目前,医疗器械除了常规注册路径外,还有两条快速路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和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有关两者的异同已有很多文章归纳,不赘述,创新通道主要突出“新”,专利和创新程度是重要考量;优先通道主要突出“优”,针对特别有用、有优势的产品,也为国家级重大专项的项目开了绿灯。本条文的基本出发点和器械优先审批通道类似,加快此类产品审批,同时专门描述了风险管理,和国际上对医疗产品的整体管理思路接轨,即在产品全周期各个环节都要求管控风险。条文再次明确国家级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的优先级,表明了本土科技创新成果的强力支撑。对于能支持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品种也应该可以适用此条




、支持罕见病治疗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



由卫生计生部门公布罕见病目录,建立罕见病患者注册登记制度。罕见病治疗药物和 医疗器械申请人可提出减免临床试验申请,加快罕见病用药医疗器械审评审批 。对于国外已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物和医疗器械,可有条件批准上市,上市后在规定时间内补做相关研究。



评论: 优先审批通道的罕见病种类以卫计委公布为准,减或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由药监局决定。临床试验耗时耗力耗钱,能获减免是所有申请人愿意看到的事情。非罕见病的医疗器械已经公布了两批免临床试验的目录,第三批目录正在征求意见。罕见病方面,国外监管机构类似做法如FDA根据《医疗器械安全法案》,设有人道主义器械豁免(Humanitarian Device Exemption,简称HDE)的审批途径。如果某种医疗器械治疗或诊断的疾病或病症每年在美国的影响人数不超过4000名,则该器械可申请获得人道主义用途器械(Humanitarian Use Device,简称HUD)资格,批准上市。但是美国对通过该途径上市的产品的售价和销量都有限制。我国的思路看起来是放宽上市条件,要求上市后继续补充数据,但是不对销量和售价加以限制。 以此鼓励企业研发相关产品,造福罕见病患者群体。




、形成审评为主导、检查检验为支撑的技术审评体系。



建立以临床医学专业人员为主,药学、药理毒理学、统计学等专业人员组成的药品审评团队负责新药审评; 建立由临床医学、临床诊断、机械、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医疗器械审评团队负责创新类医疗器械审评 。建立项目管理人制度,负责申请人与审评员会议沟通组织工作, 禁止审评人员私下与申请人沟通 。建立项目审评过程中审评员与申请人会议沟通制度,Ⅰ期临床试验申报前、Ⅱ临床试验结束后Ⅲ期临床试验开始前和Ⅲ期临床试验结束后申报生产上市前三个重要节点,必须召开申请人与审评员会议进行充分讨论交流。审评期间,可以应申请人请求安排会议交流。 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 ,重大技术性争议问题由专家咨询委员会公开论证,听取申请人、审评员双方意见后提出意见,供决策参考。审评机构的审评结论全部向社会公开(涉及企业生产工艺及参数的商业秘密除外),接受社会监督。 统一二类医疗器械审评技术标准,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国家统一审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