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企业专利观察
聚焦和分享全球各领域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理念、经验与策略,既有战略规划,又有战术应对。有原创,有转载,有海外经验,有中国实践。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独角兽500强……,统统都到碗里来!!
51好读  ›  专栏  ›  企业专利观察

6000元拿专利证书,骗子收费都比专业的高

企业专利观察  · 公众号  ·  · 2024-11-13 23:59

正文

作者: 吴征



2024年11月13日,澎湃新闻网刊发了大皖新闻播发了一条新闻调查《 孩子办一个专利证书要六千,成都一机构疑似卷款跑路被调查 》。
内容显示,成都一社会公益服务组织曾让一些孩子在参与志愿活动、办理专利证书时向他们收取费用,并称专利证书可以加分,于是有的家长缴费6000元,却两年后仍未能拿证,近日该公司疑似已经捐款跑路,涉案金额或达数千万。
其中一位缴了6000元但一直没拿到专利证书的吴女士表示,“我当时想着可以让孩子在办专利过程中学习一些知识,同时他们也说 这个专利证书可以在小孩升学时帮助加分 ”。
另一位涂先生似乎幸运许多,缴了6000元顺利拿到了证书,不过让他气愤的时,“我自己公司也办理过专利证书,据我了解, 一般只需要一两千块的申请费用 ,但这个服务公司一直称自己是官方平台,做的事也特别像志愿行为,但总是会有各种收费活动。”
这则新闻的信息量之大,几乎将专利代理行业的生存现状和行业扭曲,统统展现出来。
一是 对不懂专利的人,认为缴6000块钱,只要是能为小孩好,这钱出的起。
二是 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可以在办专利的过程中学习到一些知识(实际上啥也没有)。
三是 即使对专利懂一点的,认为在公司办理专利证书只要一两千块钱就能搞定。
四是 认为专利可以帮助小孩加分。
以上这些问题直指一个核心,就是专利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还是神秘的,并不知道其应有的价值和价格,于是导致人云亦云。
这就是中国专利制度在普通老百姓心中的现状。可以说四十年的专利制度,连基本的大众扫盲还没完成,怎么就会有人整天报喜不报忧,天天在鼓吹取得的成绩?
这则新闻表面看是骗子可耻,利用志愿活动的方式来骗取孩子家长对专利证书不了解的信息差进行牟利。
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则是,专利制度近二十年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在更普罗大众的范围内并没成功。如果专利证书被认为是一个随随便便一两千块钱就能搞定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高大尚,如果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来算,普通人一个月也能申请三五个。
那么,谁还会敬畏专利呢?
如果时间倒退回20年前,一个专利的费用就上万元,你看有几个敢不敬畏专利的。
再换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两千块钱代理费的一个专利,和一两万块钱代理费的专利,对真正的创新者而言是什么?
最大的区别就是创新者能不能享受到将知识变成钱的满足感。
如果一两千块钱就可以,那么我为什么要花费一两万?
但是现在中国的专利制度下,就是一两千块钱和一两万块钱,没啥本质区别。无论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评选各类奖项、优势单位,还是法院在判决侵权案时,有多少价值导向是让社会意识到好专利是与众不同的?
没有。
所以, 大连理工大学 可以一边继续2600元招标专利代理机构,一边不妨碍去拿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奖项;法院在裁定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时,实用新型与发明没有本质区别,同样可以获得上亿元的赔偿。
这种环境下,有便宜的谁还用贵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