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技能资本
什么是“技能资本”?
这是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社会学中的一个常见概念。有很多学术渊源,我采用的源头是 197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Thodore W.Schults)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
在该理论中,舒尔茨等人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知识资本,比如智力投资与受教育过程;第二大类是技能资本,主要是指人的操作知识、经验、技术和能力。其中,人力资本中的知识资本与文化资本重合较大,而技能资本相对独立。本文单独讨论技能资本(skill capital)。
技能资本探讨专业技能获得,帮助你更好地成为专家。
在认知心理学中,相关研究领域是指专长(expertise)、专业技能习得(skill acquisition),在下文中,技能资本、专长、专业技能习得三个近义词我们不再做区分。
对于技能资本来说,用认知心理学家约翰·R.安德森(John R. Anderson)的话来说,它的培养方法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与“艰难之路,唯勇者行”。
第一条格言说的是,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意味着人类文明进化的新高度,也意味着你必须付出一定时间与努力。第二条格言说的是,专家与新手,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相差极大。
书 1:《刻意练习》
谈到专业技能习得,《刻意练习》是一本绕不过的书。我曾经调侃,互联网上关于专业技能习得的认知,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水平:(1)相信“一万小时定律”。(2)相信“刻意练习”。(3)知道“刻意练习”是错误的,读过我批评刻意练习的文章。多数人停留在第一、第二认知水平。
第一认知水平:相信“一万小时定律”
如何习得专业技能,没有人能否认熟能生巧的意义。生性懒惰的我们,总在寻找借口,试图回避练习。有一天,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Gladwell)告诉你:“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地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只要练习一万小时,就有了成为领域内领先者的希望,无论天赋、无论出身。你是不是怦然心动——平凡的人生终于可以开始逆袭——立即购买作者的图书,并且报名参加各类一万小时练习小组。
真相是,从来不存在一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有媒体人用其创办视频节目;有鸡汤写手用其创办改变自我的会员计划。然而,它真的错了!
第二认知水平:相信“刻意练习”
2013 年 1 月,我实在看不下去部分写手的歪解,因此在豆瓣上发了一篇文章:《心智工具箱(12):刻意练习》,在文中介绍了一万小时定律为什么是错误的,以及背后的学术研究——刻意练习的本质。
时间很快到了 2016 年,艾利克森有感于刻意练习与一万小时定律捆绑得如此紧密,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攻击与大众越来越多的误解,因此,他与科学作家 Pool 合作,撰写了一本大众科普书 Peak 正本清源。
Peak 简体中文版译为《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我修改《心智工具箱(12):刻意练习》一文,作为该书推荐序,可参考:
《刻意练习》推荐序
诸多读者读了我的推荐序,同意一万小时定律是错误的,一万小时定律并不等同于刻意练习,但依然没注意到我在推荐序中对刻意练习的保守态度,依然将其当作绝对真理在传播,
并未意识到,刻意练习也存在错误。
第三认知水平:知道刻意练习是错误的
“刻意练习”理论究竟存在哪些错误呢?在我给《刻意练习》一书撰写的推荐序,更多是从思想实验角度来批评它,认为它存在 2 个缺点:
第一,艾利克森关于刻意练习的证据多在“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如象棋、钢琴、篮球、出租车驾驶、拼写。但是,
对于“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如销售、管理等作用有限。
第二,学习高度依赖情境,“刻意练习”理论忽略了情境。
因此更好、更快成为专家的路径是从“情景学习”出发,当一名“认知学徒”。
到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认知心理学家发现,
“刻意练习”理论不仅仅是有局限这么简单,而是原始数据、论证逻辑压根是错误的。
具体来说,“刻意练习”理论存在三个硬伤:
(1)刻意练习的定义含糊不清;
(2)刻意练习的解释效力有限;
(3)刻意练习的研究存在统计学与程序硬伤。
到了今天,刻意练习还值得相信吗?并不值得相信。
混乱的定义、无法测量与复用的方法、统计硬伤以及可有可无的解释效应,导致目前刻意练习方法论越来越无法得到专长研究领域的主流认知心理学家的承认。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这本书?无论如何,艾利克森对专业技能习得领域的贡献都不可否定。艾利克森在提出刻意练习方法论时那些无关学术、无关统计、无关时代的精神,比如:(1)坚持大时间周期的练习;(2)结构化设计练习项目,每天高效安排自己时间;(3)勇敢迈出自己的舒适区,获得那些自己想获得的技能。
这些依然永远激励着我们后辈学子前进。
科学从来不是捍卫自己的观点,而是定义、验证、质疑。在这种螺旋式循环中不断上升。
围绕着“刻意练习”的学术战争,让我们深刻地铭记,人性之复杂,专业技能的习得,从来不是一件简单事,而是来自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更受制于认知能力、情境、任务内容等诸多因素。
艾利克森虽败犹荣,因此推荐此书,以资参考。
阅读,从来不是只读没有任何错误的书,这是要提醒所有读者的。
-
中文书目:安德斯·艾利克森, & 罗伯特·普尔. (2016). 刻意练习 (王正林, Trans.).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英文书目:Ericsson, A., & Pool, R. (2016). Peak. Eamon Dolan/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书 2:《专长的科学》
刻意练习既然是错误的,那么,关于专业技能习得,正确的理论在哪里?
答案正在此书。
2014 年,艾利克森的理论经历了最严重的挑战。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 David Z Hambrick 与他的小师妹 Brooke Macnamara 两人分析了二十年来所有的刻意练习研究项目,认为,
刻意练习只是专业技能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弱证据。
本书的主编即 David Z Hambrick,他师从认知心理学家 Randall Engle。Hambrick 建立一个专长研究实验室 (expertise lab),专注于研究音乐、游戏、体育和职业等领域的专业技能的起源和基础。他主编一本新的学术期刊 J
ournal of Expertise
,并在《科学美国人》杂志开设专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二、三部分,介绍了关于专长,行为科学、神经科学和遗传科学上的研究。行为科学重点在统计研究。神经科学主要研究获得专业知识前后的神经变化。遗传学侧重基因对于环境的影响。第四部分,介绍如何将行为、神经和遗传方法整合到专长研究领域,提出了目前最新的专业技能习得模型。第五部分,是对最新的专业技能习得模型的讨论与展望。
本书汇集了行为科学、神经科学和遗传科学三方面研究专长的顶尖专家,代表着目前专业技能习得领域的最新进展。正如主编在前言中所言:
《专长的科学》将是一个分水岭,让我们了解到,对于成为专家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的答案。它不仅仅是训练,也不仅仅是天赋。没有禀赋的训练不会令你获得顶级的专业知识,没有训练,同样也不会令你成为顶级专家。这不仅仅是自然禀赋,也不仅仅是后天教养;顶尖专家是天生的,也是后天造就的。这一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变量性质意味着需要一个科学家群体来理解专长——行为科学家、神经科学家和遗传学家。这本书将有助于建立这个跨学科的团体,我希望能吸引未来的研究人员进入这个重要领域。
那么,这个最新的模型是什么呢?答案正在第四部分。作者们认为,
专业技能习得,从来不能用“刻意练习”等单因素模型来解释,正确答案是多因素模型
,也就是作者们在书中提出的多因素基因环境相互作用模型(MGIM)。该模型考虑了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和神经机制的影响,并假设所有这些特质的方差和它们之间的协方差都会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
英文书目:Hambrick, D. Z., Campitelli, G., Macnamara, B. N., & Plomin, R. (Eds.). (2017). The Science of Expertise: Behavioral, Neural, and Genetic Approaches to Complex Skill. Routledge.
书 3:《专长的神经科学》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目前,我们关于人类如何获得那么多专业技能,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这本书是第一本探讨专业技能习得背后的神经科学机制的著作。
认知科学常常这么说,
人类通常是感知世界(感知)并对其进行理解(认知),然后再对环境采取行动(运动)。
因此,作者 Merim Bilalic 以此出发,将人类的专长划分为:侧重感知的专业技能、侧重认知的专业技能与侧重行动的专业技能。
在感知领域,作者重点探讨了放射科医师、品酒师、香水师与拥有发达触觉技能的盲人等。在认知领域,作者重点探讨了国际象棋棋手、游戏专家、出色的记忆者、杰出的计算者和出租车司机等。在行动领域,作者重点研究了音体美领域的专长,比如体育冠军、音乐人和舞蹈家等。
作者从神经科学角度解释了每类专家的大脑是如何调整,以实现专业技能背后复杂的认知机制。
这不是一本关于专业技能的奥秘的图书,书中没有提供成为专家的捷径,然而,该书详尽的神经科学研究,告诉了你从新手到成为专家有无限可能。
正如作者所言,“
专家的认知能力,就像我们其他人一样,是有限的。没有超能力,也没有超自然的捷径来成为专家。但是,专业技能的魅力恰恰在于专家规避了他们有限的认知能力,从而完成了他们惊人的成就。
专业技能的最终实现可能看起来简单得令人着迷,甚至毫不费力,但这个过程需要基本认知过程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才能发挥作用。我们的大脑能够容纳如此复杂的技能,证明了它令人难以置信的适应能力。”
-
英文书目:Bilalić, M. (2017). The Neuroscience of Expertise (1st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书 4:《登峰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