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消费品,我很爱问的一个问题是:
哪些品牌能让你一年消费5000元以上?
我自己是有个单子的,今年单子里会新增便利蜂。
仔细想想,每年在视频+电影这方面的花费没准儿也能突破这个标准了。
在长视频领域,付费买会员已经彻底成为固定习惯。
以前不想买,看看广告也能忍。
现在如果不是会员,真没啥能看的。热门、经典的电影电视剧、自制剧,不是VIP根本看不了。
几家视频平台在学习Netflix的路上越跑越顺。
为了更好地卖会员,视频网站都拉上了电商一起搞会员联盟,做了张表:
记得刚做老钱说钱时我还在一篇文章里写过:
三大视频网站,看谁的付费会员数能先超过2千万?
结果现在人家奔着1亿去了。
腾讯视频8200万,爱奇艺8740万,优酷估计不会比这个少,毕竟有淘宝88VIP会员体系导流。
就连在变现方面最有洁癖的B站都做了会员,为了看《孤独美食家》,我也买了。
钱嫂要看综艺,芒果TV的会员也买了。
越来越尴尬的有线电视都坐拥2亿+的付费用户,三家视频巨头的付费会员数没理由比这个低的—毕竟三家的月活用户数都在4亿左右。
对长视频网站来说,最好的用户不看广告,未来广告收入占比会越来越小,三家平台的估值模型越发倾向于:
用户数—用户粘性—付费用户数—ARPU值(单个付费用户价值)
另一方面,平台在成本端并没有太大变化。
带宽成本是固定的、内容采购成本也并没有下降的趋势。
根据2018年的财报:
爱奇艺2018年营收250亿,亏损91亿。
阿里大文娱2018年营收231亿,亏损159亿。
可以可以,你爸有钱,烧吧...
而且这行还可能迎来更有钱的爸爸—三大运营商。
BAT的内容版权采购费用放到运营商那里也就是毛毛雨。
运营商几乎可以把全网的音乐和视频版权全买下来,和自己的5G网络服务搭售,
反正最吃流量的就是这些。
在中国,最有可能成为Youtube的只有B站,至于谁能成为Netflix?可能会有好几个。
对做C端的公司来说,「会员制」是最好的货币化方式,没有之一。这是所有好公司的共同选择。
西贝、Amazon、苹果、小米、Costco、Netflix、腾讯、阿里... 这是一串长长的名单。
只要是高频次的生意,预存—会员—享受增量服务一定是必选项。
P.S. 除了和电商捆绑,还有其他便宜买视频会员的法子吗?请大家说说~
「人生要选对」知识星球也是一种会员制,每天至少10条帖子给付费读者解闷儿。
这两天的精华帖:
# 现金为王的朋友你们好吗?
# 金融危机以来A股的9次超跌反弹
# 从员工看公司也是一种投资角度
# 互联网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 点评美团
# 点评B站
# 点评富途控股
# 我想去西二旗开家粉店
# 三线父母开始行动了
# 破限购的4种方法
# 女人买房,有功有过
# 科普下创业板50
# 原生家庭的影响
# 我把证券ETF清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