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济逻辑
经济逻辑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经济逻辑

经济逻辑|姜超:居民加杠杆的繁荣与逆转

经济逻辑  · 公众号  ·  · 2017-11-26 22: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经济逻辑】 解读当前经济现象,剖析背后经济本源,寻找宏观与微观的必然逻辑,只做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的深度阅读,为用户提供最有价值的宏观研究,产业链调研,产业链基本面深度研投,致力于大宗商品衍生品领域内最具价值自媒体平台


作者:姜超,来源:姜超宏观与债券研究

观点

上周美欧日股市反弹,韩印港股市普遍上涨,油价反弹黄金回落,金属价格回升,国内股债齐跌。

过去一周,国内外资本市场走势再度出现了巨大的反差。 美股又一次创出历史新高,而国内 A 股出现了明显的回调。而这一分化在 9 月份以后就初现端倪,过去 3 个月海外股市普遍大涨,而 A 股则是在持续盘整。

我们认为,主因仍在于经济基本面的差异。 日本 11 月制造业 PMI 升至 53.8 ,为 3 年半的新高;欧元区 11 月制造业 PMI 升至 60 ,为 17 年新高;美国 11 Markit 制造业 PMI 略降至 53.8 ,但依然位于过去 3 年的峰值区域。相比之下中国 10 月制造业 PMI 回落至 51.6 ,已经低于 16 11 月水平,而 11 月以来的发电、粗钢产量等生产数据大幅下滑,预示 11 月中国制造业 PMI 或继续回落。

事实上,国内经济重新步入下行通道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印证。 比如克强指数中的两大实物指标,一个是我们此前提到的铁路货运量增速, 7 月时还高达 17.7% 10 月的最新数据是 4.8% ,创下 16 9 月以来的最低值;另一个是发电量增速, 8 月还高达 8.6% 10 月仅为 2.5% ,创下 16 7 月以来的最低值,而 11 月的发电量增速或将重新归零。

而国内经济下行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去杠杆导致的总需求再度下滑,尤其是地产市场的减速。 由于贷款利率的持续上升,房地产销售在 9 10 两月出现了连续两月的负增长,地产新开工在 10 月增速转负,地产投资增速也在 10 月大幅下滑。而国内利率的大幅上升导致人民币在 3 季度大幅升值,也使得近期出口增速明显承压。

回顾 09 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过 3 次周期性回升,每一次都是从加杠杆开始,到去杠杆结束。

第一次是 09 -10 年,主体是企业部门加杠杆。 中国的企业部门在 08 年以前的每年新增融资只有 2 万亿左右,到了 09 年就激增至 7 万亿,到 10 年激增至 10 万亿。企业部门融资的激增推动了企业制造业投资实际增速的大幅回升,并拉动了经济在 09-10 年的短期反弹,但是好景不长, 11 年以后企业部门就开始受产能过剩的困扰,开始了漫长的去产能之路,而经济也在 11 年以后重新下滑。

第二次是 12 -13 年,主体是政府部门加杠杆。 当年政府主要是通过信托从银行融资,而信托贷款增速在 12 年初只有 18% ,到 13 年中期上升到了 100% 以上。与之相应,政府基建投资实际增速从 12 年初的 -0.5% 上升到 13 年中期的 25% ,是 12/13 年经济短期企稳的重要动力。但是同样好景不长, 13 年下半年政府开始整治非标融资, 14 年以后的经济开始重新下滑。

而第三次是 16-17 年,主体是居民部门加杠杆。 15 年的居民新增总贷款为 4.6 万亿,到 16 年上升到 7 万亿, 17 年估计会达到 8 万亿。而全民举债推动中国地产市场进入一轮超级繁荣周期, 15 年的地产销售金额仅为 8.7 万亿,而 17 年估计会达到 13.2 万亿,累计增长超过 50% 。而地产销售的好转也拉动了地产投资增速在过去两年的回升,是这一轮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动力。

但是,居民杠杆率上升的太快了。 15 年的居民部门消费贷款增速只有 18% ,到 17 年上半年上升到 33% 。而 17 2 季度以后居民中长期消费贷开始减速,但短期消费贷增速在 17 10 月飙升至 41% ,增速比 17 年初的 20% 翻了一倍。因此,今年 2 3 季度的三四线城市地产繁荣来自于全民加杠杆,尤其是短期消费贷,没有抵押、期限又短,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也引发了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

而从 17 7 月份的全国金融会议开始,政府就明确把去杠杆作为未来的主要政策方向,而且提出主要的配合手段就是控制货币总量。 而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央行公布的资管监管新规,其实都是对金融严监管的落实,其目标就是控制货币在表外的空转,结果必然是货币增速的回落,以及利率的居高难下。

在高利率的环境下,居民的举债行为显得极其非理性。 对比 15 4 季度,当时的 10 年期国债利率仅为 3% ,房贷利率仅为 4.7% ,全国房价还没涨,全国居民每个月仅贷款 2900 亿。而到了两年之后的 17 3 季度, 10 年期国债利率上升到了 3.6% ,房贷利率达到 5% ,全国一二三四线房价已经普遍大涨,全国居民每个月贷款达到 6525 亿!两年前房价便宜,利率低的时候大家不怎么贷款,现在房价大涨,利率高的时候大家拼命贷款,这不是显得很滑稽吗?

而居民部门加杠杆一旦开始逆转,地产市场注定压力山大。 到了 17 10 月份, 10 年期国债利率达到 3.9% ,全国首套房贷利率达到 5.3% ,当月的居民部门贷款下降到了 4500 亿。而 11 月的 10 年期国债利率一度达到 4% ,考虑到国债可以免除 25% 的所得税,而且不占用银行任何资本,与之匹配的房贷利率应该在 5.5%-6% 的水平。如果未来房贷利率继续上升,那么 4000 亿左右的居民月均信贷或是常态,而 18 年的居民部门贷款可能会比 17 年减少 2 万亿以上,考虑到目前大家买房一半资金靠贷款,这就意味着 18 年地产市场销售额的同比降幅可能超过 20%

过去一年,企业利润增速出现了明显改善,这一方面归功于供给侧改革的贡献,我们减少了过剩产能,推动了 PPI 由负转正。但是我们观察了过去 10 多年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和 PPI 的关系,发现这两者的关联度并不紧密。反倒是地产投资增速的走势,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度相关。 因此,我们认为这一轮经济的周期回升依然是加杠杆的地产周期,并非是新周期。大家热捧的白酒、家电、银行、地产,无一不是受益于地产繁荣。

但是,时代真的变了,未来中国真的不需要盖这么多房子。 2010 年以前,中国每年新增年轻人口 1000 多万,新增农村进城人口约 2000 万,所以我们每年要造 1000 多万套房子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但是现在我们每年新增年轻人口为负,即便是还有 2000 万农村人口进城,每年盖 1000 万套房子就够了,而今年我们卖了 17 亿平米商品房,差不多等于 2000 万套房子。

在人口红利的时代,年轻人的主要需求是房子和汽车,人口红利和城市化是过去 30 年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但是我们的年轻人已经变少了,未来他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房子、车子,而是更好的房子、车子,比如说可以便宜购买和租赁、不会被随便拆迁的房子,更清洁环保的汽车,这就是消费升级。而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养老服务,二胎放开以后小孩需要更好的教育,能够让大家放心托付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十九大提出未来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就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需求,而这不是靠盖更多的房子可以解决的。消费升级需要的是企业创新,医疗、教育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要放开对服务业准入门槛的限制,通过竞争提高服务业工资和服务质量。 因此,我们不相信靠举债买房就能换来新周期,经济新周期靠的是创新、靠的是提高效率,这需要通过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来实现。

我们相信,未来会坚定不移去杠杆,抑制地产泡沫。同时也会大力补短板,提高经济的效率。这样虽然会有短期阵痛,但只有这样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一、经济:铁路货运新低

1 )工业继续下滑。 11 月前 24 天的 6 大电厂发电耗煤同比增速大约在 0% 左右,比 10 月的 16.5% 大幅下滑,预示 11 月发电量增速或降至零增。 11 月上旬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 1.1% ,低于 10 月的 2.3% 。均预示 11 月工业增速继续下行。

2 )地产销售仍低。 11 月以来,主要 37 城地产销量降幅比 10 月略有收窄,但仍在 -12% 。受去年同期一二线城市调控加码影响,一二线城市销量降幅有望继续改善,但占比 70% 的三四线以下城市销量在去年 11 月以后大幅走高,未来或将继续下滑。

3 )铁路货运新低。 10 月铁路货运量增速降至 4.8% ,远低于 7 月时 17.7% 的增速,创下近 14 个月的新低。过去每一轮经济的回升均伴随铁路货运量增速的大幅回升,而当前铁路货运量增速大幅下滑,从历史经验看预示经济增速已经进入下行通道。

二、物价:年末通胀趋降

1 )食品价格反弹。 上周菜价下降、禽价肉价上涨,食品价格小幅反弹 0.5%

2 11 CPI 回落。 11 月以来商务部、统计局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 0 -0.6% ,预测 11 月食品价格环涨 0% 11 CPI 小幅降至 1.8%

3 PPI 涨幅回落。 11 月以来钢价、油价上涨,煤价回落,截止目前 11 月港口期货生资价格环涨 0.4% ,预测 11 PPI 环涨 0.3% 11 PPI 同比涨幅回落至 5.6%

4 )年末通胀趋降。 进入 11 月以来,由于采暖季限产的启动,钢价继续上涨,但煤价、有色金属价格和橡胶价格均出现下跌,原因是下游地产销售下滑影响商品需求,因而 PPI 环比涨幅有望明显回落,加之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年末 CPI PPI 等通胀指标都有望见顶回落。

三、流动性:央行削峰填谷

1 )利率先升后降。 上周 R007 均值上升 19BP 3.69% R001 均值上升 6BP 2.97% DR007 下降 2bp 2.91% DR001 上升 2bp 2.82% 。一周货币利率先升后降。

2 )央行大幅投放。 上周逆回购投放 7900 亿,逆回购到期 6400 亿,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回笼 800 亿,公开市场净投放 700 亿, 11 月以来净投放货币 4680 亿。

3 )汇率短期回升。 上周美元指数大幅下跌,人民币兑美元反弹,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回升至 6.6

4 )央行削峰填谷。 自央行 10 27 日启动 63 天逆回购以来,过去一个月央行累计净投放 7000 亿货币,其中 6000 亿来自 63 天逆回购。 10 月市场流动性的趋紧部分源于金融监管预期,但也有部分源于当月财政缴款近万亿,但 12 月财政将放款将超万亿,这意味着 12 月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

四、政策:地产调控不放松

1 )地产调控不放松。 近日,住建部等三部门召开部分省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指出房地产调控需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2 PPP 监管加强。 国资委近日正式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 PPP 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从强化集团管控、严格准入条件、严格规模控制等六方面来防范央企参与 PPP 的经营风险。《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对 PPP 业务实行总量管控,从严设定 PPP 业务规模上限防止过度推高杠杆水平。

3 )自贸港研究申报。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上海、浙江、辽宁、福建、广东等多地启动研究申报自由贸易港,不少地方都已是自贸试验区,依照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的思路研究探索。

五、海外:美联储担忧低通胀,欧洲经济继续向好

1 )美联储担忧低通胀。 11 月会议纪要显示,多位官员认为“近期”加息可能有保障;少数官员因通胀疲软反对近期加息;官员们担心金融失衡,一旦市场价格失控可能危及经济。会议纪要显示,大部分与会者仍相信,劳动力市场供应更紧张最终将推升通胀。但多人认为,美国通胀低于 2% 的时间有可能比他们目前预计得久。

2 )美国感恩节线上销售强劲。 上周美国“黑色星期五”促销大季来临,虽然折扣力度不如从前,但根据 AdobeSystems 的数据显示,线上销售激增 18% 。全美零售联合会预计今年 11 月和 12 月的销售额将增长 4 %至 6820 亿美元,成为自 2014 年以来销售额最强劲的一季。

3 )欧洲经济继续向好。 上周五公布的欧元区 11 月制造业 PMI 初值为 60 ,为 2000 4 月以来新高。 11 月服务业 PMI 6 个月新高;欧元区 11 月综合 PMI 初值也高于预期和前值。数据强劲体现在对机械设备需求激增;商业活动拥有大量新订单,其中包括制造业出口销售的大幅增长。

4 )德拉吉表示欧洲通胀仍低迷。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承认欧元区经济扩张稳健,但仍强调通胀回升乏力,认为有必要保持明显宽松。德拉吉指出,今年 10 月,欧元区整体通胀率为 1.4% ,预计今年末明年初还会因为能源价格疲软而暂时下降。


欢迎投资总监,宏观研究员,大宗商品各产业链研究员入群(汇聚全国3000名公募,私募基金经理,3000名产业链高级研究员,1000名宏观研究员,10000名大宗商品现货商)

点击原文阅读,填写相关信息后,报公司+岗位+姓名加微信群,添加个人微信:lzc_0126加入宏观及产业链群。


长按以下二维码添加公众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