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 ·  10 小时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 ·  昨天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  3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召开2025年全面从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您已经“诅咒”孩子多久了?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10-05 07:00

正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美国奥勒冈州的波特兰有一位牧师和他的太太。


他们有个儿子,这儿子带给他们许多烦恼。


不只如此,儿子很早就离家出走,和父母断绝音讯已有三、四年了。


于是牧师找了一位心理咨询师,把他心中的苦楚告诉对方。


简单沟通之后,这名咨询师看着他说:“您已经诅咒儿子多久了?”


牧师十分讶异,他说:“你说我在诅咒我儿子,这是什么意思?”


咨询师回答说:

“所谓诅咒的意思就是,口说与心想另一个人的不是。


刚才你所说的,都是在告诉我有关你儿子的不是。


你这样诅咒你儿子多久了呢?”


这位牧师低着头说:

“是的,他一出生我就开始诅咒他直到现在,对他,我从来都不曾说一句好话。”


咨询师说:“结果是无效的,对吧?”


牧师回答:“是的!”




于是,咨询师说:我现在给你和你妻子发起一个挑战。


什么挑战呢?


就是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当你们想到这个儿子时,都要祝福他,而不是想到他的不好之处。


当你们一说起儿子时,我要你们记得他好的一面,只说他的好话。


牧师回家后,把这事告诉太太,他们决定遵守咨询师的意见,也愿意这么做试试。


当他们为这儿子祷告时,他们求上天赐福于他;当他们谈起儿子时,他们尝试着记起并谈论儿子的优点。


从那天起,他们每天都这么做。


大约到了第十天,牧师正在书房念书,电话响了。


是的,电话的另一端竟然是那位儿子!


儿子说:

“爸爸,我真的不确定为何我会打电话给你,我只想告诉你过去一个多星期,我总会想到你和妈妈,还有我们的其他家人。


所以我心里很想打电话给你,看看你们最近过得好不好。”


这位父亲激动地说:

“儿子啊!我真的很高兴你能打电话来。”


他们在电话中聊了几分钟,然后父亲问:

“我不知道你心里怎么想,但周六我们要不要一起吃个午餐呀?”


儿子欣然答应。


周末午餐时间,这对父子见面了。


这位儿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留着一头又乱又长的头发。


过去,父亲肯定会严厉苛责儿子,然而这次,父亲以接纳的态度面对儿子,并在心里祝福他。


他问完儿子问题后,就静静地听儿子的回答。


儿子说到一些对的地方,他也会给予肯定。




午餐约会快结束时,儿子望着父亲说:

“爸爸!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过我很享受今天和你在一起的这段时光。”


父亲回应说:

“儿子,我也很享受和你在一起啊!”


儿子说:

“嗯!爸爸,我想今晚在家里过夜好吗?


就今晚而已,我想看看妈妈和家人,还有我那张旧旧的床。”


父亲回应道:

“当然可以啊!我们很高兴你能和我们在一起。”


那一整天,父亲心里惊觉,当他停止诅咒儿子,而以祝福代之时,情况竟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那天晚上,当儿子躺在他自己的床上时,父亲来到儿子房间,坐下来对儿子说:

“孩子,过去这么多年来我对你很不好,你愿意原谅我吗?”


儿子说:“爸爸,我当然原谅你啊!”


然后他张开双臂,拥抱了自己的父亲,他们父子的关系从此开始升温。


然而,这对父子俩关系缓和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从这对父母开始为儿子祝福时开始的。


我不是很理解这是什么原因,但当我们愿意祝福他人而不再诅咒他们时,上天也会看重我们的祝福。


我们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


如果我们撒下诅咒的种子,我们就会收到“诅咒”;若我们撒下祝福的种子,我们的收成就会是祝福。




回到生活中,故事里的“诅咒”究竟是指什么呢?


1. 谎言


很多家长会为了挣脱孩子的纠缠而撒谎,同时认为孩子都很好骗。


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可以发现我们许多错漏的细节,而这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被抛弃的那个,就像个累赘一样。


此时他们会有这些负面情绪: 失落、安全感缺失、自卑、失去信任感


2. 束缚


有时候,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提出的很多要求,并不是为了孩子好,只是为了方便自己。


比如,家长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强迫孩子跟随自己的想法、做法,而且很自信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的感觉一定跟自己一样。


可有时这样的自信,会让家长逼迫孩子做一些违心的选择,否则就是不听话,孩子作为无法自主的个体,这种时候“听话”会变成紧箍咒。


此时他们的负面情绪会有: 愤怒、不满、压抑、抱怨


3. 不沟通


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个朋友,也是孩子最重视的朋友,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能与家长随心所欲的沟通,相互理解。


许多家长很喜欢说:

“我知道你想什么呢?我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


可人一旦成长,改变是必然的,这也是我们都嘲笑自己儿时做过的种种傻事的原因。


而家长们用成长后的想法,要求孩子不要做那些“傻事”,同时又自诩“理解”,很容易造成孩子封闭自己。


这种时候他们的负面情绪会有: 孤独、悲伤、无助、失落



4. 无用的对比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教育孩子不应是统一模式,而要因材施教。


告诉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父母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关键在于:


让孩子学会跟自己比赛,以自己的速度成长。


一味地对孩子表示不满、求全责备,带给孩子的是负面信息,会让孩子怯弱、抑郁,甚至产生厌世情绪。


别瞧别人家的孩子,大胆为自己的孩子喝彩,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5. 乱贴标签,轻易断言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成为“笨蛋”,请在平日里多多赏识你的孩子,翘起你的大拇指。


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


孩子需要赏识,他们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锻炼,驱除心中自卑的阴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