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长期战略与短期计划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城建”全国试点契机,深度对接智慧城市及数字驾驶舱的工作基础,按照“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的推进思路、“综合试点+专项试点+创新融合试点”的试点思路、“全市域覆盖、小片区融合”的建设思路,构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资源共享、管理高效的市级监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燃气爆炸、城市内涝、地下管线交互风险、第三方施工破坏、供水爆管、桥梁倒塌、道路塌陷等7个省选场景和危旧房屋、油气长输管道2个市选场景的试点建设工作,支撑一张图监管、综合统计分析、应急处置联动、行业综合监管、社会公众服务、运行维护管理等综合应用,和实现监管效能显著提升、设施运行高效规范、安全风险有效防控,使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监管”转变,系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规范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1、市级监管平台综合应用。按照江苏省城市生命线相关文件要求,以“市级统一建设、市区两级共用”的建设思路,汇聚各大场景应用相关数据,通过与数字苏州驾驶舱的风控中心、指令中心等能力集成,对接应用地理信息平台、物联感知平台、视频融合平台的中台能力,以“一张图”形式呈现全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整体运行和风险态势,实现场景间信息共享、跨部门联动处置、行业综合监督、支撑运维管理,实现与省级平台、市区两级各相关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挖掘及数据实时共享。
2、燃气爆炸风险场景。按照“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的总体思路,以“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为目标,建设燃气爆炸专项系统,基于监控预警、风险管控、隐患处置、信息融合、资源共享、部门协同,将信息化与规范化管理一体化融合,对燃气业务运行安全进行综合监管,同时依据风险隐患类型探索多种物联感知技术,对燃气管网安全风险与隐患进行动态监测、预警,实现城市生命线设施“一张图”监管,监管效能显著提升、设施运行高效规范、安全风险有效防控,使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监管”转变,系统提升城镇燃气基础设施规范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3、城市内涝风险场景。对排水基础设施及应急处置资源实现线上监管。针对排水系统,在已建感知监测网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对雨水管网、污水管网、检查井、泵站等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重点关注排水防涝重点保障对象,实现对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及上传,及时跟踪分析监测数据、多维度展示监测数据,实现在线监测、及时预警、分析研判、信息发布等功能。对雨水系统(雨水管网、泵站等)、污水系统(污水管网、泵站、污水厂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及日常维护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行监管,对排水设施的养护管理、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针对排水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全流程进行监督管理。
4、供水爆管风险场景。建设供水监管专项应用,在地理信息底图上叠加供水设施数据、监管和监测数据,监督供水爆管事故应急处理结果,从而减少供水爆管发生频率和事故影响,提高供水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水平。结合供水行业全生命周期和应用场景,建设包括供水一张图、综合监管、智慧监测等功能。
5、地下管线交互风险场景。根据《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智慧监管系统数据标准(试行)》,统一地下管线数据标准,汇聚整合全市地下管线数据,建立地下管线数据资源目录,形成地下管线一张图,为全市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完善地下管线信息化系统建设,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改造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共享交换,综合分析地下管线安全隐患和交互风险,预判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数据共享过程中需建立健全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机制,包括贯穿管线规划设计、审批、建设、竣工等全过程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数据共享交换机制、数据汇交机制,做好数据保密、脱敏处理工作,保障地下管线数据安全高效应用。以建设工程管理为核心,控制开挖既有道路单独进行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在各类工程施工中对既有地下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为目标,实现不同权属部门、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之间的工程资源共享和管理业务协同,有效避免城市道路、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冲突、重复施工,确保工程建设期间的信息通畅且安全有序施工,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协调、管理部门提供工程过程监管和科学仲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