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植物科学最前沿
致力于分享和交流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努力构建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共同体和最专业的植物科学学术传播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日报  ·  “百亿补贴”,进度条已达91%! ·  21 小时前  
上海本地宝  ·  上海子女/夫妻/老人投靠落户政策是什么?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植物科学最前沿

Mol Plant | 李莉团队揭示Rf20结构变异调控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分子机制

植物科学最前沿  · 公众号  ·  · 2024-07-05 21:50

正文

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1966 年袁隆平先生提出了利用三系法实现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构想,开启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征程, 1970 野败 发现为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 1973 年中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配套成功。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 WA352 及恢复基因 Rf4 相继被成功克隆,但其恢复机制并未被完全解析,目前生产上部分不育系存在的 高温复育现象给杂交制种带来了较大风险。

2024年7月2日,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李莉课题组在 Molecular Plant 上发表了题为 Structural variations of a new fertility restorer gene, Rf20 , underlie the restoration of wild abortive-typ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 克隆到一个新的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 CMS-WA 育性恢复基因 Rf20 揭示了该基因结构变异调控水稻 CMS - WA 育性恢复的分子机制,阐明了 H 3 型结构变异是部分不育系存在高温复育现象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明确了 Rf20 Rf3 Rf4 在恢复系和不育系中的遗传效应。 该研究为三系强恢复系的选育及具有高温复育特性不育系的精准改良提供了新思路,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https://doi.org/10.1016/j.molp.2024.07.001

1 Rf20 定位及功能分析

通过对 411 份三系核心亲本群体的重测序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WAS ),发现水稻 1 号染色体长臂上存在一个新的编码 PPR 蛋白的恢复基因 Rf20 。互补和过量表达实验表明 Rf20 可部分恢复 CMS-WA 的育性。 Rf20 在水稻中存在拷贝数变异和结构变异,其中不育系主要以 H1 (单拷贝)和 H2 (双拷贝)存在,恢复系均以 H3 型(双拷贝)存在。此外,个别不育系如天丰 A 、金龙 A 等以 H3 型存在,表型分析发现这类特殊不育系存在高温复育的现象,基因编辑技术验证 表明 H3 型是这些不育系 出现高温复育现象的主要原因。

2 RF20 恢复育性机制

Rf20 编码一个典型的 PPR 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 RF20 定位在线粒体。通过酵母双杂交、 pull-down Co-IP 等试验证明 Rf20 编码的 PPR 蛋白与 COX11 蛋白互作,竞争性地抑制 WA352 COX11 的结合,从而恢复 COX11 的活性氧 ROS 清除功能,使 CMS-WA 育性部分恢复 本研究提出了 PPR 蛋白的新 型工作模式。

3 Rf20 调控水稻 CMS-WA 育性恢复模式图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宋书锋副研究员、李懿星副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邱牡丹博士、许娜博士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李莉研究员为该文通讯作者。 本研究得到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 2023ZD0407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2YFD1200800 )、湖南省自科基金( 2023JJ30442 )以及湖南省岳麓山种业创新项目( 2021NK1002 )的 资助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袁隆平老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