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人智库
千人智库致力于使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专家资源,通过专业化的研究和分析,为各类客户提供独立且有见解的智力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千人智库

清华姚班毕业、MIT博士,这位90后学霸即将加入斯坦福任助理教授

千人智库  · 公众号  ·  · 2019-08-20 14:44

正文

导读

出生于1992年,吴佳俊已经在计算机视觉、机器人领域的顶会、顶刊发表59篇论文,“天才+努力”造就了这位AI新星。


来源:清华新闻网 、 新智元(ID:AI_era )等





又一名AI方向的年轻华人博士生即将加入美国名校任教。


近日,“清华学神”、MIT博士生吴佳俊在Twitter上宣布,他将于2020年加入斯坦福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



“很高兴告诉大家,我将于2020年加入斯坦福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感谢一路上帮助我的每一个人。期待接下来与斯坦福AI实验室、斯坦福视觉学习实验室以及斯坦福以人为本AI研究院激动人心的研究合作!”


今年以来,除吴佳俊外,已有 三位AI领域的优秀博士生加入CMU、普林斯顿等顶级高校任职 ,博士生涯即将告一段落,等待他们的是更富挑战、更具意义的科研工作。


  • XGBoost 作者陈天奇将在 2020 年秋季加入 CMU,担任助理教授;

  • CycleGAN 作者朱俊彦将在 2020 年秋季加入 CMU,担任助理教授;

  • ICML 2018 研讨会 “RL 探索” 最佳论文奖得主金驰将在 2019 年 9 月加入普林斯顿,担任助理教授。


吴佳俊本人更是颇具传奇色彩,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是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姚班2010级(计科00)学生。


吴佳俊


吴佳俊在本科期间连续三年学分绩全年级第一,曾全票通过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姚奖学金一等奖等荣誉。


学术方面,吴佳俊本科即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世界顶级会议与期刊,包括3篇 CVPR ,一篇 JAMIA 等,以至于姚期智称赞他“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媲美博士生”。


2013清华特奖答辩时,吴佳俊亮眼的成绩单曝光,他也因此被广大网友称为“清华学神”。


进入MIT后,吴佳俊开启了科研的“开挂模式”,17年2篇 CVPR 篇、2篇 ICCV 、4篇 NeurIPS ,18年2篇 CVPR 、3篇 ECCV 、2篇 IROS 、5篇 NeurIPS ,19到目前为止1篇 TPAMI 、1篇 ICML 、3篇 ICRA 、8篇 ICLR ……各大AI顶会如同他的“后花园”,发论文看似很简单。


但“天才+努力”才是吴佳俊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在谈及大家觉得他发论文总是特别容易时,吴佳俊曾说:“我也有很多文章被拒的时候,退回来反复做改动才发出去,只是大家不知道罢了。”


在MIT开挂:痴心机器感知、3D视觉和机器人研究


吴佳俊目前在MIT读博,师从Bill Freeman和 Josh Tenenbaum教授。


在个人主页上,吴佳俊写道,他研究机器感知、推理以及机器与物理世界的互动,并从人类认知中获得灵感。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

  • 物理场景理解
  • 机器人操纵的动力学模型
  • 视觉推理
  • 生成视觉模型
  • 多模态感知


在学术方面,吴佳俊十分高产。Google scholar上显示他已发表59篇论文,总被引2444次,h指数21。

这是他近期的一些学术活动和成果:


  • 在CVPR 2019年联合组织了Vision Meets Cognition workshop和Sight and Sound workshop,并在3D Scene Generation、3D-WiDGET workshop和 3D Scene Understanding workshop做特邀演讲。

  • neuro-symbolic concept learner论文入选ICLR 2019 oral。

  • “学会从看不见的类重建形状”论文入选NeurIPS 2018 oral。

  • “让机器人学会玩叠叠乐”研究在Science Robotics发表

  • “将物理模拟器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论文获得IROS认知机器人的最佳论文奖。

  • 参与组织了NeurIPS’18物理世界建模研讨会和RSS'18的模仿与因果关系研讨会。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看出吴佳俊对3D视觉、视觉与认知结合的研究十分感兴趣。比如,在2018年的一篇论文 《MoSculp: 形状和时间的交互式可视化》 中,吴佳俊和合作伙伴创建了一个名为 MoSculp 的 AI 系统,只需视频输入,利用 AI 检测人体 2D 图像并恢复成 3D 模型,就能创造出超现实主义的 3D 运动雕塑。


利用AI创作3D运动雕塑


他们表示,这一技术可以用来为想要提高技能的运动员提供详细的运动研究。


再如,今年2月发表在《Science Robotics》杂志上的论文“ See, feel, act: Hierarchical learning for complex manipulation skills with multisensory fusion ”中,吴佳俊等人展示了一个会玩叠叠乐的机器人:



他们表示,这个机器人展示了一些之前的机器人系统无法做到的能力:快速学习开展任务的最佳方式,利用的不只是视觉线索,还有触觉和物理交互。


姚班学神:“我只是比要求的多做一点”


和多位姚班学子一样,吴佳俊是通过全国信息学奥赛保送进入清华的。


2010年9月,18岁的吴佳俊由于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一等奖保送至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并在校内二次招生考试中被选入“姚班”—— 即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姚班高手如云,在学习方面,吴佳俊总是精益求精。除了计算机专业外,他还修读经济学双学位,同时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时间活动。


“我相信良好的课业成绩是科研工作的基础,更是学习态度的体现,完成课程要求所需要的踏实、认真的品质也是科研工作的根本。” 吴佳俊在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中这样说。


而他近乎完美的成绩也证明他的确是这么做的:大学三年保持全年级学分绩第一,分别为 94.0、96.6 和 98.0 分;经济学双学位平均成绩为 95 分;大三下学期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交换期间,所有科目的等级均为 A。


吴佳俊在清华特奖答辩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